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接力 青春告白 华南理工大学举行2021届“云”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 发布者:张豫
  • 发布时间:2021-07-05
  • 浏览量:694

毕业典礼现场

百年恰风华,奋进正当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华南理工大学万名毕业生顺利完成学业获得学位,即将奔赴祖国各条战线奋勇建功。7月2日上午,华南理工大学举行2021届“云”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学校党委书记章熙春,校长高松,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琪瑾,党委副书记陶韶菁、麦均洪,党委常委、副校长朱敏、李正、李卫青,中国科学院院士曹镛、吴硕贤,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刘焕彬,国家教学名师孙一民、朱长江、徐向民等出席典礼。学校副校长李正主持典礼。

为庆祝党的百年华诞,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效,本次典礼以“百年接力 青春告白”为主题,创新育人载体,将青春告白和红色音乐贯穿典礼主题主线,用经典歌曲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凝聚起毕业生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带领毕业生深刻感悟思想伟力,传承红色基因,上好毕业前的“思政大课”。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活动在大学城校区体育馆设立主会场,同时通过人民日报(人民网)、中国青年报、新浪微博等直播平台同步播出,全体毕业生实现“云”参与,在线观看人次达50余万。

章熙春书记为毕业生代表出征授旗

今年第一批获得学位的毕业生共10047人,其中本科毕业生5151人,硕士毕业生4533人,博士毕业生363人。毕业生中,有三支队伍格外亮眼,他们是服务科技强军的毕业生代表、投身乡村振兴的西部志愿者、扎根教育事业的“李莎支教团”。章熙春为三支队伍出征授旗,并见证毕业生庄严宣誓。

章熙春书记领唱《我们都是追梦人》

现场,章熙春领唱《我们都是追梦人》,用歌声鼓舞青年学子勇敢追梦,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高松校长致辞

“美好的未来一定是奋斗出来的。”高松在致辞中带领毕业生深入思考过去和未来,小我和大我,勉励毕业生把自己的未来与祖国的未来、人类的未来联系在一起。面对更加纷繁复杂的形势和更加艰巨繁重的任务,他希望广大学子在更多方面锤炼自己、提升自己,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他历数前辈先贤和杰出校友的事迹,寄语广大毕业生,要心怀“国之大者”,矢志担当重任;心怀“德之大者”,持正立身之本;心怀“学之大者”,坚守科学精神。期望毕业生们离开学校后,能够与55万华工校友“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不忘母校培养,不忘华工精神,面向未来,奋勇前进。

毕业生代表、校友代表发言

“感谢学校为我们举办这样一场特殊的毕业典礼,让我们在离开校园前拥有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份仪式感。”新闻与传播学院季思岑、电力学院卢治霖分别作为毕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代表发言。谈起在华园的收获和感悟,两位毕业生深情感恩母校老师、同学所给予的培养和帮助,并号召广大毕业生传承和发扬华工精神,在党的新百年征程中,以奋进者的飒爽英姿勇担使命,为党和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校友代表、广州通达汽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丽娜与毕业生分享了自己读书、任教、创业的人生经历,感谢新时代所给予的机遇和舞台,感恩母校和校友们对她的帮助和支持,寄语广大学子坚持最初的梦想,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发挥华南理工人低调务实的特点,戒骄戒躁,抵制诱惑,迎难而上。

高松校长为学生拨穗正冠

朱敏宣读《关于公布华南理工大学2021年授予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人员名单的通知》,学校领导和嘉宾集体为毕业生代表颁授学位。2021届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获得者代表依序上台拨穗正冠,接受师长们的问候与祝贺,为求学华园的经历画上完美句号。

章熙春书记为毕业生寄送“电子成长档案”

本次典礼经过精心策划,内涵丰富,亮点纷呈。为弥补大部分毕业生因疫情无法现场参与毕业典礼的遗憾,学校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毕业生“云”入场,运用大数据技术为毕业生制作“电子成长档案”,并通过智能机器人将档案投递给学生。现场,章熙春触发机器人指令,为毕业生寄送“电子成长档案”。

  

