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校主页
  • |
  • 校内邮箱
  • |
  • 网站地图
  • 首页
  • 机构简介
    • 机构简介
    • 机构简介
    • 机构简介
  • 培养过程
    • 培养过程
    • 培养过程
    • 培养过程
  • 国际交流
    • 国际交流
    • 国际交流
    • 国际交流
  • 学位授予
    • 学位授予
    • 学位授予
    • 学位授予
  • 评奖评优
    • 评奖评优
    • 评奖评优
    • 评奖评优
  • 导师工作
    • 导师工作
    • 导师工作
    • 导师工作
  • 综合信息
    • 综合信息
    • 综合信息
    • 综合信息
  • 首页
  • 机构简介
    • 机构简介
    • 机构简介
    • 机构简介
  • 培养过程
    • 培养过程
    • 培养过程
    • 培养过程
  • 国际交流
    • 国际交流
    • 国际交流
    • 国际交流
  • 学位授予
    • 学位授予
    • 学位授予
    • 学位授予
  • 评奖评优
    • 评奖评优
    • 评奖评优
    • 评奖评优
  • 导师工作
    • 导师工作
    • 导师工作
    • 导师工作
  • 综合信息
    • 综合信息
    • 综合信息
    • 综合信息

  • 业务办理
  • 工作流程
  • 下载专区

首页  通知公告

关于举办第十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校内赛的通知

发布人:研究生院    发布时间:2024.08.02

各院(系):

        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以下简称“大赛”),英文名称:China Graduate Contest on Smart-city Technology and Creative Design,是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的“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大赛以“创意启迪智慧、创新驱动发展”为理念,围绕智慧城市主题,激发研究生创新意识,提高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为国家、社会和企业培养创新型人才。大赛旨在联合多方力量,努力办成在研究生群体、研究生培养单位和社会中有较大影响力,被国内外研究生培养单位和企业行业广泛认可的高层次、全国性重要赛事,逐步实现与同类型高水平国际赛事接轨。

        自2014年以来,今年迎来了第十届大赛,经主办单位批准,本届大赛由重庆大学承办,以创意设计为主。为鼓励全校有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特长的研究生积极参赛,提升我校参赛作品质量,选拔优秀参赛队伍冲击全国总决赛,特举办第十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校内赛,校内赛由土木与交通学院承办。现将校内赛相关事项如下:

        一、参赛主题及赛道

        本届大赛以创意设计为主,智慧城市与智慧社会为大赛主题,包括定向赛道、自由赛道、企业揭榜赛道三类赛道。其中,定向赛道优先解决在智慧城市实际建设中面临的技术和创意痛点问题;自由赛道不设置具体题目,参赛团队可根据自身技术能力自由选择领域和拟定题目;企业揭榜赛道由企业提供支持。三类赛道各有侧重。

        (一)定向赛道

        本届大赛拟设置的定向赛道包括:数字孪生城市与元宇宙、智慧建造与城市更新、智慧交通与出行、智慧生活与大健康、低空经济与空天科技、基于大模型的城市应用、数字文旅与乡村振兴、智慧应急救援、智慧能源与绿色生态、新能源汽车,每个赛道不设置具体题目,参赛同学可自行拟定题目。

        (二)自由赛道

        自由赛道为充分发挥青年学生的无限创意与想象空间,参赛团队可以针对智慧城市的任意主题提出技术创意、软硬件系统或解决方案,包括但不限于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制造、智慧能源、智能装备、智慧医疗、智慧建筑、智慧家庭、智慧金融、智慧养老、智慧生态与环保、智慧防灾与应急、城市创新设计、数字化转型、智慧工地、智能风电、智慧文旅、智慧仓储与物流、智能装备、智慧气象与环境监测等领域。

        (三)企业揭榜赛道(具体赛题待定)

