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冶金、化工冶金专家,出生于香港,1962年大学毕业,1989年通过国家留学考试赴加拿大Queens' University学习和研究并担任该校研究生副导师。1985-2002年任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主管科研副院长、博导,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兼任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学部副主任、常委,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
发明“矿浆电解新技术”获1998年国家发明二等奖(排名笫一),“加压浸出镍精炼新工艺”获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云南元阳复杂金矿资源综合利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参与了多项国家重大项目的论证和研究工作。他参与“国家12个重要领域技术政策研究”,获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参加中国工程院重点课题“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我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和“东北地区水土资源、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等。2002年,他较早在国内提出“加快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的建议,并主持了中国工程院‘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我国有色稀有金属材料的现状及发展战略”等课题。目前正主持中国工程院“新疆可持续发展中有关水资源的战略研究(工矿组)”和“有色金属工业CO2排放、评估和对策研究”两项课题。共获国家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发明奖和自然科学奖17项。2004年获中国光华工程科技奖,2006年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发表论文100余篇,学术专著6本。他先后出访过澳大利亚、美国、英国、俄罗斯、法国、日本、中南美及非洲等20余个国家从事合作研究、学术交流并多次应邀在国际会议上作大会特邀报告或担任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