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通知公告
学术活动
寻找身边的幸福——读 <幸福的方法>有感(2009级本科生党支部周英健)
读 <幸福的方法>有感
外国语09英语1班周英健
幸福是什么?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有人认为,能天天吃饱饭就是幸福;有人认为,可以天天跟爱人一起过就是幸福;有人认为,能在百忙中抽时间去郊外游玩一番就是幸福。总的来说,幸福就是新鲜的欲望得到满足。读过《幸福的方法》之后,我不敢说我已经领悟到幸福的秘诀,但是我学会了享受生活中那些大大小小的幸福时刻。
这本书其实就是一本练习书,每一特定部分都安排着一个小练习,练习的内容是反思某些跟幸福有关的问题。印象比较深的是第一个反思练习:回想一下,有没有曾经在达到一个重要目标之后,却没有得到你所预期的喜悦。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有这种经历,口头上说没有的人可能是他一时想不起来而已。这个问题主要是针对那些想了很久才想出答案来的人,因为这本书的目标就是要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自我的深度思考,把自己的所有经历都清楚地罗列在眼前,然后对号入座,得到每一个问题的答案。如果有人对于每一个反思的问题都认真思考,那么当他读完这本书之后,他的思考能力一定会有所增强,还有领悟幸福的能力也会同日而增。很遗憾的是,我没有坚持下来,走了一半的路我就停下来了,不过我用了另外的方法来弥补,就是把那些我觉得写得不错的句子摘抄下来,稍作一番评赏。
一、爱因斯坦说,困难中孕育着机遇。我说,而我一直都认为有困难才有超越。这两句话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机遇预示着成功,而超越跟成功也沾上了边,所以这两句话归根到底就是在说困难与成功的关系。困难与成功就好像是一对双胞胎,形影不离。困难离开了成功,成功就成了纸上谈兵,甚至一潭死水。只有二者相辅相成,才能不断地超越,不断地获得机遇,才能不断地取得成功。当成功来敲门的时候,幸福也会相约而至。这应该就是作者把这句话放在某一章节开头的原因。当困难已成习惯,那么你的起点就会跟人家不同,往后如果遇到再多再大的困难,你都不会觉得有什么挑战,因为你知道,困难总有一天会被打败,而从困难中发掘机遇、取得超越的快感让你无惧于困难。
有时候,我会把所以的事情跟困难划上等号,这就是我把事情放到最后才做的原因。当接到任务时,我会想这任务怎么会这么麻烦,这要耗费我多少时间啊,还是把它放到最后才做吧,到时的效率一定会很高。没错,那时候的效率是很高,但是在这之前我却为它付出了不少代价。我会经常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了这个任务,这也耗费了我不少的精力。而且到了真正做的时候,其实会发现这个任务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自己在没有清楚任务的实质时对任务的难度评级是有失误的,这样会使自己产生一个错觉:这么容易的事情在一开始却被想成这么难,大概是自己太软弱了!这样就会带来恶性循环。纵使知道这是不好的,而且一直都在改,可还是没有完全改掉。就目前来说克服做事拖沓这个毛病就是一个比较大的困难,不过我会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地让自己习惯今日事今日毕。
二、时间是如此宝贵而稀缺的资源,只有当我们开始学会向一些没那么重要的事情说“不”时,我们才能对那些最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说“是”。
大学生活的第一年,觉得自己是初生牛犊,什么都想干一番;第二年,在干一些事,但是没有了第一年那时候的热情;第三年,是回首的年份,觉得自己想做的事有 很多还是没有做成。这暂时是我的大学生活的简单概括吧。
第一年,对什么事都不想说“不”,什么事都觉得有意义、有价值,会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增光添彩,会为自己到时跟朋友聊起大学生活时准备资本。但那时候也觉得自己是比较幸福的,首先家里人可以提供到足够的资金让我上大学,对比那些因为家里有困难,尽管考上了大学也要被迫出来打工的同学来说,我就是上帝其中的一个宠儿。另外,上了大学,我有机会接触到各路强人,能跟他们交上朋友是人生中的一大快事。而且,人生中没有哪个阶段可以随心所欲地干自己喜欢的事。所以,我可以很自豪地为自己的大一生活评上“良好”。
