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机械三】复包容并蓄,走复兴之路——听王财贵教授《经典教育与文化复兴》讲座有感

日期:2010-06-13

       我国传统文化有无尽的瑰宝,但是依靠这些,并没有培植出民主制度,也没有孕育出独立的知识阶级。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社会思想空前活跃,也是在此时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大国、文明古国的地位。传统文化在风雨飘摇中伴随我们走到了今天,在众多古文明依次湮灭的过程中,传统文化既没有走上不断壮大、不断强势的道路,也没有陷入一蹶不振、裹足不前的状态。
      这是让人欣慰也让人感到忧虑的事。很多人高呼要复兴传统文化,化解西方殖民文化的冲击。事实上,文化无国界,历史已经证明,被民族情绪蒙住眼睛而拒绝接纳各国先进文明的结果只能是日趋落后的封闭。
      仅靠诵读100遍论语就可以达到教化育人、成人成才的目的显然是荒谬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领导人语重心长的告诫是建立在充分认识历史、充分分析现状的基础上的。科学技术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想凭借诵读《论语》就可以改变现今我国的科技水平,我想这只是空想。
      在全球化的环境下观察文化问题,首先应该有平常心,不应动辄就把传统文化政治化。一味拔高传统文化的功效,不断夸张渲染,这样急功近利的做法只会招来更多的反感。
      多元文化并存,这才是社会生活的常态。历史的进步需要博采众长,而非唯我独尊,传统可以被注入新的活力,但不应该成为束缚今人的枷锁。对待传统,我辈应以敬畏之心善待每一份文化遗产并一代代呵护下去。(文/唐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