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通知公告
学术活动
寻找身边的幸福——我的幸福体验(2010级硕士生党支部余洁珩)
我的幸福体验
记得上学期末,我在卓越书城买了两本白岩松的《幸福了吗》,一本给自己,另外一本送给一位多年的好友。他辞职、处于失业状态将近一个月。那时正巧计划去云南出游。偶尔交谈,即便大多是漫无边际的瞎聊,言语中仍有显而易见的迷茫与抑郁。刚好那阵子我自己心里也堵得慌,就想找本书给自己看看,也送给他,当作出游的礼物。我是标准书名控,觉得正和我当时的心境,所以就买下了。相对于文章而言,序言算是比较具有喙头。总体看起来,这是一本关于一个新闻工作者的回忆录或者说人生自传的一部分,浅显易懂,文字凝练稍嫌不足。看后之觉得白岩松是否幸福我不好断定,但是他是幸运之人。他见证了十几年来日益强大祖国的喜怒哀乐。他不仅是很多历史时刻的参与者,也成为无数中国人鲜明记忆中的一部分。至于广大中国民众幸福了吗?答案肯定是还没有。不知道我的朋友是否也有类似的感想?
假期,在学院老师的推荐下,我有幸接触到《幸福的方法》一书,并观看了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这一门课的网络视频。不同于白岩松,讲授者是泰勒﹒本-沙哈尔博士,他曾经是国际排名的壁球手,以色列国家冠军,美国大学联盟冠军,以及美国年度杰出青年之一。但是他却说他不幸福了30年。所以他不禁追问,幸福在哪里?人们能否通过自身的努力而达到幸福?带着这个疑问,他毅然决然地转专业,开始接触积极心理学这一领域,在那里他汲取前人思想的精髓,在此基础上开拓进取,并在此找到了答案。积极心理学使“幸福”从宗教和哲学的领域,纳入科学的范畴进行研究和探讨。经过严格科学实验证明过的方法和手段,使“幸福”这一模糊的、个人化的主观感受,变得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量化性。
社会道德底线不断被突破,群体散失信仰,公众的幸福何处归属?社会如此功利和混乱,人们的生活日渐焦虑和压抑,到底问题处在哪里?我们的基本物质需要已基本得到满足,可是人们还是感受不到幸福。财富并没有如预想中那样给我们带来幸福。财富渗透不了情绪,而当代中国人缺乏信仰,普遍陷入了精神贫困的境地。
当代人的精神贫困
“昨日不可追,明天尚且遥远,那就让我们活在当下”。抱着如此想法的人们,常常因为放纵而过度燃烧自己的生命。而有些人把幸福的目标定在明天,努力追求和为梦想奋斗,他们也很少体会到快乐,有的只是漫无边际的压力以及虚幻的理念--伟大的目标必定带来的喜悦。依据哈沙尔博士的说法,幸福既非来自满足眼前的欲望,也不是无止境地追求长远目标,而是“当前的快乐+未来的获益”相结合。
在这个社会中,压力指数会不停的上涨,以及为什么压力所影响的人年纪越来越轻。恩典中的贫困解释道,那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实在是太过简单了。Benjamin Franklin说的“宪法不能保证幸福,它只能保证人们有追求幸福的权力。每个人必须自己去为其付出努力。”
我曾经以为,我不快乐,是因为我为这个日渐世俗,追名逐利的社会所不容。所以我不屑去快乐,因为我以为只有不断减低自己心目中为人处事的道德标准,才是当今社会通往所谓“幸福堡垒”的路径。后来,我发现不是。其实幸福与否很大程度是由我们自己的精神状态所决定的。生活,很多的时候是重复和单调的。而更多的时候是这种重复和单调,使得我们的感官变得迟钝,消磨了我们的梦想和勇气。
幸福是什么?
