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身边的感动】与幸运不期而遇——与实验技能大赛冠军团队一席谈

发布时间:2017.04.23 17:00:00
浏览量:694
云淡风轻近午天”——初见学姐
  我在中区饭堂见到几位学姐的时候,微风正好。
  和我原本预想的研究生师姐担任队长不同,这支巾帼不让须眉的“娘子军”队伍的队长,是笑称自己不是学霸的马静学姐。大二时就报名参加过比赛却遭遇滑铁卢的她决定大三时卷土重来。
  紧挨着她坐着的,是队伍的“技术指导”,由南昌大学保研到我校的研究生师姐,黄燕燕。她负责解决队友实验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及策划书修改。师姐谦恭有礼,像一杯温和的白开水,笑容浅浅。
  我对面坐着的严诗琪学姐,则主要负责购买实验材料、制作幻灯片等幕后工作。决赛展示时使用的PPT,就是出自这位文静优雅的学姐之手。由于时间问题,她去实验室的次数相对不多,但她依旧默默地努力着,成为机器运转不可或缺的“螺丝钉”。
  我的右手侧则是安静的向楠师姐,她的话虽不多,却正是她和身旁的许樱川学姐,一起想出了制作富含大豆异黄酮的果冻这一创意,为队伍铺下了第一级台阶。
队伍里的功臣之一,天天泡在实验室里的许樱川师姐则诠释了“自信美丽,落落大方”八字。

  这支一举斩获实验技能大赛冠军的“黑马”队伍,有着一个出人意料的有趣名字。
  “你们的队名叫‘萌新队’哈,是谁起的呀?”
  “我起的,因为那段时间经常玩贴吧,贴吧上面新人都是自称‘萌新’(萌萌的新人,表示自己初来乍到)”,我看参加比赛的队伍中有好多都是15级的,为了显示我们不是那么‘老’,就叫了‘萌新队’。”
 
 
众里寻他千百度”——与困难握手言和
  困难和挫折往往是生活的的主旋律,对于参加比赛的队伍们来说,困难这位朋友,它更像是一个挑战。
  由于大豆异黄酮带有微涩的苦味,怎么调和材料使果冻变得好吃,就成了队伍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难题。在除味无果后,她们决定在制作果冻时使用糖等食品添加剂,并且尽可能提取大豆里的各种成分以中和大豆异黄酮的苦感。
  同许多参赛队伍一样,萌新队遇到的最大的困难之一,就是实验仪器的问题。有些老师由 于担心被弄坏而不太愿意借用实验仪器,再加上学院的仪器数量少,使用人数多,所以很多时候都不得不排队。另一个就是配方的问题,在比赛前,她们做了很多次尝试,才确定了大致配方。另外,刘冬梅老师也给了这支队伍很多帮助。比如果冻使用的香精,就是刘老师给厂家打电话后厂家直接送来的,免去了更多波折。
  实验过程枯燥漫长,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提取的过程有一种‘看炉子’的感觉,要控制里面的气压合适,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不然气泡会冲出来。提取的过程真的非常缓慢,提取两个小时可能只有几毫升。”许樱川师姐笑着解释到。提起这些曾经的“拦路虎”,师姐们更加轻松和坦然,毕竟,风雨彩虹。

 
苦雨终风也解晴”——学习与生活中的乐趣
  “实验过程中有哪些有趣的、让你们印象深刻的事?”
  “刚开始我们做出果冻,没有人敢尝试。大家都只试果冻的手感,而尝试口感的问题,就交给我一个人来做……”,马静学姐忍不住吐槽:“最有意思的就是展示的那天上午,所有的队伍,都很好奇的跑过来,要试一下果冻的手感。”许樱川师姐笑着补充道:         “大家看着残次品,都在怀疑是否还能食用。所以在制作最后的成品时,我们加强了包装,还加了椰果来点缀。大家就都跃跃欲试,想来尝一尝,我们就拦着‘不行,这些是要给评委吃的!’”
  “大家吃了以后说好吃吗?”
  “很好吃,我有带一小盒回宿舍,分给我们班的同学吃,他们都要提前预定的,总是有人来我们宿舍尝鲜。倍受好评。”

 
吹尽狂沙始到金”——想说的话
  “从当初方案倒数第一到决赛的总冠军,我觉得选择队友很重要。我觉得我们队伍是很出色的,其他有些队伍会中途放弃,往往只有一两个人一直坚守在实验室。我们队伍则不同,每个人都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事。”——马静

  “我想说两点,一是坚持,二是态度。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只要肯坚持,总会有解决方法的。做什么事都要认真,尽力就好。”——黄燕燕

  “一开始我们很担心,觉得能拿到三等奖就不错了,没想到最后拿了一等奖,这种感觉真的很棒。在一开始就定好目标,有了明确的方向,会完成得更好。”——严诗琪

  “我最初是看中了1分的智育分才报名参加了比赛,但最后收获的却远不止如此。这个比赛耗时不算很长,却可以学到许多东西,建议学弟学妹有机会就组队报名。”——向楠

  “很幸运和她们组成一个队伍,算是同甘共苦过,最终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大二比较空闲,何不用这些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呢?”——许樱川

  感谢与萌新队的相遇,坚持如她们,相信终会收获藏在汗水与自信背后,水到渠成的幸运。(文 / 寇晓晖 图 / 采访对象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