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通知公告
学术活动
寻找身边的幸福——我认可的幸福(2008级本科生党支部李梦月)
我认可的幸福—读《幸福的方法》有感
08级日语班 李梦月
作为家里的独生女,从小到大,父母长辈无不把我当成心肝宝贝,恨不得把他们能拿出的最好的东西全部都给我,与此同时,也理所当然地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我的身上。
光阴荏苒,如今我也已经过了二十岁的弱冠之年,也渐渐成了父母心里的顶梁。乍看起来,一个前途似锦的名校大学生,身体健康,又有着父母的关爱,应该是非常地幸福啊。却不曾想,我的生活其实也是充满各种无奈与挣扎。
从小被灌输了要出人头地,要有好工作,要有高收入,要嫁个好婆家……从小就听到这样的说法,因此我就认定只要有了好工作高收入好婆家就一定可以幸福,所以我拼命努力,放弃假期的时间去报班学计算机学会计,放弃休息起早贪黑,放弃美食为了保持一个好的体型,放弃自己的本性为了给心仪的男孩子留下一个文静淑女的印象。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我却把幸福遗失到不知道哪里了,原本是向幸福前行的我,却不知不觉离它越来越远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英国小镇,有一个青年人,整日以沿街为小镇的人说唱为生。镇里有一个华人妇女,远离家人,在这儿打工。他们总是在同一个小餐馆用餐,于是他们屡屡相遇。时间长了,彼此已十分的熟悉。有一日,我们的女同胞,关切地对那个小伙子说:“不要沿街卖唱了,去做一个正当的职业吧。我介绍你到中国去教书,在那儿,你完全可以拿到比你现在高得多的薪水。”小伙子听后,先是一愣,然后反问道:“难道我现在从事的不是正当的职业吗?我喜欢这个职业,它给我,也给其他人带来欢乐。有什么不好?我何必要远渡重洋,抛弃亲人,抛弃家园,去做我并不喜欢的工作?” 邻桌的英国人,无论老人孩子,也都为之愕然。他们不明白,仅仅为了多挣几张钞票,抛弃家人,远离幸福,有什么可以值得羡慕的。在他们的眼中,家人团聚,平平安安,才是最大的幸福。它与财富的多少,地位的贵贱无关。于是,小镇上的人,开始可怜我们的女同胞了。
是啊,家庭和睦,生活平淡这不也是一种幸福么?
我们,本应是一个尚义轻利的民族。中国人一直是为了某种自己未必真正明白的主义而活着。于是,中国人,不能在没有目标的生活中活着。可这些目标,却往往不是出于我们的本心。所以我们痛苦我们挣扎,却又在一定程度上“乐在其中”。这也不失为一种悲哀了。
还有一个故事,中国山东,有这样一对夫妇。
刚刚结婚时,妻子在济宁,丈夫在枣庄;过了若干年,妻子调到了枣庄,丈夫却一纸调令到了菏泽。若干年后,妻子又费尽周折,调到了菏泽,但不久,丈夫又被提拔到了省城济南。妻子又托关系找熟人,好不容易调到了济南。
可是不到一年,丈夫又被国家电业总公司调到重庆。于是,她所有的朋友,就给她开玩笑——你们俩呀,天生就是牛郎织女的命。要我们说呀,你也别追了,干脆辞职,跟着你们家老张算了。但是,她以及公婆、父母,都一致反对。“干了这么多年,马上就退休了,再说,你的单位效益这么好,辞职多可惜。要丢掉多少钱呀!再干几年吧,也给孩子多挣一些。” 其实,他们家的经济条件已经非常优越。早已是中层阶级,但是他们仍然惦念着那 一点退休金。于是,夫妻两个至今依然是牛郎织女。
这个故事更是解开了我心中很大的疑惑,以前我认为,如果是为了自己的事业或者学业,选择不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这应该是很正常的选择。可是当我真的作出选择之后,却不得不承受着一波又一波的难熬的孤独和寂寞。高考填报时阴错阳差出现了这个问题,我和男友就这样分隔两千多公里,我一直都想,这都是没有办法的,可现在我才明白,其实不是没有办法,只是自己没有选择而已。
有一个美国商人海边一个小渔村的码头上,看着一个渔夫划着一艘小船靠岸。小船上有好几尾大黄鳍鲔鱼,这个商人问渔夫能抓这么高档的鱼要多少时间?渔夫说,才一会儿功夫就抓到了。美国人再问,你为什么不待久一点,好多抓一些鱼?渔夫觉得不以为然:这些鱼已经足够我一家人生活所需啦!美国人又问:那么你一天剩下那么多时间都在干什么?渔夫说:我呀?我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抓几条鱼,回来后跟孩子们玩一玩,再跟老婆睡个午觉,黄昏时晃到村子里喝点小酒,跟哥儿们玩玩吉他,我的日子可过得充实又忙碌呢!美国人不以为然,帮他出主意,他说:我是美国哈佛大学MBA,我倒是可以帮你忙!你应该每天多花一些时间去抓鱼,到时候你就有钱去买条大一点的船。自然你就可以抓更多鱼,在买更多渔船。然后你就可以拥有一个渔船队。到时候你就不必把鱼卖给鱼贩子,而是直接卖给加工厂。然后你可以自己开一家罐头工厂。如此你就可以控制整个生产、加工处理和行销。然后你可以离开这个小渔村,搬到洛杉矶,最后到纽约。在那经阿营你不断扩充的企业。渔夫问:这又花多少时间呢?美国人回答:十五到二十年。墨西哥渔夫问:然后呢?美国人大笑着说:然后你就可以在家当皇帝啦!时机一到,你就可以宣布股票上市,把你的公司股份卖给投资大众。到时候你就发啦!你可以几亿几亿地赚!然后呢?美国人说:到那个时候你就可以退休啦!你可以搬到海边的小渔村去住。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随便抓几条鱼,跟孩子们玩一玩,再跟老婆睡个午觉,黄昏时,晃到村子里喝点小酒,跟哥儿们玩玩吉他?!渔夫疑惑的说:我现在不就是这样了吗?