幸福到底是什么。是一种情绪?是喜悦?还是痛苦的反面?快乐、满足这些字眼经常的和幸福牵扯在一起,但是它们并不等于幸福。这些情绪会随时间而变化,所以虽然这些情绪令人欣喜,但是它们无法成为衡量幸福的标准,更不能成为幸福的支柱。我们需要明白,挣扎,困难,和挑战是一个丰富生活不可或缺的,幸福之路并没有什么捷径。真正的幸福应该是可以承受困难和考验的。而“幸福的假象”其实更多来自于压力和焦虑的消除,但是这种幸福无法维持。因为它本身就是负面情绪的共生。真正的幸福,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去快乐地努力与奋斗。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顶,也不是在山下瞎转;幸福是向山顶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
如何培养幸福的能力?
在我们问完,幸福是什么的时候,通常会接着问,幸福哪里找?但是呢,幸福并不是理所当然的!幸福也不是在人生的某个地带,或者说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只要时间或者空间上我们跨越了,就可以体悟的。“幸福”可以通过练习后养成“习惯”,幸福是一种能力。“做自己”,接纳自己,包括不幸和痛苦,才是真正的幸福。幸福需要我们不断地反思和行动,并且保持开放、好奇的心态,
什么样的人更容易拥有幸福?
“无苦无劳”是一个人人自我慰藉的借口和幻觉。人们常说,从我们坠地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哇哇大哭来到这个世界的。即便那时的我们不知道人生的苦痛,却仍为此经历了一番挣扎。没有目的和挑战,生活变得毫无意义;如果我们只想着享乐,永远的逃避挑战和问题,那和动物有什么不同呢?但每个人心中,多少都会有一些享乐主义型的成分——把努力和痛苦等化,只享乐而不再追求意义。但有一点要切记,如果认为幸福只存在于未来,只会导致失败与失望。并不是每一件事,都可以为我们带来现在与未来的幸福。有些时候,我们确实需要牺牲一点快乐,去换取目标的实现,有些琐事是无法避免的。就像学习,攒钱,努力工作都不容易,但确实可以带来某种程度的长期成果。重点是,就算当我们必须得牺牲一些眼前的快乐时,也不要忘记在所有的工作中,仍然不断的去发掘幸福。
幸福没有秘方,也没有捷径,只有经营和勇气。人们要学会与恐惧相处,找寻自己的优势,设定短期以及长远的目标,去冒险尝试,在其中去发现自己最适合的舞台(这通常是在舒适和紧张之间的某个地带)。
长期目标的正确角色,是为了帮助解放自我,这样我们才能去享受眼前的东西。如果我们只是盲目的踏上了任何路程,那过程本身肯定不会有什么乐趣。如果我们不知道方向,甚至连自己要去那里也不知道的话,那人生中每一个分岔路,就会变得非常的矛盾-好似向左向右都不错似的,原因是我们不知道方向,也不知道每条路的终点。与其去享受旅途本身,风景,和美好的事物,我们只会被犹豫和迷惑所吞噬。我这里转弯会到那里?所以,只有当我们确认目标之后,我们才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旅程本身。
虽然目标是获得幸福的必需品,但它并不是全部。须知,目标本身除了必须是有意义的之外,它所带给我们在旅途上的快乐,也是不可缺少的。自我和谐的目标,乃是发自于内心最坚定的意识,或是最感兴趣的事情。自我和谐目标的前提就是,目标乃是由自己在自由的情况下所选择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自由国家的人们,活的要比在压迫下的人们幸福。但,很多在民主制度下,却仍然感到自己被奴役了-不是任何政党,而是被外来的因素,比如说声望,欲望,责任,或是恐惧。他们感到生活里充满了必须做的事,而不是自己想做的事。而必须做的事,通常不是缺乏意义,就是没有快乐-甚至两者都无。想做的事,由于是来自于自我和谐的目标,通常可以带来意义+幸福。
白岩松说过,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每一个个体,每一个生命,都有不可避免的磨难和艰辛。每一个个体,有自己的路。温饱之后,该是人们自由选择的权利,人生在世,你总得信仰点什么。即便是没有希望的信仰。
无论我们正处于何种生命状态——遭遇不幸,经历变迁;或追求卓越,名利双收;也无论对人生正经历困惑、求索或领悟,我们对生命都要负一个重要的责任——“让自己更幸福”。我们需要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个人或整体的,以及重新排列顺序,注重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我们必须以追求幸福为出发点,追求那些值得追求的,然后迈着春天的步伐继续走下去。
记得上学期末,我在卓越书城买了两本白岩松的《幸福了吗》,一本给自己,另外一本送给一位多年的好友。他辞职、处于失业状态将近一个月。那时正巧计划去云南出游。偶尔交谈,即便大多是漫无边际的瞎聊,言语中仍有显而易见的迷茫与抑郁。刚好那阵子我自己心里也堵得慌,就想找本书给自己看看,也送给他,当作出游的礼物。我是标准书名控,觉得正和我当时的心境,所以就买下了。相对于文章而言,序言算是比较具有喙头。总体看起来,这是一本关于一个新闻工作者的回忆录或者说人生自传的一部分,浅显易懂,文字凝练稍嫌不足。看后之觉得白岩松是否幸福我不好断定,但是他是幸运之人。他见证了十几年来日益强大祖国的喜怒哀乐。他不仅是很多历史时刻的参与者,也成为无数中国人鲜明记忆中的一部分。至于广大中国民众幸福了吗?答案肯定是还没有。不知道我的朋友是否也有类似的感想?