青春告白,声入人心

更为触动人心的,是在整场典礼中贯穿始终的青春告白和音乐礼赞。本次典礼按照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三个篇章展开。毕业生代表和老中青三代华南理工人的诚挚告白引起在场师生广泛共鸣,《在灿烂阳光下》《春天的故事》《不忘初心》《我们都是追梦人》等歌曲合唱响彻现场。在开场表演中,2021届外国语学院本科毕业生、百万粉丝校园网红邓园长(本名:邓诗蒨)携校园歌手带来歌曲串烧,艺术学院学生在观众席发起快闪表演,为毕业生唱响青春之歌。

最后,全场师生高唱《华南理工大学之歌》,祝福全体毕业生前程似锦、鹏程万里,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图/赵春旭 卢庆雷 孙彦东 学生记者 邓泽深 文/冀早早)


未来,从今天出发

华南理工大学校长高松

202172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中国共产党刚迎来百年华诞的时候,你们要毕业了!这注定是一个难以忘怀的时刻。在此,我谨代表学校,代表熙春书记,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顺利完成学业的2021届全体同学,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同时也借此机会,向辛勤培育你们的老师、无私关爱你们的父母,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广大师生员工,表示最崇高的敬意!正是有了大家的共同浇灌,我们的学子才能茁壮成长,我们的华园才能美丽如故。

时光飞逝,转眼间,美好的大学生涯即将成为同学们难忘的青春记忆。这个时候,大家不妨再回首,想想在大学,究竟学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留下了什么,带走了什么,你们又将启程何方?对于这个问题,想必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但不论如何,从今天起,你们就要揣着答案与期待,奔赴人生新的征程,开创属于自己的未来。作为你们的师长,我衷心希望各位都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但我也很清楚,未来道路尽管有很多机遇,但更充满不确定性和挑战,有的人会一帆风顺,有的人会一波三折;有的人会创造奇迹,有的人会碌碌无为;有的人会矢志奋斗,有的人会妥协放弃。然而,不管你拥有怎样的状态,你的未来一定与祖国的未来联系在一起,一定与人类社会的未来联系在一起,美好的未来一定是奋斗出来的。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持续演进,国际形势风云激荡,大国间的竞争合作关系错综复杂;科技革命、产业革命持续交融,各种原创性、颠覆性创新,为这个世界的未来打开了无限想象,也对人类提出了许多挑战。而同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国家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同学们,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中国何以能够磅礴东方,屹立世界强国之林?正是因为“前有古人,浴血奋战;后有来者,群英堂堂。”一百年前,一群爱国热血青年播撒希望的种子,引领中国迈向了历史的新篇章,而今,面向未来,祖国之富强、民族之复兴,更加期待青年人传承红色基因、贡献聪明才智、激发奋进力量。

当然,面对更加纷繁复杂的形势和更加艰巨繁重的任务,要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掌握未来、引领未来,你们还需要在更多方面锤炼自己、提升自己,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为此,我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努力。

一是心怀“国之大者”,矢志担当重任。孙中山先生说过,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国家不仅是我们最强大的后盾,更是我们的情之所系、心之所归。一直以来,华南理工传承并发扬着我们的爱国传统,那就是服务国家发展、服务民族振兴,这是流淌在每位华工人血液里的基因。华南工学院首任院长罗明燏本科就读于唐山工学院,当代土木建筑界泰斗茅以升是他的老师,上世纪三十年代公费赴麻省理工学院留学,两年获得土木工程和航空系两个硕士学位,四十年代再次赴美,在密歇根大学造船系又读了个研究生,同时在美国航空顾问委员会(NASA前身)工作,1947年学成归国,用所学知识报效祖国,为国家设计了200多项工程,他把生命的年轮镌刻在一个个的工程建设项目上,被誉为“海陆空”专家。我们2016届软件工程毕业生陈国强,在“科技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景下,把创新创业与公益初心结合起来,创立了音书科技,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听障人士实现无障碍沟通,使听障人士能够“看见声音,拥抱梦想”。还有许许多多的华工人,选择把智慧和力量投入到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不懈奋斗中,进而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

