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校园
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发展”是第一要务,必须是科学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之于当代的大学校园,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一切以师生利益和社会利益为中心,服务于学生,造福于社会。所以我们为学校的科学发展提出了一下几点建议和意见,希望能为学校今后的发展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一、加快校区软硬件建设步伐,为“教学研”提供便利。学生们普遍认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多校区软硬件环境建设。一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持续、深入地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法学院本科生表示,在一校多区的条件下,加强各校区之间的信息联系显得更为重要,校图书馆系统试行图书通借通还,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措施;建议进一步加强共享,如增加现代教育信息中心的精品课程数量,录制精品讲座并提供下载,对大型讲座进行多校区直播等。外语系学生建议普及多媒体教室,并规范多媒体设备的管理。先进材料实验室研究生建议规范各院系、部门的网页更新频率,督促各二级网站及时更新信息。同时加强图书资料建设。加快新书选购和上架速度,使学生们能方便地查阅、了解最新的研究情况。目前不少院系的资料室不对其他院系学生开放,呼吁尽快打破各院系资料室的开放壁垒。
二、加强民主办学力度,拓展双向沟通渠道。学生们建议充分利用好“校长信箱”、校长午茶会、师生座谈会等形式,完善师生建言献策和上下双向沟通的常规渠道,及时公开、公布学生关心的各类问题的解决方案、进展情况;希望学校领导和部处负责人经常登录校园BBS,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三、加大招生宣传力度,选拔优秀生源。先进材料实验室等院系研究生建议,学校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吸引本校优秀毕业生攻读研究生,提高生源质量。在本科生招生工作方面,不少网友也在网上建言:希望学校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尤其是校友资源,适当提高在外省市特别是北方地区的招生名额和专业覆盖面,增加对优秀生源的吸引力,逐步扩大华工的影响。还有网友建议:暑期组织学生回生源地进行招生宣传,并提供一定经费、宣传品等的支持。
四、改革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是学生建言的焦点,全面实施通识教育是许多学生的心声。核心课程教学是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们建议进一步改革核心课程设置,使之更贴合学生实际。建议增加核心课程数量,真正实现小班教学、充分讨论的初衷。他还建议适当放宽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学分要求,求质不求量,真正将课程学深、学透。
五、拓展社会实践,调动导师力量,深挖校友资源,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建议加强对学生实习、实践的投入和指导,如:结合生涯规划对新生进行社会实践指导;实行校企联动,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加强社会实践的跟踪指导;建立社会实践评价指标;将社会实践情况纳入就业推荐体系等。
六、加强粤港澳交流与合作。注重发挥毗邻港澳地缘优势,积极开展粤港澳合作,发挥我校在与港澳高校教育、科技合作,与港澳各界的交流以及港澳发展的科学研究等方面优势,继续积极配合国家和广东开展港澳有关工作;突出我校作为“985”工程高校的优势。
七、加强校友建设。近年来,我校校友工作有了很大拓展。但还需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完善校友通讯录,设立或完善“校友基金会”。最好能确定“校友返校日”,并且可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每年安排不同主题的返校日活动,邀请校友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提供支持,同时加大对成功校友的宣传力度。此外学校也应该关心校友发展,为校友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最好能用校友捐赠建设“校友图书馆”,并为校友办理“校友图书证”,让他们也能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
八、加强艺术教育和营造良好学风建设。在如今泛娱乐化的社会环境下,亟需加强学生的艺术素养教育。具体措施有:加大软硬件投入,增开艺术类公共课程,扶植艺术类社团,加强学生艺术活动场馆建设等。学生们还建议学校采取多方措施,鼓励学生多读书、多钻研、多讨论,倡导良好的学风。应该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希望由资深老师分别选定适合于本科生、研究生阅读的若干本经典书籍,规定在毕业之前读完,并以读书笔记、报告会等适当方式进行考核。
九、应促进中外学生融合,提高留学生培养水平。要加强对留学生课程选修等学业过程的指导;同时要创造条件,引导鼓励留学生参加社团活动,使留学生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
十、在有疫情发生时期,学校应做好外来人员检查工作,确保校内师生的人身健康和安全。同时宿舍是学生重要的生活场所,学生所有的财产都保存于宿舍中,近期不断有学生宿舍楼发生失窃事件,这让大家都十分惶恐。但这类事件是可以避免的,这就需要宿管办加强对宿舍的安全保护措施,让学生能有一个安全放心的生活环境。
建设和谐校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的战略任务。建设和谐校园需要通过坚持不懈的项目建设和华工师生上下齐心的努力。进一步创新工作理念,建立和谐校园建设长效机制,全面调动广大师生关心和谐校园建设,参与和谐校园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使华南理工大学能够朝着更加和谐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