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响应“我为华工科学发展建言”活动,我们几位预备党员组织起来对学校的几个方面提出我们的意见。
身为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对大学生活有深刻的了解,而且我们有在两个校区生活过的经历,对南北校区的差异有深刻的体会。学生的第一要务就是学习,首先说的是对于学习的建设。
作为外语专业学生,我们深知早读的重要性。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这后半句尤为重要。南北校区都有湖,但两校区的湖上的风景却有很大对比。想当年在南校区时,我们最喜欢的地方就是A5-A1之间的湖了。不管刮风下雨,什么时候去,湖的四周总是少不了人们的身影,或三五成群、或两人成对、或独自一人、或站立、或蹲坐。当中大部分为朗朗读书者,也有促膝而谈者,还有驻足休憩者,更不乏有谈情说爱者。但即便如此,像是各自遵循着某种不言而喻的约定,在彼此的相互尊重、相互包容中,各种声音的相互交错不但丝毫不显聒噪,反倒相得益彰,成为蓝天白云朝霞夕阳下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别有一番风味。
在北区如此景象确实难见。北校区的北区北湖,看着所谓的水上高尔夫球场,看着被格网一层层包围起来的湖区,我不禁怀念起那湖,怀念起在那湖边书声琅琅的日子。如果说在北区还有什么好的读书去处,也不必在此多言。正因为一直都没有好的去处,才意识到“有那么个地方”的美好。所以就一直盼望着,某天北湖也可以像南校的湖一样,成为我们北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相信比起每天被稀稀拉拉的几个水上高尔夫练习者所独占的北湖,属于大家的北湖一定会为更多的人们所喜爱!
大学生在校除学习之外还应加强身体锻炼。面对大学生普遍体质下降的形势,应如何是好。
自北京奥运会成功申办以来,全国各地都在提倡全民运动,一直积极响应号召的华工学府当然也不例外。
在北区经常听到同学抱怨,为什么篮球场上人总是那么多?为什么这么多宿舍楼只有这几个场地可打羽毛球?为什么这些设施都这么烂?一点安全保障都没有。。。。。。我们总在想要是多几个场地就好了,要是更多的运动场地不收费用就好了,这样也不至于无聊地在宿舍上网,打游戏了。北区的运动场却非常有限,僧多粥少成为阻碍学生运动的主要难题。还有的是安全隐患。北湖是天然的锻炼场所,但往往车来车往,有过不少惊险场面,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我们除了上课与体育时间,在宿舍逗留时间最长,对大学生生活上的种种不合理经行提出,就环保节约、宿舍文化方面进行了讨论。
南方,特别是广州天气炎热,水电的用量自然多,但这不是浪费的借口。我们的宿舍生活中可以说存在着水电方面的大量浪费。
学生们用水最多的无非是洗衣、冲凉、洗漱、冲洗厕所等等,可以粗略计算一下,在南方同学们都有每天冲凉的习惯,在炎炎夏日每天冲上两三遍也不足为奇,在宿舍里是自己提来热水冲凉,提水的桶的大小大约十五公斤左右,学生习惯提满满的一大桶热水,在洗时热水中再加入同样大小的约有两桶的冷水,有些同学还习惯于在里面一洗就是半小时还多,广州属亚热带气候,一年中有半年以上是热天,学生几乎是每天都会洗衣服,经常洗脸洗手,这两项加起来估算为平均每天每人两桶水,计三十公斤;另外用水更为繁多的就数冲厕所,一盆清澈干净的水就那样眼看着白白的冲厕所浪费掉,真是不应该的。冲厕所方面每人每天平均估算为一桶净水。
这样我们就可以加总起来,洗澡两桶+洗衣洗脸两桶+冲厕所一桶=五桶,每个桶大小十五公斤左右,总计有每人每天平均约用水75公斤,其实真正的用水量肯定不止这些,例如:学生冲洗拖把清洁宿舍,有些学生喜欢自己在宿舍里煮东西来吃,还有个别同学喜欢养一些花草金鱼等等,这些方面无不用到水,每人每天平均75公斤,亦即150市斤,可以试想一下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每个人就是150市斤,那整栋宿舍楼,整座学校,整个全国的高校,又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厕所冲水多用的是海水,而我们面临严峻的用水危机,还大手大脚的浪费。我们是否要在这方面有所创新呢、例如,循环用水,或废水初步处理在用于冲厕等等。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宿舍文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我们对宿舍的定位,不能仅限于睡觉、休息之地,它还是大学文化的重要传播地,大学生成长及素质提高的重要场所。但是,仅就北区宿舍而言,目前宿舍只是睡觉、上网的地方,四个人背靠背面对电脑似乎是一个常态,北十二某男生更是因沉迷网络被报道,虽然报道存在不实之处,但是未必不能反映一定的问题。在宿舍,我们怎样可以不用采取熄灯、断网等硬性管理措施就能实现“管理”的目标,我们怎样可以让宿舍成为“第二课堂”,这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大学是一种态度,需要自主。我们现在的宿舍管理仅是物业管理模式,作为主体的学生在宿舍中并没有发挥作用。我们建议将学生作为宿舍管理的主体,自己管理自己。首先,宿舍楼名以数字命名虽然体现我们理工科院校的“理性”特点,但略显文化底蕴浅薄,我们可以挖掘宿舍历史或由该栋宿舍学生投票决定宿舍名字。其次,学生是管理主体,选出学生宿舍“常委会”,负责宿舍楼的日常管理、组织宿舍活动、文化建设与推广。最后,由学生决定宿舍的各种问题,可以使学生增强组织及交往能力,更加独立自主,有团队意识,为以后进入社会作准备。
大学是一种经历,需要分享。打破学院和班级的藩篱,宿舍成员自由组合。今年我们迎来了第一届90后新生,众所周知,90后学生个性十足,死板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我们建议同一宿舍四个人可以由不同的专业,甚至是不同的年级的学生组成。这样,不同的专业知识相互碰撞,不仅能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与交流,发展多学科兴趣,更能让学生的思想更为开阔,知识面更为广泛。不同的年级学生同寝,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新生学习稳重与经验,前辈学习激情与活力,共同促进宿舍与校园的和谐发展。
学校中文化的多元性相当重要,重视学习的同时多元化应兼顾,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成长。
想对学校说的有很多很多,我们队校园有很多体会,通过这次活动提出有利于华工建设的建议的活动,华工建设会更人性化。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体现学生利益出发。我们的建议已经尽量从出身边出发,希望对华工建设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