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心智的盛宴,语言的魅力——记徐盛桓教授讲座
发布时间:2013-03-06
访问量:
420

心智的盛宴,语言的魅力——记徐盛桓教授讲座

   

2月27日下午3点,著名语言学家、河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徐盛桓教授莅临我院,举行了一场题为《“心智哲学与语言研究”的近期发展》的学术讲座。我院钟书能院长、吴刚教授及广大教师与研究生出席并听取了本次讲座。讲座信息量大,学术性强,互动积极,广大师生获益良多。该讲座拉开了2013年我院学术讲座活动的序幕。

讲座由我院吴刚教授主持。讲座伊始,吴刚教授即言本次讲座为我院2013年学术讲座活动的第一场,有幸请到徐盛桓教授来为我院教师和研究生作讲座。徐盛桓教授也不负盛情,向听众讲解了心智哲学与语言研究的发展情况。

徐盛桓教授指出,国际上对于心智哲学的研究已经到了第四个年头,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原则是“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异者而用之”。然后他从意识、意向、计算和涌现四个方面来阐释心智哲学。讲解过程中,他提了很多例子来加以辅助说明:如“王衍七岁死了父亲”一句,就发生了“意识”中“原初意识”向“反思意识”的转变,而这种转变是“计算”中原始变量向结果变量变化的结果;而“两国进行了坦率会谈”和“王衍被高铁了”两句中,就体现了意向性的作用;《聊斋》对莫言的影响、《浮生六记》中观蚊成鹤的描述,就体现了“涌现”,等等。此外,他也谈到了心智哲学的应用,比如,在翻译实践和语言教学中解释“意识”的情况,会取得更好的效果,等等。

而心智哲学是可以转化为语言学的。他指出,心智哲学对语言的假设是:1、语言最重要的性质是:它基于心智;2、语言表达是以感知为基础的;3、语言所表达的并不是直截了当的感官感觉,而是对事件的反思感受。最后,徐盛桓教授总结了在此理论基础上的语言研究步骤:1、选出必要的语域变量;2、建构模型;3、图解过程;4、图像语码化。

新年新气象,学术讲座出现了新的改革,讲座中段时间为茶话时间,教授和听众们都可以享用茶点和中途休息放松大脑。讲解完毕,师生积极提问,徐盛桓教授也一一给予了专业的解答。在讲座末,徐盛桓教授留给了广大师生一个问题让我们会后寻找答案:为什么周仓不满对联“面赤心尤赤,须长义更长”?(提示:《话语理解的意向性解释》)。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讲座顺利结束,让我们期待下一个精彩讲座的到来。

(图:阎锐/李巧敏;文:李嘉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