可能一个哈佛毕业的MBA为了开启自己事业的辉煌而奋斗一生是正常的,但不正常的是这些个在商场上奋斗一生叱咤风云的商界怪才,最后追求的其实只是平淡的夕阳生活。
这本《幸福的方法》,似乎为我沉闷的脑袋撬开了一条光亮亮的缝隙,让我这头一直埋头向前的耕牛,也抬头看了看蓝天。我终于醒悟,其实人想要的东西永远都没有尽头,因为永远还会希望得到更多更多,而毫无奔头每天无所事事的吃喝玩乐又是多么的无聊多么容易使人厌倦,所以为了能够维持长远的幸福感,只有进行“有意义的劳动”。或许前面说的部分过于偏向“意义”这个层面了。其实我的目的只是希望能把“意义的筛选”这件事做到位,这才能为“有意义的劳动”指明方向。其实也也是一中所谓的“在路上”的精神。
单纯为了目标而奋斗的人生,往往会让人丧失自我,只会一味地追求最终目的的达成;而没有目标漫无目的的人生,也会因为其平淡乏味而很快变得茫然。如果在追求目标的每一天每一个小时每一分钟都是快乐的,达成目标就会变成快乐生活每一分每一小时每一天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就这样幸福就会轻易的来到我们身边了。
其实这样的幸福才是我认可的幸福啊。
08级日语班 李梦月
作为家里的独生女,从小到大,父母长辈无不把我当成心肝宝贝,恨不得把他们能拿出的最好的东西全部都给我,与此同时,也理所当然地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我的身上。
光阴荏苒,如今我也已经过了二十岁的弱冠之年,也渐渐成了父母心里的顶梁。乍看起来,一个前途似锦的名校大学生,身体健康,又有着父母的关爱,应该是非常地幸福啊。却不曾想,我的生活其实也是充满各种无奈与挣扎。
从小被灌输了要出人头地,要有好工作,要有高收入,要嫁个好婆家……从小就听到这样的说法,因此我就认定只要有了好工作高收入好婆家就一定可以幸福,所以我拼命努力,放弃假期的时间去报班学计算机学会计,放弃休息起早贪黑,放弃美食为了保持一个好的体型,放弃自己的本性为了给心仪的男孩子留下一个文静淑女的印象。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我却把幸福遗失到不知道哪里了,原本是向幸福前行的我,却不知不觉离它越来越远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英国小镇,有一个青年人,整日以沿街为小镇的人说唱为生。镇里有一个华人妇女,远离家人,在这儿打工。他们总是在同一个小餐馆用餐,于是他们屡屡相遇。时间长了,彼此已十分的熟悉。有一日,我们的女同胞,关切地对那个小伙子说:“不要沿街卖唱了,去做一个正当的职业吧。我介绍你到中国去教书,在那儿,你完全可以拿到比你现在高得多的薪水。”小伙子听后,先是一愣,然后反问道:“难道我现在从事的不是正当的职业吗?我喜欢这个职业,它给我,也给其他人带来欢乐。有什么不好?我何必要远渡重洋,抛弃亲人,抛弃家园,去做我并不喜欢的工作?” 邻桌的英国人,无论老人孩子,也都为之愕然。他们不明白,仅仅为了多挣几张钞票,抛弃家人,远离幸福,有什么可以值得羡慕的。在他们的眼中,家人团聚,平平安安,才是最大的幸福。它与财富的多少,地位的贵贱无关。于是,小镇上的人,开始可怜我们的女同胞了。
是啊,家庭和睦,生活平淡这不也是一种幸福么?
