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共见未来”大凉山孩子走进学院探索科技前沿

日期:2025-08-18

8月12日,“跨越山海,共见未来”彝族少年飞阅湾区夏令营走进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热情接待来自四川大凉山的29名彝族少年,组织他们走进实验室,接触前沿科技,开启了一场融合科学探索与人文关怀的研学之旅。

科技赋能:前沿技术开启认知新窗

研学活动在工程训练中心举行,大凉山孩子们首先走进智慧交通创新室,体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学院老师结合汽车实物模型与模拟驾驶沙盘,系统讲解传统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差异、智能驾驶感知模块的工作原理,以及车联网技术在交通场景中的应用。在无人机操作技术区,老师们指导使用模拟操控杆完成“航线规划”“障碍穿越”等任务,讲解无人机在农业植保、灾害救援中的实际应用。激光加工车间内,同学们观看激光设备在木板和金属板上雕刻精细图案,了解激光技术在精密制造中的作用。人工智能体验区则通过语音交互机器人、围棋人机对战系统等生动演示人工智能动作方式,让他们直观感受“AI如何思考”。

参观体验实验室教学

实践联动:温情互动种下科学种子

活动中,3D打印技术互动环节深受同学们喜爱。宋长辉教授团队用“材料层层堆积”的通俗比喻,讲解3D打印技术的原理,并现场演示模型的打印过程。孩子们纷纷伸手触摸,眼里满是惊喜。学院研究生与孩子们一起动手参与“3D打印小创意”实践,指导他们设计简单的模型,体验“设计—建模—打印”的完整流程。活动结束时,每位孩子都收到了3D打印纪念品,现场气氛热烈。

互动交流

责任担当:高校力量助力教育帮扶

学院党委书记雷育胜在活动中勉励同学们:“从小要树立理想,立志成才,通过努力学习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他希望此次华工之行能激发同学们对科学的热爱,未来用知识回馈家乡,建设祖国。此次夏令营是学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科技普及+教育帮扶”的具体实践。今年暑假,学院依托学科优势和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已持续开展多场“科技下乡”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

师生合影

活动结束时,同学们抱着3D打印纪念品,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老师们站在旁边,眼里满是期待,“今天我们用科技连接山海,明天他们会用知识改变山海”。此次研学活动不仅拓宽了彝族少年的视野,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科学的种子——相信这些种子终将在大凉山的土地上发芽,助力他们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未来。(图文/赖可 刘丽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