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通知公告
学术活动
寻找身边的幸福——《幸福的方法》读后感(2009级本科生党支部贾爽)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
外国语学院09级科技英语 贾爽
昔有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辛弃疾“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今有海子“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汪国真“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古往今来,“幸福”都是人们不断追求和探索的问题,而什么是幸福,如何得到幸福是人们闲聊时亘古不变的话题
暑假里,怀着对幸福的想往,我拜读了泰勒•本-沙哈尔博士的《幸福的方法》。这本书共分为三篇,依次介绍了什么是幸福、积极心理学在幸福上的应用和解释幸福本质的七个冥想练习。通俗易懂的文字,经典深刻的道理,简单有效的练习,真的是让我受益匪浅。随着对幸福的方法的深入了解,我感觉到自己的幸福感也在不断的提升。
泰勒博士在书中说:“追求幸福具有简单可行的方法,他们绝对可以帮助你获得更快乐、更充实”,为了找到幸福生活的实质和方法,第一章“探讨幸福”泰勒博士回忆了曾经激发自己追求幸福这门学问的经历,并提出了创造维持规律和表示感恩感激两剂良药。既然要进行“幸福革命”,就必须在幸福身上建立相关的规律,并切实的行动,而只有这样,才会让我们有一个新的开始。创造感恩的规律,记录下每天发生的让我们感激的事情,并时常回顾感恩,能让我们更加珍惜身边的美好。
第二章中,泰勒博士将重点放在了“现在”与“未来”的关系上,而这也正是困扰我们已久的问题。他将人分为“忙碌奔波型”“享乐主义型”“虚无主义型”和“幸福型”。回想,这四种类型我在15年学习生涯的某段时期里都经历过。就像书中提及的提姆,从上小学开始,就把成绩看做是成功的标准,小学努力考上一所好初中,初中努力考上一所好高中,高中努力考上一所好大学,当背负的焦虑和压力让自己无法呼吸时,就用“上了大学一切都会好转”来安慰和鼓励自己,所谓的盲目奔波型。尽管一切比较顺利,但我感觉自己并不幸福,因为所谓的坚持是建立在“不劳,不获”“到达谬论”上的,而不是出于对自己所做事情的热爱。于是一旦高考结束,就突然精神崩溃了,没了方向和目标,陷入一片空白中,不知所措。
第一年高考失利,我决心去衡水中学复读,这一年里,我开始享受学习的乐趣,为着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快乐的努力的奋斗,终于将眼前和未来的幸福平衡协调起来,并在第二次高考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
升入大学,一切都很新鲜,这种新鲜感和好奇心让我忘记了奋斗,转而变成了享乐主义型的学生。学习上拖拖拉拉,偷工减料,只想好好享受这来之不易的大学生活,至于将来会怎样,早已抛之脑后。 尽管玩的时候是开心尽兴了,但是没有激励挑战奋斗的生活,只会让自己变得愈加的颓废,在暂时的兴奋中接受期末考试的重大打击。
大二突然有所醒悟,打算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充实和完善自己,但是总是被过去一年的阴影所环绕。发现自己在同学中已然落后,并在很短的时间里无法追赶上来,便有种挫败感,甚至是无助和绝望,然后放弃。沉迷在过去的失败中,“习得性无助“,就沦为了过去的奴隶,放弃了过程和结果,对自己的生命和生活麻木了。
我经历过这四种象限,最让我怀念的不是颓废空虚的日子,也不是享乐安逸的生活,而是在衡水中学快乐的奋斗的一年。我觉得,生活就像是在爬山,不能将登上山顶作为支撑自己的动力,拼命的攀登;也不能在山脚下瞎转而不为之奋斗,无所事事;更不能因为期间有一些小挫折就停滞不前,沉浸在失败和绝望中。我们应当树立明确的目标,并不断地为之努力,享受奋斗的过程,处理好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关系,快乐、积极、自信的向山顶前进,也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满怀幸福的达到成功的彼岸。
