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体会
----谈金融危机下,中国经济发展之策略
一、从科学发展观角度看待金融危机
科学发展观为我们看待以及应对金融危机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1)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应对金融风险,实现科学发展中,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与坚持科学发展路径的关系。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只有坚持发展,才能增强应对金融危机的实力、才能促进就业和防止通货膨胀、才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三是扩大内需与开拓国际市场的关系。我们有13亿人口,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在出口受阻的情况下,扩大内需,出品转内销既有必要又有可能。一定要加大扩大内需力度,做到出口损失内需补。但是,这决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松国际市场的开拓。因此,不是没有市场,而是在于开拓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指导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科学发展的观点全面客观地分析金融危机对我们的挑战,我们发现,这种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对金融领域的影响,持有的美国债券、股票以及汇率变化对美元储备等造成了一定损失;二是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主要是外贸出口受阻、增幅下降,使得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亏损增加,导致经济总量增幅有所下降;三是对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影响,主要是个别企业关闭,职工失业等等。这些影响还未见底,还将持续。但是,这种影响并没有改变经济持续增长的基本态势,也没有发生一些境外媒体所炒作的企业掀起“倒闭潮”和民工“返乡潮”、“退保潮”。这种冲击虽然对眼前的经济发展带来某些影响,但从实质和长远看,有利于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提升。
(3)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具体运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根本方法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统筹兼顾,把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放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中来谋划,从全局的角度解决因金融危机冲击带来的复杂问题。因此,眼前的危机,既是对我们的冲击,也是我们的机遇,是塑造科学发展模式的机遇,是坚持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机遇,是实现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机遇。我们要敏锐、牢牢地把握这一历史机遇,真正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
二、金融危机下,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之探讨
(1)中国存在经济下滑的风险
最近一个时期,连续出现了食品安全事件和安全生产事故,严重损害人民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教训十分深刻。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受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等影响,价格上涨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煤电油运供应紧张,一些地区和行业增长速度明显回落,股市、房市波动较大,财政减收增支压力增加。在这样一个阶段,如果举措得当,就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平稳进步;如果应对失误,就有可能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长期动荡。
(2)应对经济危机根本之对策-扩大内需
扩大内需一直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增强我国发展后劲的切实之举。从一定意义上说,当前经济形势是严峻挑战,亦是巨大机遇。世界经济调整为我国加快结构升级、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人才等带来新的机遇。在当前这个关口上,调整相应的政策,进一步扩大内需,中国经济必将获得更长久、更强劲的动力。
从政府到国民,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就一定能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一是国家出钱,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以投资拉动工程建设,以投资推动结构调整,从而达到以投资促进内需的目的。这种投资方式,在上次亚洲金融风暴中发挥了明显的效果。二是国民出钱,释放储蓄钱,融入国家的工程建设项目,投入市场购买房产、购买生活品、购买金融产品,以消费促进商品市场,以消费促进企业生产,从而达到以消费促进内需的目的。
(3)正确引导与政策支持
国务院近日公布了十项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的措施。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从现在起到2010年底投资4万亿元,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落实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条措施,是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和基本保障,既是我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对世界经济的最大贡献。
老百姓说:压在身上有四座大山,即求学、看病、买房、养老。老百姓不得不将积累的钱存入银行,不敢花、不能花。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居民存款稳稳地站在了20万亿元人民币的上方,人均存款约2万人民币,达到历史上居民储蓄数额的顶点。国家如何将20万亿元居民储蓄释放出来呢?如果居民释放1/5储蓄额,即4万亿元。这与国家投资4万亿元一起,将形成一股势不可档的内需高潮。建议如下:
鼓励居民购房。国务院关于要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的投资收购和开发建设的措施,只能惠及占人口10%以下城市低保居民。唯一办法,让现行房价降到合理价位,即房价降到开发商有利可图、政府有税可得,居民有钱买房的平衡点、稳定点,同时历史教训也值得注意。
切实有效地改革医保、教育、养老政策,让百姓真正看得起病、上得起学、养老不忧。医保改革必须实行医药分家,降低药费;教育改革必须改变上大学的“独木桥”现象,真正实施初中、技校、中专、大专、本科的金字塔教育体制;养老改革必须实行公民同龄同薪制度,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水平;百姓释掉了四座大山,生活无后顾之忧,就会出手花钱。
(4)战胜国际金融危机,战略性调整我国经济结构
中国对外金融贸易中常常是“一个企业是个龙,三个企业是个虫”。中国“窝里斗”在国际上出了名,相互倾轧、压价销售,充斥全球,令外国人笑话而利用。好货买不到好价,好货找不到好家,而假冒伪劣产品影响了中国整体形象。这是经济领域道德上的问题。
我国经济结构存在两大问题,即生产粗放式,规模单体化。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经常处于被动局面。
我以为在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与实践中应切实解决这些问题,以此在促进内需的同时,将外需提高到新的水平。
国家应通过关停并转将国有分散型企业高效整合,造就高效率的持续发展的500强企业,形成一个大拳头,一致对外,类似中国航空系统的一公司、二公司、大飞机公司。如果这样大公司缺乏资金,我会积极购买债券,我相信广大国民一定以爱国之心购买债券。
对外加工贸易中,我们只创造了1美元价值,而美国创造了9美元,这9美金来源其大物流体系。朗咸平将大物流理念归纳起来就是“六加一”: “一”就是制造;“六”就是最重要的创造出9倍价值的环节,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零售。中国企业的缺陷在整个产业链中暴露无遗。我以为中国应该而且能够创建大物流企业,与国外大企业抗衡、力保中国商品的市场份额。一旦“六加一”全部纳入中国人管理的囊中,肥水就不再流向外国人手中了。
中国人再也不能做傻瓜,在国际市场上任人宰割。当用八亿条裤子换一架飞机时,中国巨轮却造薄利或亏利推销。我们要通过创新自主,建立品牌,让国外用八亿条、十亿条裤子换一艘巨轮。
中国铁矿石从澳大利亚、古巴进口,近几年来,铁矿石猛涨,国内企业吃尽了苦头。然而我国煤炭出口,价格却低贱得很,日本趁机购买煤炭填海造地,我们可否将煤炭资源统筹管理,高价出口。
中国能源资源缺乏,按每百万美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计算,我国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比美国、欧盟、日本分别高2.5倍、4.9倍、8.7倍。国家可否出台能源节能奖惩法规,对高消耗高消费的企业予以重罚,而对节能型企业予以政策优惠。
四、结束语
经济领域里的战争正在考验着中国执政党的执政能力,能否打赢这场金融危机这场战争关系到中国在新世纪在这世界上的地位,中国将怎样走向富强,能否屹立于这个世界之上。
针对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我国人民一定要清醒的头脑,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时不待人,机不可失。“快”就是要迅速出手,争分夺秒,不可贻误时机;“重”就是要实施坚决有力的措施,从根本上扭转经济增速过快下滑趋势;“准”就是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实”就是要抓好落实。
中国是否在全世界真正崛起,就看我们在这场金融危机中的成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