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理,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政协常委。钟理钟爱教育,虽然多次去国外留学访问,有机会获得美国、加拿大绿卡,但他执意回国教书育人。从教30余载,他念兹在兹的是教学生如何做学问、做人、做事。钟理精心经营课程教学,不怕苦累;他创新改革,积极推进《化工原理》基础课程建设,为学生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钟理曾获广东省教学名师、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青年教师三等奖、4次荣获校级本科教学优秀教师南光奖等。不过这些在他看来,“我以为自己只是尽了本分,没想到能额外收获这么多,很意外很感动。”认真、专注是钟理的一贯风格,他潜心科研寻求真知,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等多项课题,申请并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项,发表论文100多篇。
分子式是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用语。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钟理教授专注于化学化工,从开始求学到后来的教学和科研,一直在化学世界里遨游。在他看来,恪守责任、广阔视野、修炼品格,这些优秀品质是教育的重要分子式。
为学为师常怀责任之心
1982年,作为挑选出来的优秀毕业生钟理留校工作,从此他与化学化工教学和科研结下了深厚的缘份,一生都在追逐着化学化工梦。越是学习和探究,钟理越是感到化学化工的深奥和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他先后获得了硕士、博士学位,师从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谭盈科教授。导师的言行深刻影响着钟理,他老老实实做学生求学问,读博士期间成功获得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正因为钟理实在的付出,让他成了在职不脱产中鲜见的两年半就顺利毕业的博士。
对于教师身份,钟理没有高谈阔论,“老师领取了工资,就应承担起把学生教会教好的责任,把最好的知识教给学生。”他长期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上课,先后讲授《化工原理》等8门课程。《化工原理》是化工类及相近专业的一门主干课,课程难度大又十分实用重要。虽然教了很多年,但钟理仍然会认真准备,随时加入新的前沿知识、新案例、新体会。他讲方法,重实践,从PPT上的每一页文字,到每一张配图、每个实验效果动画,都精益求精,力求完美,艰深博杂的理论知识在他的讲解下富有逻辑、具有美感。采访中,记者也不禁被课件中精美的动画所吸引,不过制作动画绝对是个苦力活,每张都需耗费1-2小时,而这样的动画在钟理的课件中俯拾皆是。他为学生倾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学生们也发自真心地喜爱他。
钟理一直十分注重课堂互动,后来留学经历更让他深刻认识到国内学生和国外学生的不同特点,要拓宽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能像外国学生那样多思考、敢发问,固定座位的办法由此萌生。那就是第一节课上让同学们自主挑选好座位,然后接下来一学期就照此位置坐。这样方便钟理准确叫出每一个学生的名字、了解每一个学生听课的习惯,并针对性地提问腼腆的学生,唤回走神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们来讲,有了固定的座位,就多了一份压力和责任,即使钟老师从不点名,也会自觉上课、认真听课。“起初有点不习惯,但后来慢慢发现钟老师上课特别认真负责,又能更好互动、学到知识,就很喜欢这样上课了。”谢丹妍同学坦诚地说。
视野开阔蓄积正能量
作为一名学者,钟理感受到中国化学化工事业很多领域尚待开垦,深感自己研究视野的不足,需要补充大量的新鲜学识,他把眼光投向了科技和教育相对成熟的美国,忍痛离开了妻儿,来到美国Mississippi State University(密西西比州立大学)化工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再启追求梦想的征程,已是副教授的钟理一点不懈怠,“为了学东西而去就要学到真东西”。那时外国老师和同学一周工作6天半,尽管化学实验气味儿大,经常浓烈刺鼻的味儿扑鼻而来,连实验室外面都散发出阵阵怪味儿,钟理却甘愿整个星期都泡在实验室,不断调整验证实验,观察反应,记录数据。在美留学三年多,他承担并完成了三项课题。