同学们,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不同的时代,一样的选择。当前,中华民族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在前进道路上,我们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发展优势和机遇优势,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谱写新的发展奇迹。希望同学们永葆一颗赤诚的“中国心”,将人生理想融入复兴伟业,将“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用我们的双手去开创美好的未来,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展现华南理工人应有的家国担当。

二是心怀“德之大者”,持正立身之本。同学们,你们即将步入社会,是与非、善与恶、义与利,面临的一个个选择,将考验着你的初心、良心。今年网络平台上有一个演讲视频叫做《我不想做这样的人》,我相信,在每一位同学的心里,都有自己不想成为的人。然而,比“我不想做这样的人”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做怎样的人?1931年,已是第四次被捕入狱的杨匏安,面对蒋介石的劝降时,斩钉截铁地说:“我从参加革命开始,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死可以,变节不行!”这位甲工先驱,华南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选择了舍身取义。学校首任教务长冯秉铨,把自己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祖国的教育和科学事业,他说“我愿意为青年的锦绣前程而操劳,我不能离开青年,如果让我离开青年,我会感到生命失去了意义。”你们的年轻学长,西部计划志愿者李莎同学,选择“用一年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将年轻的生命、最美的青春定格在支教路上。这些是大义、大美、大爱。而更多的,是许许多多普通的人,用他们平凡的力量守护着心中的光亮。在广州最近这场“大战”“大考”中,我们看到了许多令人动容的画面,在烈日和暴雨中坚持工作的医护人员,一呼百应、传递温度的广大志愿者,乐观豁达、积极配合的普通民众……正如有网友所言,在这个被誉为“花城”的城市里,人心比初夏彤云般的凤凰花还要美,还要热烈。

同学们,人无德不立,《左传》讲“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立德是最高的境界。在未来的道路上,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希望同学们能够永葆赤子之心,能够谨守内心的真善美,在不断修为自己的过程中,成为最好的自己,那个理想中的自己。

三是心怀“学之大者”,坚守科学精神。同学们,你们中的有些人会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工作,而有些人将从事一些也许和所学专业毫不相干的工作。然而无论怎样,我都希望你们不要忘了大学教会你们的最重要的东西——科学精神。大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学习,学会用科学理性的思维去认识世界,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总书记最近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讲,我们要培养和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无论你从事哪种行业,这都将对你非常重要。在学校时,是老师给你们出题,今后,更多的是社会给你们出题,更重要的是自己去发现和凝练问题。当碰到新的问题,即使调动你们所学过的所有知识也无法应对的时候,只有不断地学习新识,不断地更新技能,才能解决问题。我们99届计算机专业校友何小鹏,曾经投身互联网创业,在成功创办UC浏览器之后,又毅然做出第二次创业的决定,跨界创立了“小鹏汽车”,坚持全栈自研智能化方向,成为新兴造车势力的一个代表。我们自动化学院的肖景同学,不懈追求他的人工智能梦想,工作多年后重拾学生身份,攻读博士学位,参与创办华南脑控(广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用先进的脑机AI技术帮助提高残障群体的智能化护理水平,获得了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金牌。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同学们,我们今天和未来几十年要面对的时代,很可能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竞争最激烈的变革时代。知识的创新成为推动这种变革最重要的力量。希望同学们走出校园后,保持一颗求知向学的心,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在学习中不断汲取创新的养料,不断积累挑战的勇气,不断获得前进的力量,不断开创无限的可能。

同学们,未来已来,梦想可期!从现在起,你们将以华南理工大学校友的身份,拼搏人生新的舞台。罗明燏院长曾在1985年华南工学院校友会会刊创刊号上题词“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今天,我也把这句话送给你们,校友之间,校友和母校之间,就是要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不管今后身在何方,请你们不要忘记这个被戏称为“芒果莲雾”大学带给你们的青春回忆;请你们不要忘记华南理工人的家国情怀和攀登精神,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奋勇前进,开创未来!母校将永远站在你们身后,最诚挚地期待你们,最无私地支持你们,也最深切地祝福你们!

祝你们都有一个幸福美好的未来!





学院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