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石毓智博士来我院讲座
发布时间:2013-04-03
访问量:
1394

         

     

    中国现在的教育局面的规模大、人数多,但在世界范围内有影响力的新中国大师却竟如凤毛麟角,如何才能改变现状,实现“中国梦”?

     3月28日下午,杰出语言学家、新加坡国立大学石毓智博士莅临我院进行了一场名为《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探讨钱学森之问》的讲座,解答了以上的问题。讲座由武建国教授主持,学院主要负责人钟书能教授、副院长韩金龙教授、颜学军教授、罗世平教授及广大教师、本科生以及研究生一同聆听了本次讲座讲座由学院年轻教授武建国博士主持。

 

  主持人武建国教授 

           

             

主讲人石毓智教授

          

     石毓智博士援引了前国家总理温家宝的讲话,指出中国崛起的标志不是“GDP”,而是“人才”和“教育”。石毓智博士深刻地指出,中国人缺乏创造力。他以泛滥的“中国制造”、满街的外国品牌汽车等现象,道出了中国人创造力的缺乏,而此种现象走向极端时,会导致类似富士康事件的悲剧发生。

     此外,石毓智博士指出,大众的思维水准也左右着中国的人才培养。他列举了四位人物以阐述其观点:李白生于崇尚诗人的唐朝;宋祖英来自热爱歌唱的湖南;牛顿代表热衷理性的国人;贝利长于足球丰盛的巴西——人才涌现离不开社会氛围和群众基础。而谈到社会氛围,石毓智博士再次援引温总理的讲话,告诉我们,读书关系到民族素质,不读书的民族没前途。石毓智博士说,若如温总理希望的那般,青年人在地铁里也拿起书来读,则“中国梦”有望早日实现。

     最后,石博士总结到,我国教育要强大,就要反思传统、激发民族创造力。

     随后,石博士在提问环节中,再次指出,社会宽容度对于人才的成长非常关键。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中国不需要大师,西人难解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优于带来苦恼甚至威胁的科学技术。对此,石毓智博士深化了所谓“大师”的概念:此处,大师是指科学范畴的大师,有着改造自然之智慧,工于逻辑学科;而科技本身有两面性,不能因政治家的不当运用而冠之以恶名;“以键盘为例,它便于快速转换思维信息为文字,瞬息间传播文明,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总而言之,科技改变人类生活……”

 

学生提问

 

老师提问
老师提问

    

     问答环节过后,武建国教授致总结词时称,石毓智博士成果卓著,本身已是一位杰出大师。这次学术讲座,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师的风采。石毓智博士丰富的演讲、绝妙的论辩,解答了我们心中的疑问,也给了广大教育学者很重要的启示。

     这是本学期在我院举办的第五场高水平学术讲座,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便捷途径。

(外国语学院图/文 侯安琪/李嘉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