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者:唐金聚
- 发布时间:2025-04-21
- 浏览量:10
各院系: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提质增效,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提供有力支撑,经研究,决定启动2025年度“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精品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内容
包含社区党建等7个项目类别,旨在探索培育学生社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新机制新范式,全面提升立德树人工作实效。
(一)社区党建项目
积极探索社区“党建+”育人模式,网格化建构社区党团组织体系,创新基层党建引领工作机制,完善学生党团员教育管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心入脑,打通党建思政育人“最后一公里”。
(二)人文社区项目
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探索院系负责同志带头、各支育人力量高效协同,常态化深入学生社区与学生交流互动机制,探索学生深度参与社区治理的长效机制。探索学生社区文化育人体系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区铸魂育人新路径。
(三)书香社区项目
积极探索符合当代青年特点的书香空间、场馆建设,构建师生乐读共读机制范式,打造常态化阅读交流研讨活动体系,引导激励师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打造全民阅读新风尚,增强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
(四)创新社区项目
积极探索推动师生共创的科技创新实践新范式,构建本研贯通的协同创新组织模式,汇聚校内外创新创业资源,有效激发调动学生创新热情,将学生社区打造成为创新创业创造的样本高地。
(五)数智社区项目
积极探索运用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手段,科学研判、精准服务学生成长规律和发展需求的工作新范式,有效建立师生黏合度高、覆盖面广、社会影响较大的网络平台,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精品。
(六)平安社区项目
积极探索学生社区国家安全教育、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教育等安全法治教育常态有效机制;强化部门协同、校警协同,探索构建群防群治网络,构建强化正向引领和全域传播的新媒体矩阵,凝练多渠道、多方式、多举措维护师生安全和校园稳定的经验做法。
(七)自选创建项目
围绕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成长需要,聚焦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质量提升,探索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育人新范式。
二、申报条件
1.由院系党建或思想政治工作相关负责人牵头申报,项目成员应包含专兼职党务工作人员、研究人员或专兼职学生工作干部,专任教师等。
2.每个院系结合本院系学科特点、学情特征、工作实际和基础择优选题进行申报,申报项目数量原则上不超过2项。
三、项目说明
各院系以所在办公、教学空间以及学生所在住宿空间等育人场域为依托,对标对表《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提质增效指南》(附件1)要求,以完善院系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育人模式为导向,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目标,充分发挥院系办学资源、学科特色等优势,凝练形成可供参考借鉴推广的工作经验和范式。项目的实施需要体现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性的探索和把握,以及育人活动、举措的整体性、体系化设计,而非简单的碎片化开展。
四、项目资助和管理
1.项目组织单位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确定立项名单。
2.获批立项的项目,将给予3000元启动经费支持,并视需要提供培训支撑、加强宣传报道、优先选送评奖等支持。
3.项目组织中期评审,对中期验收通过的项目额外给予10000元经费支持。对于特别突出的项目,将按需不限额匹配支持经费。
五、结项要求
1.项目原则上应在1年内完成,研究周期从立项通知发布之日起算。评审未能通过的,允许项目组6个月内对研究报告进行修改,重新评审仍不能通过的,作撤项处理,且2年内不能再申报同类型项目。
2.项目负责人要认真做好项目研究和结项工作。项目研究完成后,项目负责人要递交至少1份研究报告、论文(至少1篇已录用或已见刊)或经验案例(至少为校级及以上平台发布)。项目组织单位将组织验收。
六、有关安排
1.申报人须填写《2025年“一站式”学生社区精品项目申报表》(附件2),报请所在院系党组织审核同意后提交。
2.各院系应集中优势、整合资源,积极组织项目申报,并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核和排序,纸质版申报书(双面打印,一式2份)统一报送至广州国际校区学生事务办公室(广州国际校区F1-a205室),电子版申报书(以“姓名—单位—学生社区精品项目”命名)发送至邮箱liangwn@scut.edu.cn。
3.申报截止时间:2025年5月20日
联系人:梁文能、卢朗滢,联系电话:81181659
附件1.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提质增效指南.pdf
附件2.2025年“一站式”学生社区精品项目申报书.docx
学生工作部(处)
广州国际校区学生事务办公室
2025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