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我为华工科学发展建言征文】——2006级本科生党支部(金碧玥 张文君 白歌乐)
发布时间:2009-05-14
访问量:
93

华工文科建设之我见

我们学校很早就提出建设综合型大学,建设国内一流大学的口号,然而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不只在口头上,更要在实际行动上有所作为。要想建立一所国内一流大学,不只是理工科要有所提高,更是要加强对文科的建设。纵观国内一流的大学,如北大,清华,浙大,武大等等到中大,每一所大学都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文化内涵可以说是一个学校的魂,体现着一个学校的水平与档次,也体现着一个学校学生的水准与气质。建设综合型大学是现代大学的一个发展趋势,所以我们在发扬理工科特色的同时,也不能放松对文科的重视。

   向来文科就是理工类学校中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要想把理工科学校带入一个高层次的水平,就要文理结合,把文科真正融入理科,把文化氛围带入学校。然而建设一所文理综合型大学,并不能只是说说而已,喊一两句口号就可以做到的。华工要想真正跻身于同内一流大学之列,就要学校领导真正意义上重视文科专业,投入更多的教育资金,建设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聘请国内一流教学名师。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水平就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水平。

 现在华工的现状是文科类学科不够得到重视,文科师资力量严重缺乏,学校文化气氛不浓……理工科占据着学校绝大部分的注意和教学投入:建立科学研究院,引进先进设备,吸引教学名师等等,所有的这些努力与投入确实得到了丰厚回报,使华工的理工类学科在全省甚至全国都享有一定名气,华工理工科类学子也在各类挑战赛上领回荣誉。这首先与华工理工科的类型和历史传统是分不开的,但这也与这些年对理工科的师资投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要想建设好文科,直正建立一所综合型大学,对文科类的师资投入是至关重要的。就如理工科一样,要有重视才有发展,要有投入才有成绩。而且,在理工类学校中的文科投入要更重视和更费心些。

基于这些问题,我们为华工的文科建设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首先,要领导重视。学校主要领导,应具备教育家的素质和眼光,要充分认识理工科大学生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办学思路上要适当发展人文学科,使人文教育形成一种氛围。在具体操作上,学校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保证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正常开展。

其次,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格,修养等方面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大学校园文化的主旋律应该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理工科大学尤其要加强人文文化的传播与渗透,使大学生在深厚的人文教育氛围中受到启迪与熏陶。增加馆藏文科书种类;为文科学生提供更多对外交流和社会实践的机会。积极推进教改,探讨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我们不能仅凭几次人文讲座来解决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薄弱的问题,要改革现有的培养模式,调整课程体系,拓宽专业口径,改进教学方法。要增设一定的人文教育选修课和必修课,从而在教学计划上使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得到保证。

第三,为了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我们建议将《大学语文》等关于文化的课程纳入必修课程。有人曾讽刺的说:“我们中国的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不通过,不能拿学位;可是中文作文作不通,错别字一大堆,还能拿学位。”我们认为很有道理,进行中国语文水平考试,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之一。另外,现在在校的学生,每年要拿四个人文学科的学分,拿不到就不能毕业。我们的老师也要加强自身的人文修养,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起表率作用。一个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大学生,不能用自己国家的文字与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是什么水平呢?如果你的中国语文不好,就很难说你对中国文化、对中国历史有什么了解,从而也很难谈在了解过程中培养对中华民族的感情。在加强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的同时,也要提高文科学生的科技素质。我们给文科学院提出一个建议:把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和现代科技教育结合起来,多多开展与理工学院的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