泰勒博士在《幸福的方法》中说:“人类的终极目标只有一个——幸福”,可是为什么我们要追求幸福?简单的说,幸福是人类对生命的一种基本需要,所有其他目标的终点都只是前往幸福的起点。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尽管我经常感觉到自己的幸福,却不能给幸福一个明确的定义。我问小朋友,小朋友说幸福就是妈妈给我买了一支棒棒糖;我问学生,学生说幸福就是考个好成绩并且周末不用去上各种艺术班;我问年轻人,年轻人说幸福就是执子之手直至地老天荒;我问中年人,中年人说幸福就是家庭美满,事业有成;我为老年人,老年人说信服就是身体健康,儿孙承欢膝下;我问农民,农民说幸福就是秋天的大丰收,然后卖个好价钱;我问医生,医生说幸福就是能把病人医治好,;我问商人,商人说幸福就是有时间陪陪家人;我问运动员,运动员说幸福就是在运动会上获得奖牌……我想他们说的都对,也许幸福与金钱、健康、名利、美貌等等因素有关联,但是幸福不是什么固定的物质,而是一种心态、一种感觉,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哲学家伯尔川•罗素写过:“真正对幸福的满意,是给予充分的发挥了才能,以及确切的了解我们的世家。”泰勒博士在书中说,“幸福是一种充满人性的情绪,来自于我们对行为和意义观念上的一致,是快乐和意义结合的经验。真正快乐的人,会在一个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里享受他的点点滴滴。”我无法如此哲学理性的解释幸福,但是我认为自己常常处于幸福中。
针对我自己来说,我的幸福感主要集中在我的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中。我常常在QQ空间里发表一些记录我们家里的快乐的文章,一件很简单细微的小事,都会成为我笔下的幸福。很多朋友在评论的时候都会说“你们家真幸福,我好羡慕”之类的话,认为自己的家庭就不会如此和谐美满,自己也不会觉得如此幸福。其实,并非我家比别人家幸福,而是我善于发现身边的幸福。我的家里也不会只是欢快和笑声,也会有争吵,有矛盾,但是,家庭的幸福不会因为这些小插曲而改变了主旋律。我的家里也不会每天轰轰烈烈,平平淡淡的生活才是主色调,但是,幸福往往存在于平淡之中,只要你留心,就会发现,自己一直被幸福的光环环绕着。
在幸福的方法里,泰勒博士分别从理想和现实主义、潜力、成功、快乐、幸福强心剂等方面解释了幸福,又阐述了至高财富与幸福、目标与成功的关系以及在教育方面的提议,深刻的探讨了幸福的存在和意义。很多人都会追求金钱和财富,因为整个社会在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时,往往将钱财的多少作为首要标准。但是金钱只能衡量一个人的事业成就,衡量一个人的成就所用标准是幸福。如今在社会出现了许多以拜金主义出名的人,比如“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马诺,在网络上发布手捧钞票的照片来炫富的一位“90后”,然而他们真的因为财富而感觉幸福吗?如此的行为反而让他们感到内心的空虚和恐慌。很多人认定金钱可以给他们带来安全感和幸福感,但是高收入不等于快乐,因为富有而引发一系列问题的倒是有很多,比如猫王、马纳多纳、玛丽莲梦露等等。必要的物质条件当然是需要的,但是盲目追求金钱来获得幸福的方式是必然无效的。
在设定目标上,本书从目标与成功、安宁的关系和目标的正确角色、自我和谐的角度阐述了目标对于幸福的重要性。英国有句古谚,理想如星辰,我们要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有着一个明确并且正确的目标,会让人更好的努力,更快的进步,更快的成功。眼看我就要大三了,我给自己也设立了目标,包括短期的目标和长期的目标。这学期里,我要提升自己的成绩,同时着手自学高数,为考研做准备;长期里,我要考上一所好大学的研究生,并多多参加社会实践以及实习。希望这些目标可以引领我、鼓舞我,让我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坚定的走下去。
