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通知公告
学术活动
【我心中的优秀共产党员】----09级硕士 孙瑛
我心中的优秀共产党员
从“三个代表”到“六个为什么”,从“科学发展观”到“创先争优”,不论出现什么样的词汇,对党员有何新的要求,追其本质都是一样的。我们不妨回到党章中看一下。在党章里对党员的描述“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无论今天我们如何界定一名共产党员是否优秀,最基本的一点我们都不能丢弃------为人民服务。
在不同的时期,党对共产党员的要求和群众对我们的期望有所不同。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在关于党的建设方面,曾明确提出开展两项活动,一是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二是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我们仍然记得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给我们带来思想上的变化和行动上的进步。而继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后,要接着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从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力和党员先进性的实际出发,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需要。
每一项活动的展开都是为了更好的推进我党的建设,而党员则是一项项活动中的核心人物。我并不想刻板地给出优秀党员的标准,在我们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更需要的是我们通俗的解读,正是我们身边党员的身体力行,让我看到了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
我至今印象深刻的是和学院的退休教师黄凯老师的一次接触。那是在和预备入党的同学的谈话会上,我去做谈话记录员。黄凯老师是一名老党员了,在他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中,他不断地提到他会向别人讲述自己的奋斗历程,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他才有了后来的幸福生活。他用对党的信念来书写自己的人生,在他的青年时代正是国家最困难的时刻,经历了各种苦难,饿着肚子读书这样的事已经不算什么。但正是在那种艰苦的环境中才会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更加珍惜每一个机会。不仅是对自己严格要求,在他对自己子女的教育也化为几个字“诚实、坚定”,也会和家中的第三代人一起讨论时事热点,讨论国家形势。在谈话中我听出了他的一种自豪感,一种作为共产党员的自豪感,一种坚守信念的自豪感,一种传承信仰的自豪感;也听出了老一代党员内心的那种热情,对所追求梦想的执着。
黄凯老师的经历让我很自然的想到了我的爷爷,爷爷也是一名有四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了,在退休之前是县检察院的检察官。善良而正直是周围人对爷爷的描述,现在我仍能回想起一个送礼的年轻人被爷爷婉拒的场景。可能大家认为这样的事很平常或者不太相信,但当这种在书中和影视剧中出现的场景出现在当时十二三岁的我眼前时,那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爷爷的这种性格也不断影响着我,让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不断成熟。现在爷爷已经近八十岁了,但每天仍然坚持锻炼身体,坚持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还有《共产党员》、《老人世界》更是他的案头常备刊物,革命题材的电视剧也是他的最爱。很多和我年龄相仿的年轻人可能很怕和老人谈话,特别是老党员,因为我们很怕被别人教育,很怕听别人讲古。而我却很喜欢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正是在一次次倾听中我体会到了他们的心情和对我们的期望,正是在一次次倾听中我不断反思着自己的言行。
在我看来,首先我们要明确自己的身份,时刻牢记作为共产党员的权利与义务,不断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以服务他人影响他人。其次,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密切联系群众,宣传党的主张。当然,不是做我自己就一劳永逸了,创先争优活动的基本活动单位就是基层党组织,我们更应该加强学习有关政策,更多的沟通交流,提出有益的建议和倡议。我们还要善于发现身边优秀的党员,向他们不断学习,使自己不断进步。
事实上,党员更应该不断发现自己身边的群众,从他们身上发现我们的不足,向他们学习。我身边就有一位很要好的同学,尽管她不是党员,但她一直对集体有很强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任何时候,总是看到她的微笑,好像可以感染到其他人有同样的好心情。这种乐观积极的态度不仅对我们的人生,对我们共产党员更是必不可少的。可见紧密联系群众并不仅仅是党员宣传党的主张,也要能深入到群众中去汲取力量,共同发展。
从我身边的这些事例中我看到能够给他人以正确的影响和希望的人是成功的人;而能始终给他人以榜样力量的党员则是优秀的共产党员。在今天,我们对党员的要求不断提高,不只是在信念上的执着,我们更希望优秀的共产党员能在学习和工作中都成为身边人中的佼佼者。当然,实现这样的目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漫长的过程中如何能坚持到终点是我们应当不断去思考的。
我们谈“创先争优”,“争优”不是最终的目的,“评选”也不是终极目标,而是通过这种手段不断推动党的发展与建设,树立良好的风尚。在良好的氛围下,我们个人也才能获得更大的空间和长足的进步。