        企业揭榜赛道由赛事支持企业在全国大赛赛事截止报名前分批动态发布企业的技术需求,包括城市智能防灾减灾、双碳背景下的城市建造与运维等领域,供同学揭榜参赛。参赛团队可直接与相关企业进行技术对接和成果转化。具体信息以第十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官方网站(https://cpipc.acge.org.cn/cw/hp/1)发布为准。

        二、校内赛参赛对象

        参赛对象为我校正式注册的在读研究生以及已确定攻读我校研究生资格的本科生,鼓励港澳台地区及国际研究生参加或观摩比赛。

        每道赛题每人仅能拥有一支团队(1-4人),可同时选择多道赛题进行研究,不同赛题可以拥有不同团队,支持跨院校、跨专业、跨单位自由组队。

        指导教师说明:每支队伍最多申报2位指导教师,按照申报顺序排序。

        三、参赛作品要求

        大赛的参赛作品鼓励创新与创业紧密融合。参赛作品不仅应在创意、想法、思路等方面新颖,还应具有良好的可实现性,并鼓励团队在市场前景方面进行探索。

        申报参赛作品时,定向赛道要选准申报的赛道和赛题,自由赛道要选准类别,作品标题要新颖,内容紧扣智慧城市,简要说明中最好写明灵感来源。

        申报参赛作品时,要对创意进行简要的介绍,要对其应用领域、可行性、主要设计方案及关键技术、社会价值、预期经济效益、商业模式与市场前景等内容进行阐述,需附上详细的策划方案。

        每份参赛作品应包括:

        ①项目简表(模版参见附件1);

        ②项目说明书(模版参见附件2);

        ③商业计划书(可选,模版参见附件3);

        ④补充材料(可选),可以实物、图片、PPT、Flash、视频等,但对于借用软件开发等手段的作品必须要附以参赛作者原创的原型系统或者代码。

        四、比赛赛制

        校内赛分为初赛与决赛两个阶段:初赛采用专家网络评审,决赛为现场展示评审。

        (一)初赛

        参赛学生通过邮箱提交参赛作品。评审专家组将从主题相关性、创意新颖性、可行性、社会与经济效益、商业模式与市场前景、作品展现形式等方面,分别对参赛作品进行通讯评审,并最终确定进入决赛的作品。

        进入决赛的所有作品和团队,将有机会得到行业专家的点评与指导,以提升作品的创新设计与表现形式。

        (二)决赛

        决赛为现场展示评审。进入决赛的参赛选手需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现场演示和讲解,并且回答决赛评审专家的提问。评审专家将根据参赛作品的汇报材料、参赛团队的现场答辩和演示情况,对进入决赛的作品进行评比和打分。

        五、奖项设置

        校内赛将根据总体报名情况开展作品遴选工作,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不区分赛道。奖项设置如有调整,以校内赛决赛期间的官方公告为准,请主动关注。

        获得校内赛一、二、三等奖的团队可获得相应获奖证书及奖金。

        六、时间安排及联系方式

        1.加入校内赛联络QQ群(977877122):8月1日-8月15日

        2.作品提交(附件1、附件2、附件3)日期:9月12日,所有参赛资料需制作成压缩包提交至邮箱:scetjs@163.com。请将邮件和作品文件统一命名为:“智慧城市大赛+队伍名+作品名称”。

        3.初赛评审日期:9月14日-16日

        4.决赛评审日期:9月21日-22日

        5.联系方式:

        连老师:020-87113578

        林老师:18620048502

        邵同学:13940148712

        七、其他说明

        比赛期间参赛队伍的所有创意、方案及相关知识产权均属于参赛队伍所有。

        参赛队伍应保证所提供的创意、方案和相关材料属于自有知识产权。参赛作品不得侵犯任何第三方知识产权或者其他权利。一经发现或经权利人提出并查证,举办单位将取消其参赛资格。

        组织声明:举办单位保留对比赛规则进行调整修改的权利、比赛作弊行为的判定权利和处置权利、收回或拒绝授予影响组织及公平性的参赛团队奖项的权利。

 

附件1:第十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校内赛项目简表.docx

附件2:第十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校内赛项目说明书.docx

附件3:第十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校内赛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

