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毅

发布人:王婉琳 发布时间:2013-09-10 浏览次数:13456


一、教育背景

2013年6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博士,诉讼法学专业(刑事诉讼法方向)。

 

二、工作履历

2013年7月至今,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诉讼法硕士导师组组长,明思法学特聘教授。

 

三、研究领域

刑事诉讼法、证据法、法哲学、司法制度。

 

四、教学课程

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专题研究。

 

五、主要社会兼职 

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成员、中国法学会香港基本法澳门基本法研究会理事、教育部证据科学虚拟教研室成员、广东省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广东省法学会港澳基本法研究会理事、广东省法学会企业合规研究会理事、广州市番禺区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专业人员等。

 

六、主要学术成果

(一)论文

1.《监察证据在刑事诉讼中排除的难题与破解——以“刑事证据的两面”理论为视角》,载《政法论坛》2023年第5期。

2.《分权制衡原理下的“香港国安法”司法权配置》,载韩大元、陈端洪主编《香港基本法澳门基本法论丛》(第五辑),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22年12月版。

3.《论刑事证据资格之多重性》,载《中国法学》,2022年第1期。

4.《论我国非健全证人作证制度的转型》,载《政法论坛》,2021年第1期。

5.《关于审查逮捕诉讼化的几点理论思考》,载《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

6.《论我国审判阶段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基础》,载《中外法学》,2017年第4期。

7.《论羁押理由与羁押事实》,载《政法论坛》,2013年第2期。

8.《关于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几个理论问题》,载《烟台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9.《刑事和解主体论》,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10.《论刑事和解事实观》,载《现代法学》,2011年第2期。

(二)主持项目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回应型刑事司法研究》(国家级)。

2.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澳门基本法委员会研究项目《香港特区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刑事追诉问题研究》(省部级)。

3.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澳门基本法委员会基本法研究项目《香港国安法案件的判例适用问题研究》(省部级)。

4.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共建项目《我国自贸区刑事检察问题研究——以广州南沙自贸区为例》(省部级)。

 

七、荣誉奖励

(一)教学类

(1)2021年,第十六届“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指导老师)。

(2)2019年,华南理工大学青年教师本科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

(3)2018年,本科生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三等奖。

(二)学术类

(1)2016年,第十一届中国法学会“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征文二等奖。

(2)2015年,第十届中国法学会“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征文三等奖。

(3)2014年,第二届陈光中诉讼法学优秀研究生学位(博士)论文奖。

(4)2013年,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八、推荐书目

1.林钰雄:《刑事诉讼法》(上册总论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林钰雄:《刑事诉讼法》(下册各论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美]米尔伊安·R达玛什卡:《司法和国家权力的多种面孔 比较视野中的法律程序》(修订版),郑戈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4.[美]米尔吉安·R·达玛什卡:《比较法视野中的证据制度》(修订版),吴宏耀、魏晓娜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美]米尔建·R·达马斯卡:《漂移的证据法》(修订版),李学军、刘晓丹、姚永吉、刘为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日]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增补本),王亚新、刘荣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棚濑孝雄:《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王亚新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汪建成:《理想与现实——刑事证据理论的新探索》,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陈瑞华:《刑事证据法》(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九、电子邮箱

380303912@qq.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