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者:李俭
- 发布时间:2024-08-29
- 浏览量:809
各院(系):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起点,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机会和有效途径。为引导新生适应环境、确立目标、规划生涯,完成角色转变、确立发展目标、规划大学生涯,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现将2024级新生入学教育工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引导新生秉承“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校训,领会“厚德尚学 自强不息 务实创新 追求卓越”华工精神,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入学教育主题
勇立潮头 筑梦华园
三、入学教育时间安排
新生入学教育贯穿新生入学后的整个学期,采取集中教育和日常教育、学校统一组织与院(系)自行开展相结合的形式。
四、入学教育主要内容
1.理想信念教育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全会的重大意义及其内容实质、核心要义、精神内涵;讲好上好“思政第一课”,引导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开展朋辈引领的宣讲报告,用青言青语讲述中国故事;开展入党启蒙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2.爱国主义教育
引导学生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密结合,时刻与祖国的发展进步同呼吸、共命运;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为契机,开展“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强化爱国之志。
3.学校章程和校史校情教育
充分学习宣传学校章程,解读校训、传唱校歌,讲述创校宗旨、立校根本、兴校历程、强校路径;利用好校园历史建筑和人文景观等红色资源,通过组织参观校史馆、校情校史讲座等多种形式,帮助新生了解学校发展历史,体会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办学传统,启发新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引领学生赓续华工精神。
4.校规校纪与法治教育
认真组织学习《学生手册》《研究生手册》,重点学习《华南理工大学学生违纪处分办法》等学校各类规章制度,教育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组织开展法治教育活动,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以民法典教育为重点,引导学生知法尊法守法用法,营造浓厚的校园法治文化氛围。
5.专业导航教育
各院(系)结合办学历史、学科设置、人才培养特色等,针对性地开展新生专业认知教育,让学生了解专业及学科设置情况、开设课程、能力素质要求、专业对应的行业发展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参观教学场所、实验室等,帮助学生培养专业兴趣,树立专业思想,确立专业目标。
6.优良学风与学术道德教育
推动班风、学风、校风建设,引导学生注重专业学习,提升专业素养,形成各具特色的优良学风和班风。发挥朋辈榜样引领作用,引导新生树立正确学习目标,见贤思齐,树立远大目标,做好学业规划;抓好学风督察,严肃考风考纪,组织学习学校关于考核违纪作弊的处理规定,开展学术诚信与学术道德警示教育,恪守学术诚信的底线,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学习和学术氛围。
7.职业规划与生涯教育
在全体新生班级中设置职业发展委员,发动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力量,引导新生科学合理规划,强化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要广泛开展“学一门生涯课程,做一次职业测评,写一份求职简历,考一张培训证书,参加一次招聘活动、完成一次就业实习”等“六个一”活动,积极组织参加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推动学生尽早认识自我、认识职业世界;上好《大学生生涯规划与求职技巧》课程,帮助学生加深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方向。
8.心理健康教育
面向新生开展适应性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微课,帮助新生尽快实现心理转变和角色转变,融入心理调适示范,教会新生应对压力和情绪、保持心理健康的小技巧。在新生班级设置心理健康委员,大力宣传学校心理健康服务途径;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普测工作,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
9.国家安全与保密教育
大力宣传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大对《国家安全法》及《反恐怖主义法》《反间谍法》等国家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普法宣传力度,结合鲜活的案例,让学生切实增强自身保密意识,强化底线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10.网络素养养成教育
开展网络安全和网络文明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树立网络安全的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自觉弘扬网络正能量,文明上网,理性发声,自觉维护文明、清朗的网络环境;开展图书借用、资源检索、教学资源使用培训,提高网络信息素养。
11.防诈骗与安全教育
全覆盖开展防诈防骗教育,增强新生防骗意识和识别能力。开展防火、防盗、防溺水、防传销、防毒品、防交通事故等全方面安全教育,特别是开展电动车安全教育和消防安全教育,做到防患于未然;组织学习学校《实验室安全手册》,签署《实验室安全承诺书》,牢记实验室的安全规定,熟悉实验室存在的危险源,掌握防护措施及应急处置办法。
12.卫生健康教育
组织学习传染病及其防治的相关基本知识,提高学生自我保健、预防传染病的意识,养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自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身心健康,保障生活和学习质量。
13.创新创业教育
鼓励学生参加高水平学术讲座、报告,开拓学生多学科视野。宣传学校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政策,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项目,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交叉复合人才,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培育“敢闯、会创”的华工新青年。
14.生活引领与环境适应教育
多渠道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与帮扶工作;开展宿舍文化建设活动,建立宿舍文明公约,构建阳光、和谐的安居校园;开展环境适应教育,辅导员主动深入学生宿舍“一对一”开展谈心谈话,开展针对性的“成长导航”,帮助新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鼓励学生体质锻炼,打造“康健华园”。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各院(系)要高度认识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意义,统筹协调院(系)各方面力量,形成全员育人合力。邀请专家学者、管理人员参与入学教育,广泛动员导师、班主任、高年级学生党员、学生骨干等积极参与入学教育。各单位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新生入学教育,组织专业老师开展课程思政,让入学教育贯穿到整个学期课程学习中。
(二)科学设计,精心组织
各院(系)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围绕学校入学教育总体方案,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科学规划、系统设计,制定学院新生入学教育方案。各院(系)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认真落实入学教育各项任务,确保活动安全有序。同时,要以集中入学教育为起点,确保入学教育的持续性和连贯性,使得入学教育落地见效。
(三)创新形式,加强宣传
各院(系)要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综合利用报刊、展板、橱窗、网络、移动新媒体等载体,充分发挥公众号、视频号、易班等网络思政平台作用,打造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组织开展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各院(系)要精心打造新生入学教育特色品牌,及时总结典型案例和优秀成果,并报送至学生工作部(处)。学生工作部(处)将择优予以宣传展示。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五山校区:李俭,87110452
大学城校区:陈东,81182631
广州国际校区:梁文能,81181659
学生工作部(处)
广州国际校区学生事务办公室
2024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