假期,在学院老师的推荐下,我有幸接触到《幸福的方法》一书,并观看了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这一门课的网络视频。不同于白岩松,讲授者是泰勒﹒本-沙哈尔博士,他曾经是国际排名的壁球手,以色列国家冠军,美国大学联盟冠军,以及美国年度杰出青年之一。但是他却说他不幸福了30年。所以他不禁追问,幸福在哪里?人们能否通过自身的努力而达到幸福?带着这个疑问,他毅然决然地转专业,开始接触积极心理学这一领域,在那里他汲取前人思想的精髓,在此基础上开拓进取,并在此找到了答案。积极心理学使“幸福”从宗教和哲学的领域,纳入科学的范畴进行研究和探讨。经过严格科学实验证明过的方法和手段,使“幸福”这一模糊的、个人化的主观感受,变得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量化性。
社会道德底线不断被突破,群体散失信仰,公众的幸福何处归属?社会如此功利和混乱,人们的生活日渐焦虑和压抑,到底问题处在哪里?我们的基本物质需要已基本得到满足,可是人们还是感受不到幸福。财富并没有如预想中那样给我们带来幸福。财富渗透不了情绪,而当代中国人缺乏信仰,普遍陷入了精神贫困的境地。
当代人的精神贫困
“昨日不可追,明天尚且遥远,那就让我们活在当下”。抱着如此想法的人们,常常因为放纵而过度燃烧自己的生命。而有些人把幸福的目标定在明天,努力追求和为梦想奋斗,他们也很少体会到快乐,有的只是漫无边际的压力以及虚幻的理念--伟大的目标必定带来的喜悦。依据哈沙尔博士的说法,幸福既非来自满足眼前的欲望,也不是无止境地追求长远目标,而是“当前的快乐+未来的获益”相结合。
在这个社会中,压力指数会不停的上涨,以及为什么压力所影响的人年纪越来越轻。恩典中的贫困解释道,那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实在是太过简单了。Benjamin Franklin说的“宪法不能保证幸福,它只能保证人们有追求幸福的权力。每个人必须自己去为其付出努力。”
我曾经以为,我不快乐,是因为我为这个日渐世俗,追名逐利的社会所不容。所以我不屑去快乐,因为我以为只有不断减低自己心目中为人处事的道德标准,才是当今社会通往所谓“幸福堡垒”的路径。后来,我发现不是。其实幸福与否很大程度是由我们自己的精神状态所决定的。生活,很多的时候是重复和单调的。而更多的时候是这种重复和单调,使得我们的感官变得迟钝,消磨了我们的梦想和勇气。
幸福是什么?
幸福到底是什么。是一种情绪?是喜悦?还是痛苦的反面?快乐、满足这些字眼经常的和幸福牵扯在一起,但是它们并不等于幸福。这些情绪会随时间而变化,所以虽然这些情绪令人欣喜,但是它们无法成为衡量幸福的标准,更不能成为幸福的支柱。我们需要明白,挣扎,困难,和挑战是一个丰富生活不可或缺的,幸福之路并没有什么捷径。真正的幸福应该是可以承受困难和考验的。而“幸福的假象”其实更多来自于压力和焦虑的消除,但是这种幸福无法维持。因为它本身就是负面情绪的共生。真正的幸福,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去快乐地努力与奋斗。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顶,也不是在山下瞎转;幸福是向山顶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
如何培养幸福的能力?
