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我为华工科学发展建言征文】——2006级本科生党支部(林锋 梁嘉礼 冯林林)
发布时间:2009-05-14
访问量:
59

我为华工建一言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长期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联系到我校实际,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注意:

 

1.我校招生规模连年扩大,呈现出跳跃式发展的趋势,这样一种形势要求我校必须进行教学管理的创新,以适应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质量是地方高校的生命线,没有质量的数量是对高校资源的巨大浪费。要处理好质量与数量的关系,在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之后,随着更多、差异更大的学生进入高等学校,必然要求高等学校多样化与之相适应。随着国家和社会对大学需求的变化,质量无疑将成为每所高校的“立身之本”。因此必须走质量和数量兼顾、质量优先的路子。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规模的扩张。但在达到一定规模的情况下,更要强调质量的重要。衡量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准不在规模大小而在于水平高低,不以规模取胜,而以质量见长。教育的生命力、社会地位最终由内涵决定,外延的扩张必须为内涵的提升服务,高校的发展最终要回到内涵发展道路上来。我校的招生规模就要虑及质量与数量的辩证关系。要切实强化学校的育人观念。

 

2.多年来,我们的教育更多地是在关注就业率,教学成绩成了学校的唯一追求,甚至主宰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一价值取向的影响下,育人变得更加微不足道,感恩教育很难实质性地进人中学教育教学范围。考入大学后,学生又将重心放在专业技能的掌握和学术理论的研究上,关心最多的是就业问题。一些高校过于注重教育的功利性,而忽略了教育的育人功能。学生自私自利、缺乏修养、情感冷漠,这与高校德育落实不够,尤其是忽视感恩教育有关。感恩教育本来应该成为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普遍的情形是感恩教育在中学、大学校园中被忽略甚至被遗忘了,这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既然中学感恩教育没有落到实处,高校德育理应补上感恩教育这一课。高等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成人”为出发点,让学生“成才先成人”,努力培养“有德又有才”的接班人,这是高校德育的重点所在,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也是感恩教育必须加强的重要原因。在感恩的校园环境和教育氛围中,我们一定可以对许多事情都平心静气,一定可以认真、务实地从最细小的一件事做起,一定可以自发地真正做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一定可以正视错误,互相帮助,和睦相处,一定可以大力推进和加快和谐校园的建设。

 

3.建议充分利用好“院长信箱”、院长午茶会、师生座谈会等形式,完善师生建言献策和上下双向沟通的常规渠道,及时公开、公布学生关心的各类问题的解决方案、进展情况;希望学校领导和部处负责人经常登录校园BBS,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4.加快校区软硬件建设步伐,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多校区软硬件环境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持续、深入地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

 

5.拓展社会实践,调动导师力量,深挖校友资源,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加强对学生实习、实践的投入和指导,如:结合生涯规划对新生进行社会实践指导;实行院企联动,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加强社会实践的跟踪指导;建立社会实践评价指标;将社会实践情况纳入就业推荐体系等。另外,将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选修课从本科生扩展至研究生,做到就业规划指导全覆盖。

 

6.学校管理加强以学生为本,具体到问题上来说就是希望学校硬件上的更新与维护尽量减少对同学们的负面影响,为同学们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学校的进步是我们广大师生共同的愿望,希望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使得我校向世界一流大学快步迈进,做985高校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