 

研究生院

校团委

土木与交通学院

2024年8月2日


管理登录 | 电话:020-87113401(研招事务) / 020-87110589(其它综合事务)

地址:五山路381号笃行楼一楼、二楼、三楼/大学城B1-411A室

版权所有© 2018 研究生院

  • 首页
  • 机构简介
    • 研究生教育概况
    • 职责分工
    • 研究生教学副院...
    • 研究生教务员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博士招生
    • 港澳台招生
    • 专项计划招生
  • 培养过程
    • 全日制学术型博...
      • 政策文件
      • 工作流程
      • 下载专区
    • 工程博士
      • 招生简章
      • 政策文件
      • 信息查询
      • 工作流程
      • 下载专区
    • 全日制学术型硕...
      • 政策文件
      • 工作流程
      • 下载专区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政策文件
      • 工作流程
      • 下载专区
    • 非全日制/在职...
      • 政策文件
      • 工作流程
      • 下载专区
    • 单科进修
      • 政策文件
      • 工作流程
      • 下载专区
    • 同等学力课程研...
      • 招生简章
      • 政策文件
      • 工作流程
      • 下载专区
    • 访问学者
      • 政策文件
      • 工作流程
      • 下载专区
    • 创新基金
      • 政策文件
      • 工作流程
      • 下载专区
    • 教学改革与课程...
      • 政策文件
      • 工作流程
      • 下载专区
    • 课程助教
  • 国际交流
    • 国家公派出国留...
      • 政策文件
      • 工作流程
      • 下载专区
    • 广州市“菁英计...
      • 政策文件
      • 工作流程
      • 下载专区
    • 联合培养项目
      • 政策文件
      • 工作流程
      • 下载专区
    • 研究生学术交流...
      • 政策文件
      • 工作流程
      • 下载专区
    • 港澳台高校交流...
      • 政策文件
      • 工作流程
      • 下载专区
  • 学位授予
    • 学位组织
      • 政策文件
      • 组织机构
    • 学位申请通用文...
    • 博士学位申请
      • 政策文件
      • 工作流程
      • 下载专区
    • 硕士学位申请
      • 政策文件
      • 工作流程
      • 下载专区
    • 同等学力
      • 政策文件
      • 工作流程
      • 下载专区
    • 成人本科
      • 政策文件
      • 工作流程
      • 下载专区
  • 学位点建设
    • 学位授权点情况
    • 学位点申报
    • 二级学科自主设...
    • 学位点评估
    • 学位点动态调整
    • 国家学科设置
  • 导师工作
    • 政策文件
    • 工作流程
    • 下载专区
    • 导师发文
    • 相关通知
  • 综合信息
    • 研究生手册
    • 办事指南
      • 学籍管理
      • 培养过程
      • 国际交流
      • 教改及专项
      • 学位授予
      • 学位点建设
      • 导师工作
      • 综合管理
    • 学籍档案
      • 政策文件
      • 工作流程
      • 下载专区
    • 学制学费
      • 政策文件
      • 工作流程
      • 下载专区
    • 证明材料办理
      • 工作流程
    • 研究生系统权限
      • 下载专区
    • 综合事务通知
  • 贯彻会议精神
    • 教育部专题
      • 指示批示
      • 汇报交流
      • 政策文件
    • 贯彻学习
      • 理论研究
      • 会议精神解读
      • 培养单位、职能...
    • 他山之石
      • E9
      • C9
      • 广东高校
    • 学校文件解读
  • 通知公告
  • 新闻动态
  • 业务办理
    • 培养过程
    • 国际交流
    • 学位授予
    • 评奖评优
    • 导师工作
    • 综合信息
  • 工作流程
    • 培养过程
    • 国际交流
    • 学位授予
    • 评奖评优
    • 导师工作
    • 综合信息
  • 下载专区
    • 培养过程
    • 国际交流
    • 学位授予
    • 评奖评优
    • 导师工作
    • 综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