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0寒假学习体会】——2006级黄劲松
发布时间:2010-04-30
访问量:
56

我的2009

英语2  黄劲松

千言万语竟不知如何开头,如何说起。记得09年九月份的时候,同学们就开始焦躁不安了,原因只有一个——就业。虽然我们就读于一所名牌大学,听起来挺厉害,可是万分不幸的是,我们学的却是这所名牌大学的冷门专业——科技英语。对于我来说情况就更为恶劣了,因为我个人的成绩不好,参加的学校活动偏少,所以刚步入大四,我就感到就业压力就迎面扑来,于是找工作就成了一切的中心。做简历,打印,参加宣讲会,投简历,等待电话通知,一个多学期大部分时间就是这样度过的。

  辛辛苦苦花了几天做了一份自认为比较满意的简历,于是开始登陆各大求职网站,开始了我的“海投之旅”,邮件一封封地发出,网申也做了也不少,可就是沓无音信,看着别人西装革履的去面试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于是虚心讨教,原来是简历问题所在,别人的简历简洁明了,而自己的拖沓累赘,重点不突出。这样的简历自然过不了HR的关!于是买了本教人做简历的书,照葫芦画瓢,把原来两页的简历压缩成一页,再重新排版,整份简历也就醒目多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迎来我人生的第一次面试——苏宁电器,面试那天自己早早到了面试地点,抬头看去个个都精神抖擞的,顿时感觉自己矮了半截,忐忑不安地坐了半个小时,轮到自己的时候更是高度紧张,也许是自己准备不足也许是缺乏面试经验,这次面试感觉并不好,自我安慰了一阵子,就再次投入找工的大流中了。之后经历了立白和康佳的面试,都无果而终。其中打击最大的还是没能拿下立白offer,经历了两轮的厮杀,结果却卡在终面,心中的不甘实在难以言表。再之后就是比亚迪和太平洋保险的面试,这两家公司都有惊无险的坚持到了最后,却因工作公司声誉没能和比亚迪签约,因工作地点与太平洋保险插肩而过!令人感到意外的是经过了几个月后,收到了了苏宁的二面通知,有了之前的面试经验,苏宁的二面也顺利通过,走到了最后,经过多方面的比较和考虑最终和苏宁电器签下了三方协议。到此找工就告一段落,接下来的是要准备期末考试,由于之前缺课比较多,复习压力也比较大,万幸的是科目都通过了!

这段时间的经历也算挺坎坷,用身心疲惫来形容一点不为过,令人感动的是自己身后还有很多人在默默的支持自己:父母的安慰,同学们的鼓励,朋友时时送来的祝福。每每让心情低落的我备感温馨,心里虽然很苦,却总有力量带着微笑去迎接每一天的到来。这一段时间自己变得坚强了,四年来我从来没有这样感觉到自己在成长,在成熟,当我面对面试官的时候我可以用比较自然的表情和他交流,可以带着职业性的微笑,可以压住心里的紧张不表现出来;每每受挫,总能面带微笑迎接明天的挑战。

  虽说在找工作方面我没什么大成就,但毕竟经历过还是有点感想的。既然要写总结,这些想法也就权当是凑字数吧!

首先做人要有主见。找工的路途上,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容易变得不自信,原来坚信的一些东西会发生动摇。这个时候要挺住,不要轻易否定自己的观点,听从别人的意见。当我们变得迷茫的时候,总是很想听听别人的意见,获得别人的帮助,尤其在没自信的时候,很容易对别人言听计从。主见在这个时候就显得尤其重要了,越是关键的时候越要相信自己。因为这里有一个思考深度的问题, 每个人每天都很忙,但多数是在忙自己的事情,跟自己没有多少利益关系的事情,人们是不会花很多时间去想的,因而给出的意见往往缺乏思考深度,人最关心的始终是自己这是人的本性,我就不加以评论。所以一般来讲,对你的事情思考得最多,最全面,最深入的应该是你自己,所以自己的意见才是最可靠的。当然,还是有些人的意见是具有参考价值的,那么哪些人的意见参考价值比较大呢?你的父母,一般来讲,这个世界上最关心你的人除了你自己外,应该是你的父母,只有父母会为了你签那个offer几晚睡不好觉;还有就是专业人士,比如在给你offer的公司工作了比较久的前辈等等。总之就是一些对这个问题思考得比较深入或是在这方面比较权威的人。而相对来讲,对你的问题思考得比较少的人给出的意见,我觉得参考价值就比较低了,比如你的同学随便的一句评论等等。如果我们觉得他们说得不对,也不要太在意,毕竟他们没有恶意,没必要计较。当然,说到最后,父母、前辈、师兄、同学的意见参考价值高又好,低又好,都不能代替你的思考判断,不要偷懒,自己的事只能自己去想,因为只有你自己才是最可信赖的人!

其次面试并不只能帮你拿到offer,也能为以后的面试积累经验。找多点公司热身,不要把第一次面献给自己喜欢的公司。相信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这里我要说的是不要把这种热身的范围局限得太窄。你可能会陷入这样的误区:只找希望比较大的公司或招聘人数较多得公司。那种招人很少的公司或者感觉达不到要求的公司,看都不看。有些公司一看名字就吓怕了,哪里敢去面试?不是等着被鄙视,自取其辱么?其实事情不完全是这样,很多公司的面试都某种程度上都有些相似的地方,经历的越多经验越丰富,有经验了以后就应付各种面试也就柔韧有余了。用自己喜欢的公司的面试来汲取经验,岂不是很吃亏?所以多去尝试一些公司,招得人少又怎样?我不想拿你的offer,就是拿你来练兵,反正你们搞招聘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打广告。当然,也不是见公司就投,每经历一次笔试面试都要争取有所收获,要结合自己的意向选择练兵的公司。

最后,找工作时自己的实力很重要,面试的技巧也很重要,练习面试不是练习说谎,而是提高表达能力,在短暂的面试时间内展示你的能力,让面试官相信你能够胜任你所申请的职位。

其实我面试的公司很少的,总共56家吧,所以与“面霸”比小巫见大巫了,只是就自己的亲身经历发表一些看法,说得不一定对,但确实是亲身经历后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