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6月29日上午,华南理工大学在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办公楼会议室举办了“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座谈会。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李阳春和学校党委书记章熙春出席了座谈会。
章熙春书记讲话
会上,章熙春代表学校党委和王迎军校长对多年来为学校建设和发展辛勤奉献的学校港澳联谊会的会员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向省委统战部、港澳办对华工长期以来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年来,香港和内地各方面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国两制”伟大创举的成功实践从一个侧面表明,我们的道路、我们的理论、我们的制度、我们的文化是有充分的自信的理由的。随着学校国际校区和“双一流”建设的推进,学校应发挥学科优势以及广东的地缘优势,做好和香港同胞的联系工作,不断扩大和香港地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单位及各界人士的交往,加强两地之间的学科交流、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共同服务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华南理工大学港澳联谊会是全国高校中唯一正式注册的法定的港澳联谊团体,是学校统一战线重要的组成部分。章熙春表示,华南理工大学港澳联谊会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服从和服务国家大局和民族利益,在维护和促进香港特区的繁荣稳定和祖国的完全统一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学校党委会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的意见和建议,在中央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统筹之下,将学校统战工作提升到新的水平。
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李阳春讲话
“广东好香港就好,香港好广东更好。粤港之间不是零和的关系,而是一荣俱荣的关系。如果没有香港,就没有广东过去三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发展成就;如果没有广东、内地的广阔腹地支撑,香港也不能长期维持繁荣稳定。”李阳春指出,在香港已经回归祖国20年的今天,如何把广东、内地跟香港更好地融合起来,从而体现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优势,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求一个最大的同心圆和最大的公约数,在一个国家的前提下,来求同存异,达成一些共识。”他希望两地高校特别是包括华南理工大学在内的高水平大学要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加强交流合作,要着力培养青年学者以及高级知识分子,让他们既爱国也勇于攀登科学高峰,推动两地发展。
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杨沐作报告
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杨沐在会上作了题为“粤港澳合作的新阶段——大湾区城市群建设”专题报告,对粤港澳合作的新阶段、世界湾区的主要特点、粤港澳大湾区的实质和背景以及粤港澳湾的创新高地、优质环境、网络型城市空间、公共服务典范、文教高地、体制融合这六大战略做了详细的分析与介绍。
畅谈香港的变化和发展
与会来宾和港澳联谊会会员围绕自身经历,纷纷畅谈香港回归祖国的变化和发展。统战部负责人希望华工港澳联能够继续开展组织发展和组织建设,统战部会继续为港澳联谊会的广大会员们做好服务工作,共同建设美好的校园。
华南理工大学毗邻港澳,与香港地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单位等长期保持着密切合作关系。在迎来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学校新闻网特别推出华南理工大学“纪念香港回归20周年20人”系列报道,其中既有扎根香港、服务香港的优秀校友,又有从香港引进的优秀人才,还有赴港深造的优秀学子。本月17日,华南理工大学退休老师、九三学社成员陈天泉也在广东画院重新展出了1999年创作的《香港花卉百米长卷画》,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华南理工大学九三学社基层委员会全体社员参加了展出仪式。
与会人员
省委统战部知工处处长丘烽、省港澳办处长陈锋维、学校常委陶韶菁、学校党委统战部、人事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学校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负责人以及华南理工大学港澳联谊会全体会员参加座谈会。(图文/祝和平 通讯员 董力瑞 党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