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第十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将于2019年3月底举行,华南理工大学作为本项赛事的发起高校之一,拥有6个项目进入全国赛的参赛权,其中机汽学子也在全国赛舞台上频频斩获佳绩,在历届“挑战杯”全国赛华南理工大学的6个参赛项目中,均有机械控制类的作品入选。在第十四届与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赛中,我院的参赛作品均获得了全国二等奖的优秀成绩。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优秀作品
序号 | 年度 | 作品名称 | 学院 | 奖项 | 指导老师 |
1 | 2017 | 面向智能手机领域高性能超薄微热管制造技术 |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 国赛二等奖 | 李勇 |
2 | 2015 | 吸收周围弱光发电供电的无线开关 |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 国赛二等奖 | 谢晋 |
3 | 2017 | 复合毛细结构微通道量子点合成及封装应用 |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 省赛特等奖 | 汤勇、李宗涛 |
4 | 2015 | 微纳尺度光功能结构研究与应用 |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 省赛特等奖 | 李宗涛、汤勇 |
现学校将举办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赛资格
2019年7月1日前在我校正式注册的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均可参加。
二、作品要求
1.申请的作品必须是2019年7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2.申请参赛的作品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请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需申请集体项目,集体作者必须全部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类作品。
3.参赛作品应突出科学性、先进性和现实意义;从实际出发,侧重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以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为最佳)。
4.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三、作品分类
申报参赛的作品分本科生组、研究生组(含硕士、博士),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每一大类具体类别划分如下: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仅限本科生参加。作品分类如下:
A.机械与控制(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交通、建筑等);
B.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
C.数理(包括数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等);
D.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农学、药学、医学、健康、卫生、食品等);
E.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工、生态、环保等)。
2.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作品所属领域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中可包含被采用的为党政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咨询报告,同时附上原件及采用单位使用证明的复印件和有关鉴定材料。
3.科技发明制作类,可划分为Ⅰ、Ⅱ两类:
Ⅰ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
Ⅱ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作品分类同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A—E类。
四、激励政策
为激励我校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选拔优秀作品参加“挑战杯”“创青春”系列竞赛,不断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学校结合实际,于2017年9月制定了《华南理工大学“挑战杯”“创青春”系列竞赛奖励管理办法》,在“挑战杯”系列竞赛中,获得特、一、二、三等奖团队,分别给予每个团队学生及指导教师奖金奖励;
1. 参赛学生团队奖励(奖金分配由获奖项目指导老师和团队队长协商决定)
获奖等级 | 特等奖 | 一等奖 | 二等奖 | 三等奖 |
全国赛 | 20000元 | 10000元 | 8000元 | 5000元 |
省赛 | 5000元 | 3000元 | 2000元 | 1000元 |
校内赛 | 1000元 | 800元 | 500元 | 300元 |
2. 团队指导教师组奖励
获奖等级 | 特等奖 | 一等奖 | 二等奖 | 三等奖 |
全国赛 | 200000元 | 100000元 | 50000元 | 20000元 |
省赛 | 20000元 | 10000元 | 5000元 | 3000元 |
校内赛 | 3000元 | 2000元 | 1000元 | 800元 |
此外,对于指导学生获得“挑战杯”全国特等奖的指导教师,学校在其岗位聘任、职称晋升中,认定为发表 C类论文 2篇或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获得全国一等奖的指导教师,认定为发表 C类论文1篇。获得全国一等奖以上(含一等奖)的指导教师,在职称晋升中免除“具有累计一年以上出国(境)学习或工作经历”的条件要求。
在“挑战杯”全国赛中获得二等奖以上(含二等奖)的团队中,前3名研究生成员等同于在SCI E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一篇论文。
在“挑战杯”全国赛中,获得特等奖团队的所有本科生成员及获得一等奖团队前 3名本科生成员,直接获得免试攻读硕士究生资格;获得一等奖团队的其他本科生成员及其他获得三等奖以上(含三等奖)团队的本科生成员,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 (其他具体奖励标准按《华南理工大学“挑战杯”“创青春”系列竞赛奖励管理办法》(华南工学〔2017〕13号)文件执行(附件1)。
五、组织日程与安排
1、希望广大机汽师生积极发扬本学院的优良传统,踊跃报名参加挑战杯。同时,为更好的协助各位参赛师生,提高参赛水平,现开始收集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全体师生拟参加“挑战杯”的项目信息,有参赛意愿的师生请填写附件二在9月23号20:00前发送至邮箱13286860785@163.com。
2、请参赛学生填写《作品申报书》(一式三份,附件3)和《报送作品汇总表》(一式两份,附件4),2018年11月20日前将《报送作品汇总表》和《作品申报书》纸质版送交至北二205李世隆同学处(电话:13286860785)或北二206陈冠文同学处,电子版发送至13286860785@163.com。
3.书面复审和参展准备阶段(2018年12月—2019年3月)
(1)2018年12月中上旬,学校评审委员会对作品进行书面复审并评出终审决赛名单。
(2)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各学院按组委会要求做好作品完善以及参评、参展的各项物资技术准备工作。
4.终审、展览阶段(2019年3月)
(1)举行开幕式,邀请学校有关领导和学院领导、学生代表参加。
(2)举办终审答辩,由评审委员会对作品进行终审,并由作者进行答辩或展示。
(3)举办作品展览。
(4)举行闭幕式,宣布获奖名单,颁发证书。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团委学生会科技创新中心
2018年9月17日
附件1:华南理工大学“挑战杯”“创青春”系列竞赛奖励管理办法.pdf
附件3:华南理工大学第十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doc
附件4:华南理工大学第十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报送作品汇总表.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