第二年,开始对某些事说“不”,目光投回上大学的本质目的,就是学习。学生工作做多了,多多少少会有厌惓的情绪。而学习上,渐渐发现学习的重要性,对学习的看法又回到了本源:学习还是学生最重要的任务。所以这一年来,学习又成为了我的大学生活重点了。这一年,自己还是比较幸福的。有心事可以放开来跟身边的挚友谈心,一年的学生工作经验令我在大学过得更顺心,另外,发现学习到的知识跟社会的需要慢慢接轨,这也是一种幸福。
第三年,在规划中,另外,身上肩负的责任更大了。师兄都说,一过了大二,整个大学生活就快完了,这两年的时间可以过得很快很快,根本不容许自己停下来歇一下。所以,抓紧时间是大三的主旋律。
时间可以看成是朋友,也可以是敌人。算朋友的时候,你会感到特别的幸福,因为你善待了它;而算敌人的时候,你是没有什么胜算可言的。“不过我们所看到的时间流沙,其实是从我们身边飞逝的黄金时刻,而我们往往都是在天使走了之后,才发现她们来过”。很多时候,会觉得自己有空闲的时间,其实,自己当时并没有权利去享受空闲,只不是把一堆事放在最后才做,然后就误以为自己可以暂时闲下来了。过不了时间这一关的人,他的大学生活就会充满着后悔,纵使幸福再多,也弥补不了后悔带来的空虚感。我庆幸,我把时间当作自己最好的朋友。
三、对于不同的头脑,同一个世界可以是地狱,也可以是天堂。
对于一个喜欢养宠物的人来说,家里有一个或者几个小可爱,主人每天一回来就摆出欢迎阵,那是多么幸福的事啊。可是对于一个嫌麻烦的人来说,不想帮宠物清洁会间接让他们不喜欢宠物,就算到别人家里看到别人的宠物时,也会启动惯性思维:我不想见它。
对于相同的头脑,同一个世界在不同的时间也可以先后变成天堂与地狱。一个一直处于高级生活享受的人,他会慢慢觉得生活没趣,因为每天都是那些看起来一样的活动,没有激情,没有挑战,那时候,能吃到一顿很普通的饭就可以成为他幸福的来源。生活最好是细水长流,没有绝对的静,动是它的主旋律,不断有新的水来补充,一直活跃下去。如果生活也是这样,不断地有幸福来补充,那么生活将会很多姿多彩。
像《幸福的方法》这一类的书,我是读得比较少的,感觉就跟社会上那些千篇一律的成功学的书,抵制它们的人越来越多。不过,如果用心去读,去品一本书,而不是带着很重的功利心去读的话,最后的收获也是不少的。虽然我没有完全按照书上的练习去做,但是对我来说,深刻地反思几个适合自己的问题,这就已经足够了,我发现我丙容易幸福了。
外国语09英语1班周英健
幸福是什么?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有人认为,能天天吃饱饭就是幸福;有人认为,可以天天跟爱人一起过就是幸福;有人认为,能在百忙中抽时间去郊外游玩一番就是幸福。总的来说,幸福就是新鲜的欲望得到满足。读过《幸福的方法》之后,我不敢说我已经领悟到幸福的秘诀,但是我学会了享受生活中那些大大小小的幸福时刻。
这本书其实就是一本练习书,每一特定部分都安排着一个小练习,练习的内容是反思某些跟幸福有关的问题。印象比较深的是第一个反思练习:回想一下,有没有曾经在达到一个重要目标之后,却没有得到你所预期的喜悦。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有这种经历,口头上说没有的人可能是他一时想不起来而已。这个问题主要是针对那些想了很久才想出答案来的人,因为这本书的目标就是要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自我的深度思考,把自己的所有经历都清楚地罗列在眼前,然后对号入座,得到每一个问题的答案。如果有人对于每一个反思的问题都认真思考,那么当他读完这本书之后,他的思考能力一定会有所增强,还有领悟幸福的能力也会同日而增。很遗憾的是,我没有坚持下来,走了一半的路我就停下来了,不过我用了另外的方法来弥补,就是把那些我觉得写得不错的句子摘抄下来,稍作一番评赏。
一、爱因斯坦说,困难中孕育着机遇。我说,而我一直都认为有困难才有超越。这两句话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机遇预示着成功,而超越跟成功也沾上了边,所以这两句话归根到底就是在说困难与成功的关系。困难与成功就好像是一对双胞胎,形影不离。困难离开了成功,成功就成了纸上谈兵,甚至一潭死水。只有二者相辅相成,才能不断地超越,不断地获得机遇,才能不断地取得成功。当成功来敲门的时候,幸福也会相约而至。这应该就是作者把这句话放在某一章节开头的原因。当困难已成习惯,那么你的起点就会跟人家不同,往后如果遇到再多再大的困难,你都不会觉得有什么挑战,因为你知道,困难总有一天会被打败,而从困难中发掘机遇、取得超越的快感让你无惧于困难。