《幸福的方法》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也让我感觉到了,幸福就在当下。细细的品味生活,静静的触摸幸福。
外国语学院09级科技英语 贾爽
昔有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辛弃疾“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今有海子“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汪国真“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古往今来,“幸福”都是人们不断追求和探索的问题,而什么是幸福,如何得到幸福是人们闲聊时亘古不变的话题
暑假里,怀着对幸福的想往,我拜读了泰勒•本-沙哈尔博士的《幸福的方法》。这本书共分为三篇,依次介绍了什么是幸福、积极心理学在幸福上的应用和解释幸福本质的七个冥想练习。通俗易懂的文字,经典深刻的道理,简单有效的练习,真的是让我受益匪浅。随着对幸福的方法的深入了解,我感觉到自己的幸福感也在不断的提升。
泰勒博士在书中说:“追求幸福具有简单可行的方法,他们绝对可以帮助你获得更快乐、更充实”,为了找到幸福生活的实质和方法,第一章“探讨幸福”泰勒博士回忆了曾经激发自己追求幸福这门学问的经历,并提出了创造维持规律和表示感恩感激两剂良药。既然要进行“幸福革命”,就必须在幸福身上建立相关的规律,并切实的行动,而只有这样,才会让我们有一个新的开始。创造感恩的规律,记录下每天发生的让我们感激的事情,并时常回顾感恩,能让我们更加珍惜身边的美好。
第二章中,泰勒博士将重点放在了“现在”与“未来”的关系上,而这也正是困扰我们已久的问题。他将人分为“忙碌奔波型”“享乐主义型”“虚无主义型”和“幸福型”。回想,这四种类型我在15年学习生涯的某段时期里都经历过。就像书中提及的提姆,从上小学开始,就把成绩看做是成功的标准,小学努力考上一所好初中,初中努力考上一所好高中,高中努力考上一所好大学,当背负的焦虑和压力让自己无法呼吸时,就用“上了大学一切都会好转”来安慰和鼓励自己,所谓的盲目奔波型。尽管一切比较顺利,但我感觉自己并不幸福,因为所谓的坚持是建立在“不劳,不获”“到达谬论”上的,而不是出于对自己所做事情的热爱。于是一旦高考结束,就突然精神崩溃了,没了方向和目标,陷入一片空白中,不知所措。
第一年高考失利,我决心去衡水中学复读,这一年里,我开始享受学习的乐趣,为着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快乐的努力的奋斗,终于将眼前和未来的幸福平衡协调起来,并在第二次高考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
升入大学,一切都很新鲜,这种新鲜感和好奇心让我忘记了奋斗,转而变成了享乐主义型的学生。学习上拖拖拉拉,偷工减料,只想好好享受这来之不易的大学生活,至于将来会怎样,早已抛之脑后。 尽管玩的时候是开心尽兴了,但是没有激励挑战奋斗的生活,只会让自己变得愈加的颓废,在暂时的兴奋中接受期末考试的重大打击。
大二突然有所醒悟,打算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充实和完善自己,但是总是被过去一年的阴影所环绕。发现自己在同学中已然落后,并在很短的时间里无法追赶上来,便有种挫败感,甚至是无助和绝望,然后放弃。沉迷在过去的失败中,“习得性无助“,就沦为了过去的奴隶,放弃了过程和结果,对自己的生命和生活麻木了。
我经历过这四种象限,最让我怀念的不是颓废空虚的日子,也不是享乐安逸的生活,而是在衡水中学快乐的奋斗的一年。我觉得,生活就像是在爬山,不能将登上山顶作为支撑自己的动力,拼命的攀登;也不能在山脚下瞎转而不为之奋斗,无所事事;更不能因为期间有一些小挫折就停滞不前,沉浸在失败和绝望中。我们应当树立明确的目标,并不断地为之努力,享受奋斗的过程,处理好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关系,快乐、积极、自信的向山顶前进,也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满怀幸福的达到成功的彼岸。
