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术报告

关于举行深圳大学陈志敏教授学术报告会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9-06-27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数学学院浏览次数:777

报告题目:Kolmogorov流及其相关流动的失稳性态

报  告  人:陈志敏  教授(深圳大学)

报告时间:2019629日(星期六)下午14:50-15:50

报告地点:4号楼4131

邀  请  人:李用声  教授

欢迎广大师生前往!

数学学院

2019627

报告摘要:

Kolmogorov 上世纪40年代的一个著名的工作是根据涡的能量传播和耗散相互关系给出发生湍流的判定法则,但是从纯数学的角度去认识这一问题是有距离的。于1959 Kolmogorov给出了一个没有边界层的定常流动 u=(cos(y),0) ,这是2维周期边界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的解。为了在数学上便于着手,他建议湍流的研究可以始自于这一个简单流的扰动开始。

在物理上该怎么理解这样的流动?Bondarenko 等在1979年给出了这一流动物理实验模型,Kolmogorov流是由MHD中电磁场相互作用下所产生的的平衡态,并得到了Kolmogorov流失稳而分叉出新的定常流的结果,他们还发现要使Kolmogorov流和物理实验相吻合,Hartmann层的摩擦力是不可缺少的。

此报告主要是粗略地介绍我们多年来对于这些流动的失稳性态所作的工作,通过对于线性谱细致分析得到各种临界Reynolds数,并证明当Reynolds数增长而穿过某些临界值时,基本流失稳而分叉出新的平衡态以及时间周期流动(即Hopf分叉)等,同时也利用数值模拟给出理论结果和物理实验结果的吻合程度。顺便指出,除了Kolomogorov流及其相关流动外,其他Navier-Stokes流是否能得到产生Hopf分叉的证明,现在依然不得而知。

 

报告人简介:

陈志敏,深圳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于1982年在浙江师范大学数学系的学士学位,1985年在兰州大学数学系得硕士学位(导师: 陈文塬),1988在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所得博士学位(导师: 史树中),1989年在中科院数学所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导师:王光寅,丁伟岳),随后到天津大学数学系工作,于1992年被评为教授,直到2000年离开天津大学到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工程学院工作为高级研究员 2007年成为南安普顿大学工程学院高级讲师,直到2014年来到深圳大学工作。在去英国工作前曾经作为访问学者受邀在牛津大学计算实验室,纽约大学柯朗数学所,麻省理工数学系,印第安纳大学数学系和香港中文大学数学所做过访问研究。研究领域为数学流体力学: Navier-Stokes 方程的正则性,适定性,稳定性和失稳性态;计算流体力学:水动力学以及流体和固体耦合问题的分析和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