在我们问完,幸福是什么的时候,通常会接着问,幸福哪里找?但是呢,幸福并不是理所当然的!幸福也不是在人生的某个地带,或者说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只要时间或者空间上我们跨越了,就可以体悟的。“幸福”可以通过练习后养成“习惯”,幸福是一种能力。“做自己”,接纳自己,包括不幸和痛苦,才是真正的幸福。幸福需要我们不断地反思和行动,并且保持开放、好奇的心态,
什么样的人更容易拥有幸福?
“无苦无劳”是一个人人自我慰藉的借口和幻觉。人们常说,从我们坠地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哇哇大哭来到这个世界的。即便那时的我们不知道人生的苦痛,却仍为此经历了一番挣扎。没有目的和挑战,生活变得毫无意义;如果我们只想着享乐,永远的逃避挑战和问题,那和动物有什么不同呢?但每个人心中,多少都会有一些享乐主义型的成分——把努力和痛苦等化,只享乐而不再追求意义。但有一点要切记,如果认为幸福只存在于未来,只会导致失败与失望。并不是每一件事,都可以为我们带来现在与未来的幸福。有些时候,我们确实需要牺牲一点快乐,去换取目标的实现,有些琐事是无法避免的。就像学习,攒钱,努力工作都不容易,但确实可以带来某种程度的长期成果。重点是,就算当我们必须得牺牲一些眼前的快乐时,也不要忘记在所有的工作中,仍然不断的去发掘幸福。
幸福没有秘方,也没有捷径,只有经营和勇气。人们要学会与恐惧相处,找寻自己的优势,设定短期以及长远的目标,去冒险尝试,在其中去发现自己最适合的舞台(这通常是在舒适和紧张之间的某个地带)。
长期目标的正确角色,是为了帮助解放自我,这样我们才能去享受眼前的东西。如果我们只是盲目的踏上了任何路程,那过程本身肯定不会有什么乐趣。如果我们不知道方向,甚至连自己要去那里也不知道的话,那人生中每一个分岔路,就会变得非常的矛盾-好似向左向右都不错似的,原因是我们不知道方向,也不知道每条路的终点。与其去享受旅途本身,风景,和美好的事物,我们只会被犹豫和迷惑所吞噬。我这里转弯会到那里?所以,只有当我们确认目标之后,我们才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旅程本身。
虽然目标是获得幸福的必需品,但它并不是全部。须知,目标本身除了必须是有意义的之外,它所带给我们在旅途上的快乐,也是不可缺少的。自我和谐的目标,乃是发自于内心最坚定的意识,或是最感兴趣的事情。自我和谐目标的前提就是,目标乃是由自己在自由的情况下所选择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自由国家的人们,活的要比在压迫下的人们幸福。但,很多在民主制度下,却仍然感到自己被奴役了-不是任何政党,而是被外来的因素,比如说声望,欲望,责任,或是恐惧。他们感到生活里充满了必须做的事,而不是自己想做的事。而必须做的事,通常不是缺乏意义,就是没有快乐-甚至两者都无。想做的事,由于是来自于自我和谐的目标,通常可以带来意义+幸福。
白岩松说过,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每一个个体,每一个生命,都有不可避免的磨难和艰辛。每一个个体,有自己的路。温饱之后,该是人们自由选择的权利,人生在世,你总得信仰点什么。即便是没有希望的信仰。
无论我们正处于何种生命状态——遭遇不幸,经历变迁;或追求卓越,名利双收;也无论对人生正经历困惑、求索或领悟,我们对生命都要负一个重要的责任——“让自己更幸福”。我们需要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个人或整体的,以及重新排列顺序,注重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我们必须以追求幸福为出发点,追求那些值得追求的,然后迈着春天的步伐继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