泰勒博士在《幸福的方法》中说:“人类的终极目标只有一个——幸福”,可是为什么我们要追求幸福?简单的说,幸福是人类对生命的一种基本需要,所有其他目标的终点都只是前往幸福的起点。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尽管我经常感觉到自己的幸福,却不能给幸福一个明确的定义。我问小朋友,小朋友说幸福就是妈妈给我买了一支棒棒糖;我问学生,学生说幸福就是考个好成绩并且周末不用去上各种艺术班;我问年轻人,年轻人说幸福就是执子之手直至地老天荒;我问中年人,中年人说幸福就是家庭美满,事业有成;我为老年人,老年人说信服就是身体健康,儿孙承欢膝下;我问农民,农民说幸福就是秋天的大丰收,然后卖个好价钱;我问医生,医生说幸福就是能把病人医治好,;我问商人,商人说幸福就是有时间陪陪家人;我问运动员,运动员说幸福就是在运动会上获得奖牌……我想他们说的都对,也许幸福与金钱、健康、名利、美貌等等因素有关联,但是幸福不是什么固定的物质,而是一种心态、一种感觉,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哲学家伯尔川•罗素写过:“真正对幸福的满意,是给予充分的发挥了才能,以及确切的了解我们的世家。”泰勒博士在书中说,“幸福是一种充满人性的情绪,来自于我们对行为和意义观念上的一致,是快乐和意义结合的经验。真正快乐的人,会在一个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里享受他的点点滴滴。”我无法如此哲学理性的解释幸福,但是我认为自己常常处于幸福中。
针对我自己来说,我的幸福感主要集中在我的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中。我常常在QQ空间里发表一些记录我们家里的快乐的文章,一件很简单细微的小事,都会成为我笔下的幸福。很多朋友在评论的时候都会说“你们家真幸福,我好羡慕”之类的话,认为自己的家庭就不会如此和谐美满,自己也不会觉得如此幸福。其实,并非我家比别人家幸福,而是我善于发现身边的幸福。我的家里也不会只是欢快和笑声,也会有争吵,有矛盾,但是,家庭的幸福不会因为这些小插曲而改变了主旋律。我的家里也不会每天轰轰烈烈,平平淡淡的生活才是主色调,但是,幸福往往存在于平淡之中,只要你留心,就会发现,自己一直被幸福的光环环绕着。
在幸福的方法里,泰勒博士分别从理想和现实主义、潜力、成功、快乐、幸福强心剂等方面解释了幸福,又阐述了至高财富与幸福、目标与成功的关系以及在教育方面的提议,深刻的探讨了幸福的存在和意义。很多人都会追求金钱和财富,因为整个社会在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时,往往将钱财的多少作为首要标准。但是金钱只能衡量一个人的事业成就,衡量一个人的成就所用标准是幸福。如今在社会出现了许多以拜金主义出名的人,比如“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马诺,在网络上发布手捧钞票的照片来炫富的一位“90后”,然而他们真的因为财富而感觉幸福吗?如此的行为反而让他们感到内心的空虚和恐慌。很多人认定金钱可以给他们带来安全感和幸福感,但是高收入不等于快乐,因为富有而引发一系列问题的倒是有很多,比如猫王、马纳多纳、玛丽莲梦露等等。必要的物质条件当然是需要的,但是盲目追求金钱来获得幸福的方式是必然无效的。
在设定目标上,本书从目标与成功、安宁的关系和目标的正确角色、自我和谐的角度阐述了目标对于幸福的重要性。英国有句古谚,理想如星辰,我们要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有着一个明确并且正确的目标,会让人更好的努力,更快的进步,更快的成功。眼看我就要大三了,我给自己也设立了目标,包括短期的目标和长期的目标。这学期里,我要提升自己的成绩,同时着手自学高数,为考研做准备;长期里,我要考上一所好大学的研究生,并多多参加社会实践以及实习。希望这些目标可以引领我、鼓舞我,让我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坚定的走下去。
《幸福的方法》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也让我感觉到了,幸福就在当下。细细的品味生活,静静的触摸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