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一, 当前就业紧张形势
对于即将毕业的本科学生来说,一提及到今年本科的就业形势,大家都会紧皱眉头,然后摇摇头,说句:“不理想”。事实确实如此。现在关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家长、老师、同学聚在一起几乎就离不开大学生的就业这个话题。然而,当今时代下的经济发展无不是一个罪魁祸首,正是这一方面对就业形势的冲击最大,尤其是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经济不景气直接影响到了外贸出口交易,从而影响到了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相信很多去过招聘会的同学都会发现,现在面对社会上越来越丰富的人才资源,用人单位都不约而同的提高了员工聘用的标准,稍微好一点的工作,都要求硕士以上学历。招聘会上有一些小单位甚至也明确打出招聘“硕士研究生”、“博士”的招牌。单纯这一点来说,对本科生就业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另外,现在虽然有一些单位招收本科生,但是条件却十分苛刻,特别是在一些竞争激烈的大城市,有一些单位工资低的惊人,只有几百元。现在各种媒体上类似的报道也相当多,十余年寒窗,十余年艰辛苦读,得到的却是每个月几百元的工资。这也如实的反映出了本科学生的心理。总之,经济不景气,用人单位减少招聘人数,降低薪酬标准,提出越来越高的硬性要求,都增加了本科生就业的难度,从而在“不理想”的基础上又是雪上加霜。
二,大学生找工难问题
“我们上小学时,上大学是不要钱的;我们还没工作时,工作是分配的;我们可以工作时,撞得头破血流才勉强找份能填饱肚子的工作……”这些网络上“80后”拿来调侃和自嘲的小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些大学生目前的境况。伴随着高校扩招,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转瞬吹冷了就业市场。去年559万,今年610万,庞大的毕业生队伍和日益缩水的用人市场形成尴尬的对比,形势尤其严峻。
大学毕业生“择业难”是现在社会舆论炒做的一个热点,我更想说的是不一定是择业难,更确切的说应该是大学生的理想化择业难。许多学子在青青校园里辛辛苦苦的学习了四到五年,在择业的时候多多少少还是带着一点点自负的。非专业对口单位不去;非排名在前的大公司、大企业不去(立志做公务员的就更不用说了);整体行业前景模糊的单位不去;综合福利待遇不达标的不去。有理想、有抱负我赞同固然好,可现在的社会是一个节奏飞快、竞争激烈的社会,大学毕业生,整体供大于求,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目前大学生择业观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对职业的高期望值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一方面,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另一方面,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多地集中在条件艰苦地区和基层单位,如果大学生不面对现实,在就业时对物质待遇和工作环境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这无异于把自己的工作选择空间变小了,势必造成理想与现实的错位,影响其顺利就业。二是择业目标过于集中会加大人才资源分布结构的矛盾,造成人才资源的不合理分布。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及一些中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是最需要人才的地方,而多数大学生只想去经济文化发达地区。长此以往,则会由于人才资源的差别而造成地区间差别越来越大,这对于我国总体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是很不利的。择业观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择业过程中的反映,一味地追求工资待遇达到预期水平,将会失去很多就业机会。
因此,学校学院应该大力帮组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让毕业生能理智地对待工资与待遇,看重就业而不是起薪。是大学生明白等自己有了“本钱”之后,才有追求工资待遇的更多的“筹码”。不管饭碗形式,注重饭碗内容;岗位有区别,劳动无贵贱,这是毕业生确立新的就业观的核心。
三,大学生创业难问题
认真反思大学生创业难及失败率高的原因,其实是我们的创业教育问题。创业教育可以解决以上问题。但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开设创业课的高校并不是很多。创业课不同于其它课程,创业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解决大学生创业难和创业易失败的办法就是让学生系统的接受创业培训。创业有许多门道,要想在险恶多变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精通这些门道。通过系统的学习,他们会改变观念,学会做人,会惊讶的发现,创业经商,其实比人们想象的要容易得多,并非高不可攀,并不需要很多的资金、技术。所有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和创业素质都可以从创业培训中获得。通过大学生创业培训可以提高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比例和成功率。
除了大学生自身决定创业不足的内因外,现行的大学生创业政策还存在一些问题。政府出台的在创业培训、创业扶持、政策支持与优惠措施等现有政策有待落实,而且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且政策执行力不强。虽然国家再三强调要大力支持和扶持大学毕业生创业,相应的政策早已颁布,但一些地方政府和有关单位以及高校并没有积极地贯彻执行。这有进一步加大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难度。
因此,为努力促进大学生创业,我们有必要从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促进就业的高度人手,通过社会、政府、高校与大学生自身等群体的共同努力,努力培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创业的良好环境,通过加强创业培训与创业指导等措施,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与创业知识;并进一步出台健全完善的支持政策,不断促进大学生创业。
四,总结及意见
面对以上严峻的就业形势, 我校应该以就业、市场和社会的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设置,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步伐,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特别在扩大招生的人数设置上要和市场需求相协调。
希望学校能继续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和形势教育, 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多方寻找就业信息。05级的毕业生即将毕业,对尚未找到合适工作的毕业生,学校要加强推荐,动员全体师生寻找更多的就业信息和就业岗位,多渠道的为他们联系单位。同时,也要鼓励毕业生下去基层锻炼,回生源地就业,自主创业,或出国留学等.
而针对2010年毕业的06级学生,要及早的向他们分析和介绍他们将面临的就业形势,让他们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及早的明确自己就业目标,并摆正心态,调整就业期望值,不要好高骛远. 要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地域、行业,寻找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不要只盯住大城市、热门的行业、知名的企业, 而且要针对市场的需求及早做好准备, 如在毕业前争取时间,尽快考取行业必须的一些资格证书,英语等级证书等。希望我们的意见能对学校学院的工作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