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方法》读后感
李俊轩
泰勒•本-沙哈尔写的一本励志小说《幸福的方法》,引起了千百万人的注意。诚然,幸福对于我们来讲是个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词语,在生活当中我们许多人都要说着要追求幸福,要追求真正意义上的幸福,但是嘴上说的幸福和我们得到了,追求着的是不是同样的那么一回事,我们总是不得而知,就是这么一本书,《幸福的方法》告诉着我们,幸福究竟是什么,我们要追求的幸福,也到底是什么。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不要过多地自问是否幸福这个问题,不断地责问和你是会感觉自己是不幸福的。幸福不应该有终点,也不应该是目标,因为终点和目标始终有达到的时候,那么达到以后你可能幸福感就没有了。许多人都有这种经历,无休止地追求某种幸福(确切的说在这些人眼里应该是某种目标),但目标达到后,幸福感并不持久,往往是随着目标的实现,幸福感也随着逐渐消失。在目前的状态下使自己怎样才能更幸福。应该说幸福是一种比较长期的追求,是一种连续不断的过程,也就是说,幸福其实是一直在路上,我们边走边要发现身边的幸福,追求幸福是我们终身的目标。上述三个方面是关于幸福的内涵问题,使我们明白幸福是没有一个明确定义的。
作者认为:如果我们要追求幸福,认清它是最有价值的目标,我们需要为 它建立良好的习惯。建立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维持一个已经建立好的习 惯就没有那么困难了。正如托尼•施瓦兹说的:“微小的成果,要比野心勃勃导致 的失败好得多……不要着急,成功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亚里斯多德说过:“ 我们的习惯造就了我们,卓越不是一次行动,而是一种习惯。”在一个有规划、有规律的生活中,妥善地安排时间,为更好地发展我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提供时 间保证。把自主性和创造性与这种习惯性行为完美地结合起来,当然能更富创意、更好地发挥自主性,还会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什么工作不能做好?什么幸福不能获得呢?
罗伯特•爱孟斯和迈克尔•麦克洛夫的研究表明,把那些感激的事情记录下 来的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有较高的健康水平。因此,作者建议读者每晚在入 睡前,写下五件让你感到快乐的事,即一些让你感激的事。这样培养人的感恩习惯,会更多地珍惜生活中的美好,不会把它们当成是理所当然。毫无疑问,这会使我 们的生活更有意义。
泰勒•本-沙哈尔生动地把人们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模式分外四类汉堡模型:
1. 口味诱人,却是标准的“垃圾食品”。吃它等于去享受眼前快乐,埋下了未来的痛苦。这种及时享乐而出卖未来幸福的人生,即是“享乐主义型”。
2. 口味很差,里面全是蔬菜和有机食物,可以确保日后的健康,会吃得很痛苦。牺牲眼前的幸福,追求未来的目标,称为“忙碌奔波型”。
3. 既不好吃,也不健康,吃它不但现在无法享受美味,日后还会影响健康。既不享受眼前事物,对未来也没有任何期望,称为“虚无主义者型”。
4. “幸福型汉堡”,享受当下所从事的事情,通过目前的行为可以获得更加满意的未来。
那么,我们要怎么样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呢,也就是书中所说的真正的幸福。恩,那就是要有我们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实现这个目标的不懈奋斗。有的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奋斗了一生,能实现了理想,他们每天都生活在幸福中,有的人没有实现理想,但是他们觉得一生都在幸福中度过。
引用一篇文章中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虽然学习、读书是很快乐的事,可以使人获取新知,了解真谛。但事实是在许多国家,多数学生都讨厌学习,这并不是个别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日夜不停地努力用功呢?泰勒•本-沙哈尔在与弟弟讨论之后,发现了学生的两种学习动机——“溺水模式”与“兴趣模式”。
“溺水模式”有两个特点:⑴有从痛苦中解脱的强烈愿望;⑵一旦解脱,常常会把那种舒适误认为幸福。就像把一个人的头按在水里,人会很痛苦,挣扎着要出来,在最后一刻得到解放,第一件事是拼命呼吸,接着是醉人的解脱感。
学生的情况没那么恐怖,但避免失败的动机性质是相同的。在学习时,沉溺在自己所不喜欢的作业里,因为失败让他们恐惧;学期过后,一旦从书本、功课和考试中解脱,就可以得到轻松,并且容易误认为就是幸福。
从孩提时代就深刻在脑海里的,充满先苦后甜的模式,是许多学生唯一熟悉的生活方式。“忙碌奔波型”就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有吸引力的选择了。
而“兴趣模式”提供了一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一种可以同时得到目前与未来的幸福模式。那些美好的学习时光,无论是阅读、研究、思考还是写作,都可以将其看为性爱的前奏。当知识和直觉的界限消失时,找到答案时,就像是性高潮的感觉,从一开始乃至每一件事里都能得到快乐。
让学习的过程本身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是每个学生的责任,尤其是在大学和研究生期间,因为那是最独立的学习时期。事实上,除了少数学习轻松、成绩优异的学生能感受到学习的兴趣和幸福外,大多数人已经养成了忙碌奔波的习惯,从父母那里和社会上学到的观念就是用名誉和成绩来衡量自己,最大的责任是拿到好成绩,而不是去享受学习的快乐。作为教育者的父母和老师都希望孩子们得到幸福,但前提是他们自己必须先相信:幸福才是至高的、最重要的财富。
有清楚的目标感是沉浸体验的前提。当我们全心全力投入目标,不为任何其他的诱惑所动摇时,我们才能获得沉浸体验。其中,目前以及未来的益处合而为一,遥远的目标不但不是阻力,反而可以帮助我们去感受正在经历的意义。沉浸体验所带来的是更高层次的幸福,真正实现了“现在的快乐即未来的成果”。
为了让自己在工作和学习上得到更多的快乐,我们首先得改变观点,改变对工作的偏见,让自己多沉浸在工作的过程中,多思考、多挖掘,让工作和学习变得充实、有趣。
最成功的人,都是活到老、学到老的人,他们不停地发问,不停地去探索这个奇妙的世界。正是这种好奇心和不断求知的探索精神,一步步地带领他们走进奇妙圈的中心,走进世界的深度和广度远超过常人,能取得杰出成果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只要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件事情,用喜悦和期待的心情去接受每一项任务,那么你就会感到人生更充实,身心更统一,就会感到幸福,幸福一直就伴随在我们的左右。读完此书,我对今后的生活更加充满了信心与希望,它让我学会了品味生活,感受幸福。 幸福是一种心境,一种感觉,一种体悟。它与富贵、权利、地位不一定成正比。真正的幸福与金钱无关,与住别墅开名车穿裘皮无关,与高官厚禄无关,真正的幸福是心灵的安恬,精神的充实,和谐的情感,平静的生活。
恩,真正得到幸福的方法和途径就是这样子,我们要爱上我们所拥有的东西。或者我们认为不快乐或者郁郁不欢,那是我们心中没有懂得去感谢我们已经得到了这么多,不懂得去满足我们所拥有的幸福。其实我们都身处于幸福之中,只不过幸福得太多,却觉得麻木而不懂得去珍惜和享受,反而还在抱怨生活无趣和艰苦。只要是一点点的快乐,将其放大,将其放贴在心中,快乐和幸福就是无限的。我们不能怨天尤人,而要用心去感受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成就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