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武建国教授讲座带领我们走出批评性话语分析中的误区
发布时间:2014-01-04
访问量:
774

 

主讲人武建国教授 讲座内容生动清晰
主讲人武建国教授 讲座内容生动清晰
讲座现场 提问环节
讲座现场 提问环节

    12下午我院教授武建国博士为广大师生带来了新年伊始的首场专题学术讲座——“走出批评性话语分析中的误区。本场讲座由薛荷仙博士主持。学院党委邹浩书记、韩金龙教授、颜学军教授等与广大师生一起聆听了讲座。

    武建国教授是中国话语研究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武教授在话语分析、文体学及语用学领域成果丰硕,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广东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项,并被鉴定为优秀等级。

    在此次讲座中,武建国教授首先指出批评性话语分析(CDA)并不是一个理论框架,也不是一个研究方向,而是一种不同于主流话语分析的思维模式。其次,武教授提出,社会科学各领域的三大革命性转向和三大元理论思潮为CDA提供了坚实的理论背景,而后现代语言的发展及其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又为CDA提供了现实的研究背景。随后,武教授又简单介绍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基本理念。在此基础上,武教授从历史渊源、理论基础、分析框架、分析对象和术语运用五个方面指出当前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中的种种误区,并对这些误区展开了深刻的剖析。最后,武教授针对我们如何走出批评性话语分析中的误区提出了六条建议。整场讲座充实深厚、有理有据、生动清晰。

    在论及历史渊源上的误区时,武建国教授从批评语言学(CL)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诞生年代及各自的基本观点、发展走向出发,剖析了二者的不同,并提出批评性话语分析并不等同于批评语言学,前者源于后者并高于后者。在谈及理论基础上的误区时,武教授将批评性话语分析和批评语言学的进行了对比剖析,并以Fairclough话语三维概念模式为例,指出CDA不仅基于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而且更多地从社会学和哲学理论中汲取养分,并在此基础上成功地做出了跨学科和超学科研究。随后,针对分析框架上的误区,武教授继续道,“最好将CDA看作是一种包括不同研究路径的话语分析视角,在这个视角的统领下,有很多种CDA的分析框架”。在谈到分析对象上的误区时,武教授对罗贯中、马克·吐温、海明威、狄更斯等中外作家文学作品中的前景化语言进行了文体分析,并对一则英语新闻报道的背景化语言进行了批评性话语分析,以此对比主流话语分析和CDA在分析对象上的区别。此外,武教授还以“discursive vs. discoursal”、“genre的三种研究范式及三种界定”为例对术语应用上的误区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剖析阐释。

    在讲座最后,武建国教授勉励广大师生要多读原著、开阔视野、立足现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敢于做多学科、跨学科、甚至超学科的研究,要提倡国内外不同学者之间的交流、对话与合作。本次讲座内容丰富、旁征博引、逻辑严密、思路清晰,体现了武教授一贯严谨的学术作风,拓宽了大家的研究思路,使得在场师生受益匪浅。

(外国语学院 / 李珊/郑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