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助力中国文化“译”路向外 ——中国政法大学张立新教授来我院讲学
发布时间:2018-01-09
访问量:
962

 相聚外院齐交流,译路漫漫共奋进。1228日,中国政法大学张立新教授应邀于我院502报告厅进行了一场题为“中国文化(法律)外译:机遇、挑战和解决之道”的学术讲座,为外院师生带来了一场思想饕餮盛宴。本次讲座由朱献珑博士主持,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掌声雷动。

张立新教授热烈开讲

 张立新教授首先从历史角度切入,讲述中国对外翻译的前世今生。从洋务运动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到新中国“大规模引进外著”。当时中国正经历一场浩浩荡荡的“中译英”浪潮,引进西方文化成为当时的主流,不可计数的英语人投身其中。然而2011年始,中国翻译市场发生了里程碑式的转变,中译外首次超过外译中,中国逐渐从“引进来”转型为“走出去”。当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更是大力推进了中国对外翻译发展的步伐,助力中国文化“译”路向外,给中国外译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张立新教授娓娓道来

 随后,张立新教授高屋建瓴地指出中国对外翻译尤其是法律翻译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是高端翻译人才培养的瓶颈;二是法律翻译的困难,其在于译者对古汉语的理解和传统文化的把握。为解决中国文化“逆差”现象,我们必须直面挑战,充分发挥翻译在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中的桥梁作用。艺术无国界,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延绵千载,灿烂辉煌。好的翻译能促使民族艺术成为世界共享的艺术,这就要求译者要有国际视野和民族使命感,用更朴实的语言表现形式将中国的文化传播出去。

现场师生认真听讲和记录

最后,张立新教授分享了自身经历和学术成果,勉励外院学子要培养家国情怀,以振兴中华文化为己任,认真学习典籍名作,品味中华艺术精粹与文化气韵,用“国际表述”传播“中国故事”。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外语人要致力于将中华文化作品译介出去。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任务,但也是让人自豪振奋的光荣使命。

张教授的学术分享深入浅出,幽默有趣。他生动讲述了当前中国外译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融古通今,引发了在座师生的热烈讨论。他指出,中国文化外译任重道远,需要新一代青年译者全情投入,砥砺前行。

 

(图:李小丽/文:邓嘉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