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为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重大举措,继续解放思想,提高全体党员干部素质,近日,我校掀起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热潮。
通过学习,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着力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实践,对于无论是马上要走上工作岗位的应届硕士毕业生还是已经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硕士毕业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反映了时代进步的要求,体现了实践发展的需要,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全体党员的历史使命。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和时代背景、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科学内涵和根本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学习不能只是停留在空泛的从理论到理论的形式上,而是要通过政治理论学习,紧密地联系个人实际,用理论指导实践。
就业问题是全体毕业生要面临的首要问题。为了以后更好地适应工作,全面发展自我,具有创新精神,发扬团队协作精神是将来踏入社会进入各行各业,并与社会实现良好接轨的重要的基本条件。
作为毕业后要走上教师岗位的我来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这是值得我用一生去思考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合格的教师不是终身的。过去是“不进则退”,现在是“慢进则退”,不进将会很快被淘汰,昨天的合格教师,今天不一定合格。只有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的学习、探索,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雨果先生曾经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是老祖宗几千年来给老师的经典的角色定位。几千年来,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在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履行着这个角色。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样的角色定位是否还恰当呢?是否还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呢?答案是否定的。“现在的学生真不好管。”“现在的学生真不好教。”这样的话语成为越来越多的教师的口头禅。这就需要用平等和爱来教育学生。说爱学生是最美好的师德,是因为一名教师事业上的成就,源于一个“爱”字,爱专业、爱岗位、爱学生,而其中爱学生又是支撑一名教师精神大厦的原动力。因为有了这份爱,荒芜的土地上才会生长出一片片美丽的园林;有了这份爱,校园里才会传播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有了这份爱,教师们才会无怨无悔地把青春播种在讲台上,让丰实的桃李在祖国的大地上散发着芳香;有了这份爱,学生们才会在心头竖起一座座永恒的丰碑。教师不在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不在是道德的唯一榜样,那么,教师以什么来和学生相处呢?凭借什么来塑造教师的角色呢?那就用爱吧。教师对学生的爱,即“师爱”,是师德的核心,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当然,爱生不仅仅是一种情感,而是一种活动。党员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的难处与痛苦。党员教师首先应与学生交朋友,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其次党员教师要以心换心,与他们沟通情感,成为他们的好朋友。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落实在教育系统,应该转化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并转化为教学实践。无论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环节的安排还是教学内容的取舍,都应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
首先,从“以教师为主体”到“以学员为主体”的转变。我很欣赏一名教育学家的这样一句名言:“学生是脚,教育是鞋”,也就是说,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方式是否得当,教育是否取得成效,要以是否适合学生来衡量。这要求,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而不是把他们当作被动的知识的传授者。在教学中,还要实现角色的转变,由教师主讲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教师的职能是启发思维。我们目前的教学工作,虽然也采取了研讨、案例教学等激发学员积极参与的方法,但学员的主体意识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机会都还有限,基本上还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输。
其次,从“知识的传输”到“独立探索精神的培养”的转变。现代的教育,已不再把知识的传输与技能的提高视为主要目标,而是着重于好奇心、纯粹的兴趣和非功利的探索精神的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享受智性快乐的能力的培养。
再次,教师必须做到博学多才。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博学多才,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它表现在精通与知新的方面。精通,就是对所教学科,要掌握其基本理论,了解学科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和社会作用,掌握重点、难点。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知新,就是要学习新知识,讲课要有新意。当代科学知识分化急剧,新陈代谢迅速,应用期越来越短,知识的创新性越来越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充实自己,完善知识结构。专业知识的精通与知新,要求教师自觉坚持接受继续教育,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
最后,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时代的日新月异就是我们面临的第一挑战,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专业知识、业务能力都必须紧随时代车轮,不断地更新、拓展、充实、提高。要勇敢地摈弃旧事物,勇敢地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迫切地学习新技术,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大浪淘沙,真金百炼,去除外在约束之后,更需要的是心灵的准绳,这种准绳,对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职责而言,不能一概而论,但我认为,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我们只有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社会、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民族意识、社会意识、责任意识,只有这样才不会迷失方向。
今天,我们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理解和把握其深刻内涵,并贯彻到教学工作中去。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信而有做出自己的贡献,是其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和要求。
我们要时刻按照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立创新意识,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开拓进取,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自己的工作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