不怕吃苦、科研有成效的钟理被导师看中,还被推荐为美国大学生讲授《Unit Operation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化工单元操作》)和《Transport Phenomena》(《传递现象》)2门课程。面对一群爱提问的外国学生,钟理的压力着实不小,他将国内的教学法与国外教学法相融合,下苦功夫备课,结果收效甚好,还荣获了工程学院优秀教师称号。国外教书的经历让为他回国后改进教学方法、开展双语授课、全英授课铺下基石。后钟理又多次以高级访问学者和客座教授身份出国学习交流,为教学科研注入新活力。
1996年回国后,钟理肩上多了一份责任,就是作为化工原理教学团队首席教授,负责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建设与改革。化工原理教研组自学校1952年组建之初就成立了,如何在继承前辈优良传统和做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把化工原理课程建设得更好?钟理认为“国际视野很重要,在更广阔的坐标上去思考问题、审视自己,才能见贤思齐,找到新的增长点。”他在课程中引进新内容,努力与国际前沿接轨,并率先在国内高校化工原理课程中引用国外原版外文教材《Unit Operation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进行授课。在钟理和他的团队共同努力下,如今已经形成有自身特点的课程发展思路和特色,化工原理先后评为广东省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为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竞争能力,钟理逐渐又将视野投向双语、全英课程教学,并承担了3门全英教学课程,下学期还将主讲我校第一门全英《化工原理实验》课程。双语、全英教学不仅要求老师要运用外语流畅准确地讲授专业课程,而且要根据新要求重新设计教学内容,制备英文教学课件,编写英文教材等。但对钟理来讲“对学生成长有用,自己多做点是应该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在普通课程教学中,他也“节外生枝”,要求学生写英文报告,谈谈学习体会和以后努力的方向,然后在课堂上大胆演讲,畅所欲言、一起分享,如是课堂上学生不再是唯唯诺诺、小心翼翼,而是更主动、更自信了。
潜沉笃行润物于无声
“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很重要,要扎扎实实地迈好人生的每一步,在做好当下的过程中去追求、去实现梦想。”课堂上钟理经常用朴实而幽默的语言与学生们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人生体悟。不仅如此,他更重身教,尤其是研究生身上无处不打上导师的烙印,于是他用生活的点滴细节,以身体力行的方式去影响他们。
搞化学化工的人要勤于善于动手做实验,钟理对学生每一个实验数据都要求准确、可信,为了验证一个实验结果,同一个实验反复是常有的事情,实验室已成为他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钟理眼中,一个个化学元素、化合物是像人一样有性格的,如氧气是很调皮的、盐酸是爱生气的,研究充满乐趣、有意义,尤其是看到研究成果顺利转化应用格外欣慰,就像“看到自己孩子长大成人那样高兴”。
做事认真、严谨、专注是钟理的一贯风格。学生提交的作业,他都是一份份仔细批改、逐行逐行盯着看,如学生把化学符号写错,H₂O写成H2O,细致到标点符号的错误都逃不过他的眼睛。“每个化学元素、化合物,我们要认真对待,绝不能差不多,一个元素、一个符号的错误,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即使已成为资深教授,钟理仍坚持自己指导本科生做实验,每一道实验工序、每个实验注意事项都仔细讲解。“化学实验室危险有害试剂多,老师一定要对学生的安全负责。”为了提高实验效果,他还带着自己的研究生一同指导本科生摆弄瓶瓶罐罐、设计实验、分析结果,为学生答疑解惑。他特有的亲和力让原本枯燥乏味的化学实验课堂其乐融融,充满温暖。
从毕业留校任教,钟理最灿烂的青春记忆留在了华园,粉笔渐染白双鬓、岁月黯淡双眸。谈及现在的梦想,钟理微笑着回答:“现阶段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退休之前,抓紧时间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为人师者,毕生倾心是教育。华园还有很多像钟理一样的老师,他们用责任和爱心解读教育,用自己的言行润得桃李吐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