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杏坛风雨,品璀璨人生”——访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钱颂文教授

日期:2018-05-30

    【人物简介】钱颂文,江苏人,193112月出生,中共党员。1950年至1953年在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学院化工专业学习。19538月起在我校工作。1985年晋升为教授。兼任全国压力容器换热器专委员会委员,中国全国高校化工机械及设备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制冷学会副理事长、副秘书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制冷》杂志主编,《石油化工设备》杂志编委,广东化工学会化学工程专委会副主任等。参加由国家科委、国家教委、机械部、石油部、化工部、广东省科委等资助的多项项目。19985月退休。


2018511日下午,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学生记者团一行四人有幸采访了钱颂文教授。

初见钱颂文老师,他是一个十分瘦削的耄耋老人,但却精神抖擞,中气十足,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让编者印象深刻的是钱颂文老师的那一双手,骨节分明,修长有力,让人不禁好奇丰硕的科研成果是如何在这双手下诞生的,好奇钱老师是如何将人生的近五十年时光默默地奉献于建设华工校园,建设化工机械专业的。

采访现场


走进化工机械史,重温辉煌岁月

1950年至1953年间,钱颂文老师曾在南京学习深造,是当时学校里数一数二的优等生,毕业后服从分配,于19538月来到我校工作,任职于化工系。华南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前身)正式组建于1952年,因此,钱老师可谓是华南理工大学化工机械学科的开拓者与奠基人。

当记者团问及钱老师初入华工的印象时,钱老师回答说,当时的华南理工大学是南方的代表性大学,汇集了当时中南地区所有最为优秀的工科院系,吸引了各种各样的人才,这奠定了华工深厚的工学基础,其中尤以化工专业最为突出。

根据国家技术发展的需求,1958年华南理工大学正式成立化工机械系。当时有关化工机械学科先进技术的大量资料都来源于苏联,学校也派遣多名老师前去苏联学习,但由于各种原因,钱老师最终未能去苏联留学,这是一种小小的遗憾,不过这也让钱老师有更多的时间留在学校为化工机械系的建设做贡献。正是因为有像钱颂文老师这样一群不懈努力,全心科研的人在辛勤耕耘,才铸就了我校化工机械从无到有,再到蓬勃发展的辉煌岁月。在当时国内各大重要化工学术会议上都能看到钱颂文老师的身影,同时钱老师也主持和参加过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为后续的学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科研之路,努力才能不断前进

钱颂文老师主要研究管壳式换热器壳程新结构、混合管束纵向流折流杆支撑板针刺管等的传热强化和其流体流动诱发振动等。其中,1995折流杆换热器冷凝器和再沸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0换热器管束流体诱导振动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折流杆换热器工业应用获中国石化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1986年“折流杆器-气换热器”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1994年获国家银质奖。曾在《制冷学报》、《化工学报》等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0多篇,被三大索引收录10余篇。主要学术著作有《化工机械工程手册》和《换热器流体诱导振动》。

钱颂文老师说到,自己在科研上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就,主要是因为自身的不断拼搏,不懈努力。唯有不断鞭策自己,才能不断前进。钱老师讲到当时的信息交流远不及现在的互联网便捷,学校里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图书馆,在图书馆能够查阅到最新的文献资料,每个月更新的相关专业期刊以及内容他都要求自己做到心中有数。与课业有关的书籍一有出版,钱老师马上就会去购买,时刻让自己保持先进性。同时钱老师还强调,科研最重要的是将成果应用到实际中去,对工厂企业要有成效,这也正是我们每一位科研人员都应该秉承的态度和精神。

钱老师编著的教材


师道传承,桃李满园

19538月钱颂文老师到我校工作后,主讲压力容器、化工设备、换热设备、管束传热与流体力学等课程。

他认为一名优秀的研究生,应当具备较强的独立能力和创新能力。钱颂文老师累计在校工作时间已有448个月,在此期间他为化工机械专业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也有很多人因受钱老师影响,走上了教书育人的岗位,继续建设和发展化工机械专业。提起自己教过的学生,钱老师讲到,每年都有优秀的学生,自己的第一个研究生就被留下来做了老师,现在依然在从事教育事业。另外,钱颂文老师也十分爱才惜才。记得在参加一次会议时,他遇到一个年轻人,因为十分欣赏他的能力,便极力推荐他报考自己的研究生。

学生们看望钱老师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谈及科研教学工作之余,钱颂文老师有什么兴趣爱好的时候,钱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他的收藏,那是满满一墙壁的录像带,都是他刻录的京剧影像,钱老师尤其喜欢梅兰芳,每一盘录像带的盒子上都做了细致的备注。他说,他非常乐意把自己收藏的宝贝捐赠出来,送给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

钱老师还说到,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了解这些了。现在的年轻人是幸福的一代,接触着各种各样的新事物,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到各种资料。时代在不断地发展,当年的很多东西虽然已经不适用了,但宝贵的精神财富仍需继承。这个时代是属于年轻人的,国家的辉煌需要由你们创造。

收藏的京剧影像


后记

古有孔丘师三千,今有师者百树人。感谢这样的一次采访活动,让我们了解到老教师为学院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让我们重回那个条件艰苦却不断拼搏前进的年代。相信钱颂文老师的精神将不断激励我们新时代的年轻人,砥砺前行。

合影留念


(采访/骆济焕  文/迟晓宁  摄影/刘兴教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