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深圳大学Péter Hajdu教授漫谈城市景观与文学
发布时间:2025-09-14
访问量:
10

9月12日,深圳大学教授、NeoheliconA&HCI)主编、匈牙利比较文学协会主席Péter Hajdu教授莅临外国语学院,开展了一场题为“漫谈城市景观与文学”的专题讲座,深入探讨了城市景观所蕴含的思想形态及文学作品对城市景观的阐释与影响。此次讲座由Island Studies JournalSSCI期刊)主编、外国语学院苏娉教授主持,陈华菲博士及相关研究方向的硕、博士研究生参加了讲座。

 

讲座伊始,Péter Hajdu教授以古雅典卫城及两座神庙为例,结合文学文本与考古发现,深入剖析城市景观如何承载与传递意识形态。他指出,城市空间不仅是物理存在,更是文化和思想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古罗马多个案例的进一步阐释,Hajdu教授揭示了城市景观与意识形态之间复杂而动态的关系,强调景观的符号性及其在社会记忆建构中的作用。

随后,教授以布达佩斯街道命名、公共纪念碑及科苏特广场的重建为例,探讨文学作品对城市景观的深刻影响。他提出,文学不仅反映城市形象,更主动参与城市意义的塑造与重构。通过分析匈牙利文学与布达佩斯城市更新之间的互动,Hajdu教授展现了文学在公共空间政治与文化认同形成中的关键作用。

最后,在讨论环节,现场师生围绕“城市叙事的多元性”“文学与建筑学科的交叉研究”“布达佩斯与广州城市文化对比”等话题展开激烈讨论,Péter Hajdu教授与苏娉教授就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对谈,现场交流热烈,视角多元。 

本次讲座不仅让现场师生对城市景观与文学之间的互动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为城市文化研究和城市规划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相信在未来的学术研究和实践中,城市景观与文学的互动关系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探索,为城市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主讲人简介:

Péter Hajdu,深圳大学教授,NeoheliconA&HCI期刊)主编,匈牙利比较文学协会主席,研究领域涵盖比较文学、文学理论、叙事学和古典语言学。曾任国际比较文学协会(ICLA)东欧和东南欧研究委员会成员、文学理论研究协会常委、ICLA执行理事会委员及匈牙利比较文学协会秘书长。曾在匈牙利、捷克、波兰、斯洛伐克、中国和日本的多所高校讲学,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130余篇,在70余场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研究成果,并主编或合编论文集15部,同时担任国际学术期刊三期特刊的客座编辑。

 

图文 赫雨萌、聂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