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教师受邀主讲宪法课堂活动
今年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也是广东省法学会·广州市法学会·会员之家年度公众日。当天,广州市法学会、广州市司法局、广东省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在会员之家法治讲习所联合举办“讲好中国宪法故事,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宪法课堂,特邀我院吴家清、夏正林、洪丹娜、陈家勋四位老师主讲。活动由广州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张秋华主持,广东省法学会综合部王岐立主任等省、市法学会有关负责同志参与。
课堂伊始,夏正林教授以“宪法宣誓及其意义”为题开讲。他回顾了宪法宣誓制度入宪的历程,并以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当选国家主席时作宪法宣誓的照片为例,介绍了宪法宣誓的具体做法,最后剖析了宪法宣誓制度两个层面的意义——精准阐释中国宪法的理念和精神、彻底改变中华民族的权力观。
到第二节,洪丹娜副教授以“谁能查通话记录?通信权的宪法保护”为题授课。她以交通事故调查中交警要求查阅通话记录的案例作为切入点,引出宪法对公民通信权的保护。她还介绍了宪法监督的主体、途径和核心机制——合宪性审查机制,回答了公民基本权利何以得到保障。
随后,陈家勋副教授讨论了“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小过重罚’”。他向听众介绍曾引发广泛关注的“毒芹菜”案,分析了案件中残留农药的危害性、行政机关的处罚依据、食品安全监管标准严格的历史成因、食品安全监管的宪法基础和行政法的过罚相当原则等,指出要通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平衡好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和特殊个案中相对人权益的保障。
在最后一节,吴家清教授作课堂点评。他首先基于前面三位老师的讲授内容进行总结和拓展。接着他分析了宪法的三个“最”的特点:规定内容最根本,制定、解释和修改的要求最严格,法律效力最高。最后他还提出宪法精神的四个要素,包括人民主权、国家权力的分工合作制约、依法治国和保障人权。
本次活动是2024年广州市“宪法宣传周”的重点活动,在线下有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广州市法学会会员、在校师生及社会公众等50余人参与,在线上则通过广州市司法局“法治直播间”栏目在“广州普法”“广州政法”视频号、抖音号、快手等平台开展课堂直播,累计约5000人在线观看、互动。在课堂中,夏正林、洪丹娜、陈家勋三位老师深入浅出,以生动的语言、贴近生活的案例拉近了听众与宪法的距离,吴家清老师则在最后提炼升华,使听众对宪法的特点、宪法的精神等有了更深刻的体悟。本次活动在线下和线上都互动热烈、反响积极,学习交流氛围良好,在传播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宪法意识、坚定宪法自信等方面收效显著,向社会各界不仅展现了我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教研团队的学术风采和社会担当,更擦亮了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的招牌。(图/广州市法学会 文/陈方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