我们,本应是一个尚义轻利的民族。中国人一直是为了某种自己未必真正明白的主义而活着。于是,中国人,不能在没有目标的生活中活着。可这些目标,却往往不是出于我们的本心。所以我们痛苦我们挣扎,却又在一定程度上“乐在其中”。这也不失为一种悲哀了。
还有一个故事,中国山东,有这样一对夫妇。
刚刚结婚时,妻子在济宁,丈夫在枣庄;过了若干年,妻子调到了枣庄,丈夫却一纸调令到了菏泽。若干年后,妻子又费尽周折,调到了菏泽,但不久,丈夫又被提拔到了省城济南。妻子又托关系找熟人,好不容易调到了济南。
可是不到一年,丈夫又被国家电业总公司调到重庆。于是,她所有的朋友,就给她开玩笑——你们俩呀,天生就是牛郎织女的命。要我们说呀,你也别追了,干脆辞职,跟着你们家老张算了。但是,她以及公婆、父母,都一致反对。“干了这么多年,马上就退休了,再说,你的单位效益这么好,辞职多可惜。要丢掉多少钱呀!再干几年吧,也给孩子多挣一些。” 其实,他们家的经济条件已经非常优越。早已是中层阶级,但是他们仍然惦念着那 一点退休金。于是,夫妻两个至今依然是牛郎织女。
这个故事更是解开了我心中很大的疑惑,以前我认为,如果是为了自己的事业或者学业,选择不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这应该是很正常的选择。可是当我真的作出选择之后,却不得不承受着一波又一波的难熬的孤独和寂寞。高考填报时阴错阳差出现了这个问题,我和男友就这样分隔两千多公里,我一直都想,这都是没有办法的,可现在我才明白,其实不是没有办法,只是自己没有选择而已。
有一个美国商人海边一个小渔村的码头上,看着一个渔夫划着一艘小船靠岸。小船上有好几尾大黄鳍鲔鱼,这个商人问渔夫能抓这么高档的鱼要多少时间?渔夫说,才一会儿功夫就抓到了。美国人再问,你为什么不待久一点,好多抓一些鱼?渔夫觉得不以为然:这些鱼已经足够我一家人生活所需啦!美国人又问:那么你一天剩下那么多时间都在干什么?渔夫说:我呀?我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抓几条鱼,回来后跟孩子们玩一玩,再跟老婆睡个午觉,黄昏时晃到村子里喝点小酒,跟哥儿们玩玩吉他,我的日子可过得充实又忙碌呢!美国人不以为然,帮他出主意,他说:我是美国哈佛大学MBA,我倒是可以帮你忙!你应该每天多花一些时间去抓鱼,到时候你就有钱去买条大一点的船。自然你就可以抓更多鱼,在买更多渔船。然后你就可以拥有一个渔船队。到时候你就不必把鱼卖给鱼贩子,而是直接卖给加工厂。然后你可以自己开一家罐头工厂。如此你就可以控制整个生产、加工处理和行销。然后你可以离开这个小渔村,搬到洛杉矶,最后到纽约。在那经阿营你不断扩充的企业。渔夫问:这又花多少时间呢?美国人回答:十五到二十年。墨西哥渔夫问:然后呢?美国人大笑着说:然后你就可以在家当皇帝啦!时机一到,你就可以宣布股票上市,把你的公司股份卖给投资大众。到时候你就发啦!你可以几亿几亿地赚!然后呢?美国人说:到那个时候你就可以退休啦!你可以搬到海边的小渔村去住。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随便抓几条鱼,跟孩子们玩一玩,再跟老婆睡个午觉,黄昏时,晃到村子里喝点小酒,跟哥儿们玩玩吉他?!渔夫疑惑的说:我现在不就是这样了吗?
可能一个哈佛毕业的MBA为了开启自己事业的辉煌而奋斗一生是正常的,但不正常的是这些个在商场上奋斗一生叱咤风云的商界怪才,最后追求的其实只是平淡的夕阳生活。
这本《幸福的方法》,似乎为我沉闷的脑袋撬开了一条光亮亮的缝隙,让我这头一直埋头向前的耕牛,也抬头看了看蓝天。我终于醒悟,其实人想要的东西永远都没有尽头,因为永远还会希望得到更多更多,而毫无奔头每天无所事事的吃喝玩乐又是多么的无聊多么容易使人厌倦,所以为了能够维持长远的幸福感,只有进行“有意义的劳动”。或许前面说的部分过于偏向“意义”这个层面了。其实我的目的只是希望能把“意义的筛选”这件事做到位,这才能为“有意义的劳动”指明方向。其实也也是一中所谓的“在路上”的精神。
单纯为了目标而奋斗的人生,往往会让人丧失自我,只会一味地追求最终目的的达成;而没有目标漫无目的的人生,也会因为其平淡乏味而很快变得茫然。如果在追求目标的每一天每一个小时每一分钟都是快乐的,达成目标就会变成快乐生活每一分每一小时每一天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就这样幸福就会轻易的来到我们身边了。
其实这样的幸福才是我认可的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