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相关院(系):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精神,推进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创新体验竞赛于 2023 年 11 月—2024年6月举行。本项赛事通过吸引和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创新体验活动,目的在于激发创新创意灵感,培养创新思维习惯,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孕育创新成果雏形。本项赛事由中国创造学会主办,东南大学和安徽工业大学承办。为做好校内组织参赛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的主题与内容
竞赛共分三个主题,学生只能选择其中一个主题参赛。
主题一:创意设想——日积月累培养习惯
本主题旨在鼓励学生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抓住创意灵感,改变身边世界;在科学研究中,敢于创新突破,提升攻坚能力。在日积月累中,体验创新的魅力——让创新成为习惯。
本主题以个人为单位参赛,指导教师人数不超过一位。竞赛以鼓励学生“每日一观察,每日一设想”为目的,要求参赛选手要求参赛选手在一个月(连续 30 天)时间内,每日记录一个自己的创意设想,需要图文兼备。该创意设想没有时空的限制,既可以是身边常见的事物,也可以是天马行空关于未来的幻想;没有形式的限制,既可以是灵光一现的金点子,也可以是深思熟虑的创新方案。
主题二:创新制作——身体力行创造价值
本主题旨在鼓励学生提高创新实践的能力。围绕主题提出创意设想,通过详细设计和动手制作,最终转化为实物。在身体力行中,体验创新的价值——没有无用的东西。本主题以小组(不超过3 人)为单位参赛,指导教师人数不超过一位,每个参赛选手在同一主题里只能担任一个项目的负责人。用易拉罐、废塑料、废纸、废木材等废弃物为主要材料(即超过60%),经过创造性的设计和动手制作,形成有价值的作品(机械装置、电子产品、艺术品等)。
主题三:创业计划——业勤行思擘画未来
本主题旨在鼓励学生投身创新成果的孵化。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锻炼意志品质,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创业型人才。在业勤行思中,体验创新的价值——擘画美好未来。在规定时间内,扎根祖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提交一份“创业计划书”。创业内容需贴近民生,拟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创新为驱动,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环保、社会服务、现代农业等领域探索新的科技进步、商业形式、管理模式、工作方式等。主题三可以以团队报名,团队人数不超过3人。指导教师人数不超过两位。
二、参赛条件
参赛院校根据本单位情况,组织校内选拔,并由学校有关负责部门推荐报名参赛。参赛院校指定一名教师作为联络员,指导参赛学生填写各项申报材料,全校汇总后统一上报至全国赛组委会指派的各区域赛组委会秘书处。
所有参赛者均需以所在学校为单位,集体报名参赛,不接受个人报名参赛。
三、本届大赛相关进程的重要时间节点
(一)校赛报名、资格审查和校赛评审截止时间:2024 年3 月中旬;
(二)各区域赛评审截止时间:2024 年4 月底;
(三)全国赛复赛和专家评审截止时间:2024 年5 月上旬;
(四)全国总决赛答辩时间:2024 年5 月下旬;
(五)获奖情况公示与颁奖典礼时间:2024 年6 月初。
四、其它事项
(一)作品提交要求
本赛事采用微信小程序管理比赛过程。
(1)各院校参赛院校联络员,需向组委会秘书处提交《附件2-参赛确认函》《附件3-各主题参赛学生报名汇总表》,获取院校管理员账户。
(2)组委会审核确认后,统一提供院校管理员账户和参赛学生账户至院校联络员,由院校联络员分发至参赛学生。
(2)评审程序与评审方法:
本届竞赛采用校赛、区域赛和全国赛三级赛制。
评分标准与晋级规则见竞赛章程。
(二)知识产权保护
1.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归设计和制作人员所有;
2.大赛组委会有保存、展示和出版相关作品的权利;
3.参赛作品不得涉及国家秘密,也不得侵犯他人或组织的知识产权,如有违反,一切后果由参赛队和相关责任人负责。
4.竞赛官网:
http://niec.cxxy.seu.edu.cn/
5.竞赛官方微信公众号:
![]() | ![]() | ||
大 赛 官 微 东 大 科 技 园 官 微
五、联系人
校内联系人:张赛军老师、陈松茂老师
联系电话:13763340057、13828414920
各位参赛同学请根据参加项目填写“附件3:各主题参赛学生报名汇总表.xlsx”附件3:各主题参赛学生报名汇总表.xlsx,并于2024年2月29日前发送至邮箱mesjzhang@scut.edu.cn。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教 务 处
2024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