有时候,我会把所以的事情跟困难划上等号,这就是我把事情放到最后才做的原因。当接到任务时,我会想这任务怎么会这么麻烦,这要耗费我多少时间啊,还是把它放到最后才做吧,到时的效率一定会很高。没错,那时候的效率是很高,但是在这之前我却为它付出了不少代价。我会经常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了这个任务,这也耗费了我不少的精力。而且到了真正做的时候,其实会发现这个任务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自己在没有清楚任务的实质时对任务的难度评级是有失误的,这样会使自己产生一个错觉:这么容易的事情在一开始却被想成这么难,大概是自己太软弱了!这样就会带来恶性循环。纵使知道这是不好的,而且一直都在改,可还是没有完全改掉。就目前来说克服做事拖沓这个毛病就是一个比较大的困难,不过我会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地让自己习惯今日事今日毕。
二、时间是如此宝贵而稀缺的资源,只有当我们开始学会向一些没那么重要的事情说“不”时,我们才能对那些最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说“是”。
大学生活的第一年,觉得自己是初生牛犊,什么都想干一番;第二年,在干一些事,但是没有了第一年那时候的热情;第三年,是回首的年份,觉得自己想做的事有 很多还是没有做成。这暂时是我的大学生活的简单概括吧。
第一年,对什么事都不想说“不”,什么事都觉得有意义、有价值,会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增光添彩,会为自己到时跟朋友聊起大学生活时准备资本。但那时候也觉得自己是比较幸福的,首先家里人可以提供到足够的资金让我上大学,对比那些因为家里有困难,尽管考上了大学也要被迫出来打工的同学来说,我就是上帝其中的一个宠儿。另外,上了大学,我有机会接触到各路强人,能跟他们交上朋友是人生中的一大快事。而且,人生中没有哪个阶段可以随心所欲地干自己喜欢的事。所以,我可以很自豪地为自己的大一生活评上“良好”。
第二年,开始对某些事说“不”,目光投回上大学的本质目的,就是学习。学生工作做多了,多多少少会有厌惓的情绪。而学习上,渐渐发现学习的重要性,对学习的看法又回到了本源:学习还是学生最重要的任务。所以这一年来,学习又成为了我的大学生活重点了。这一年,自己还是比较幸福的。有心事可以放开来跟身边的挚友谈心,一年的学生工作经验令我在大学过得更顺心,另外,发现学习到的知识跟社会的需要慢慢接轨,这也是一种幸福。
第三年,在规划中,另外,身上肩负的责任更大了。师兄都说,一过了大二,整个大学生活就快完了,这两年的时间可以过得很快很快,根本不容许自己停下来歇一下。所以,抓紧时间是大三的主旋律。
时间可以看成是朋友,也可以是敌人。算朋友的时候,你会感到特别的幸福,因为你善待了它;而算敌人的时候,你是没有什么胜算可言的。“不过我们所看到的时间流沙,其实是从我们身边飞逝的黄金时刻,而我们往往都是在天使走了之后,才发现她们来过”。很多时候,会觉得自己有空闲的时间,其实,自己当时并没有权利去享受空闲,只不是把一堆事放在最后才做,然后就误以为自己可以暂时闲下来了。过不了时间这一关的人,他的大学生活就会充满着后悔,纵使幸福再多,也弥补不了后悔带来的空虚感。我庆幸,我把时间当作自己最好的朋友。
三、对于不同的头脑,同一个世界可以是地狱,也可以是天堂。
对于一个喜欢养宠物的人来说,家里有一个或者几个小可爱,主人每天一回来就摆出欢迎阵,那是多么幸福的事啊。可是对于一个嫌麻烦的人来说,不想帮宠物清洁会间接让他们不喜欢宠物,就算到别人家里看到别人的宠物时,也会启动惯性思维:我不想见它。
对于相同的头脑,同一个世界在不同的时间也可以先后变成天堂与地狱。一个一直处于高级生活享受的人,他会慢慢觉得生活没趣,因为每天都是那些看起来一样的活动,没有激情,没有挑战,那时候,能吃到一顿很普通的饭就可以成为他幸福的来源。生活最好是细水长流,没有绝对的静,动是它的主旋律,不断有新的水来补充,一直活跃下去。如果生活也是这样,不断地有幸福来补充,那么生活将会很多姿多彩。
像《幸福的方法》这一类的书,我是读得比较少的,感觉就跟社会上那些千篇一律的成功学的书,抵制它们的人越来越多。不过,如果用心去读,去品一本书,而不是带着很重的功利心去读的话,最后的收获也是不少的。虽然我没有完全按照书上的练习去做,但是对我来说,深刻地反思几个适合自己的问题,这就已经足够了,我发现我丙容易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