从“三个代表”到“六个为什么”,从“科学发展观”到“创先争优”,不论出现什么样的词汇,对党员有何新的要求,追其本质都是一样的。我们不妨回到党章中看一下。在党章里对党员的描述“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无论今天我们如何界定一名共产党员是否优秀,最基本的一点我们都不能丢弃------为人民服务。
在不同的时期,党对共产党员的要求和群众对我们的期望有所不同。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在关于党的建设方面,曾明确提出开展两项活动,一是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二是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我们仍然记得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给我们带来思想上的变化和行动上的进步。而继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后,要接着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从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力和党员先进性的实际出发,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需要。
每一项活动的展开都是为了更好的推进我党的建设,而党员则是一项项活动中的核心人物。我并不想刻板地给出优秀党员的标准,在我们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更需要的是我们通俗的解读,正是我们身边党员的身体力行,让我看到了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
我至今印象深刻的是和学院的退休教师黄凯老师的一次接触。那是在和预备入党的同学的谈话会上,我去做谈话记录员。黄凯老师是一名老党员了,在他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中,他不断地提到他会向别人讲述自己的奋斗历程,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他才有了后来的幸福生活。他用对党的信念来书写自己的人生,在他的青年时代正是国家最困难的时刻,经历了各种苦难,饿着肚子读书这样的事已经不算什么。但正是在那种艰苦的环境中才会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更加珍惜每一个机会。不仅是对自己严格要求,在他对自己子女的教育也化为几个字“诚实、坚定”,也会和家中的第三代人一起讨论时事热点,讨论国家形势。在谈话中我听出了他的一种自豪感,一种作为共产党员的自豪感,一种坚守信念的自豪感,一种传承信仰的自豪感;也听出了老一代党员内心的那种热情,对所追求梦想的执着。
黄凯老师的经历让我很自然的想到了我的爷爷,爷爷也是一名有四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了,在退休之前是县检察院的检察官。善良而正直是周围人对爷爷的描述,现在我仍能回想起一个送礼的年轻人被爷爷婉拒的场景。可能大家认为这样的事很平常或者不太相信,但当这种在书中和影视剧中出现的场景出现在当时十二三岁的我眼前时,那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爷爷的这种性格也不断影响着我,让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不断成熟。现在爷爷已经近八十岁了,但每天仍然坚持锻炼身体,坚持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还有《共产党员》、《老人世界》更是他的案头常备刊物,革命题材的电视剧也是他的最爱。很多和我年龄相仿的年轻人可能很怕和老人谈话,特别是老党员,因为我们很怕被别人教育,很怕听别人讲古。而我却很喜欢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正是在一次次倾听中我体会到了他们的心情和对我们的期望,正是在一次次倾听中我不断反思着自己的言行。
在我看来,首先我们要明确自己的身份,时刻牢记作为共产党员的权利与义务,不断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以服务他人影响他人。其次,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密切联系群众,宣传党的主张。当然,不是做我自己就一劳永逸了,创先争优活动的基本活动单位就是基层党组织,我们更应该加强学习有关政策,更多的沟通交流,提出有益的建议和倡议。我们还要善于发现身边优秀的党员,向他们不断学习,使自己不断进步。
事实上,党员更应该不断发现自己身边的群众,从他们身上发现我们的不足,向他们学习。我身边就有一位很要好的同学,尽管她不是党员,但她一直对集体有很强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任何时候,总是看到她的微笑,好像可以感染到其他人有同样的好心情。这种乐观积极的态度不仅对我们的人生,对我们共产党员更是必不可少的。可见紧密联系群众并不仅仅是党员宣传党的主张,也要能深入到群众中去汲取力量,共同发展。
从我身边的这些事例中我看到能够给他人以正确的影响和希望的人是成功的人;而能始终给他人以榜样力量的党员则是优秀的共产党员。在今天,我们对党员的要求不断提高,不只是在信念上的执着,我们更希望优秀的共产党员能在学习和工作中都成为身边人中的佼佼者。当然,实现这样的目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漫长的过程中如何能坚持到终点是我们应当不断去思考的。
我们谈“创先争优”,“争优”不是最终的目的,“评选”也不是终极目标,而是通过这种手段不断推动党的发展与建设,树立良好的风尚。在良好的氛围下,我们个人也才能获得更大的空间和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