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
汪 晶
什么是幸福?当今社会,纷落繁多。认识什么是幸福,为什么要幸福,怎样实现幸福至关重要。切不可忽视一些“小幸福”,要知道:工作顺利是幸福,学习进步是幸福,身体健康是幸福,家庭和美是幸福……幸福也许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是平常而往往让人们不易察觉。当然,我们更不可错误地理解幸福,每天忙忙碌碌不顾家不是幸福,每天无所事事无他想不是幸福。幸福更不是奢靡成癖,以钱求欢;不是颓废成风,以嬉为乐;不是荒淫成瘾,纵情寻快。
体验幸福,物质是基础,思想是关键。幸福是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和感受,幸福虽然是主观感受,但并不是空中幻影,而是有其实实在在的物质依托的。只是一味的贯彻幸福的思想,而不顾人们的物质基础,企图通过禁锢思想,减少信息交流,大搞个人崇拜等手段来获得人们所谓的很强的幸福感的幸福是“畸形”的幸福,不是现代意义的幸福。充分考虑以人为本,实现实质的,现代的,充实的幸福是党和人民努力的方向。另外,我们也绝不能忽视了幸福的思想的建设。随着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形式的日益丰富,人们的幸福感并没有随之增长,反而有下降的趋势,这不得不说是现在面临的重大问题。因此,让人们知道真正的幸福至关重要。
真正的幸福是和谐的、全面的、多层次的、发展的、可持续的。首先,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而不顾他人感受的人是自私的,那样的“幸福”也是不可取的,这样只会招致他人的不满,导致人与人关系的恶化,最终影响自己的幸福。其次,幸福的内涵是全面的,丰富的,它涵盖了物质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物质幸福是基础,政治幸福是保障,文化幸福是重要方面,社会幸福是集中体现,四者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单方面的幸福是片面的、不理想的。再次,幸福是多层次的,每个地区,每个阶层,每个个体所认为的、追求的,反映的幸福是不同的,绝不能眉毛胡子一起抓,不加区别的让每个人接受相同的幸福观念。而且,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幸福概念。其中 “三大件”的变迁就是鲜活的例子:70年代,“三大件”是指手表、自行车、缝纫机,80年代追求的“三大件”又变成了冰箱、彩电、洗衣机;90年代三大件又变成了空调、录像机、电脑;现如今跨入21世纪,房子、车子、票子变为了全新的三大件。最后,一切为了后代考虑是实现可持续幸福的必然要求,要切实做到思想超前,眼光长远,手段高明;要结合目前,考虑未来;要兼顾以后的幸福,实现眼前的幸福。万不能幸福一代,苦了后代。
要让人们幸福,应该加强宣传力度,丰富娱乐方式,改善各人间关系。宣传是普及幸福的前提。应做到宣传到小区,宣传到门户,宣传到个人。做到人人懂幸福,人人要幸福,人人能幸福。宣传的效果对人们的幸福感有直接影响,宣传到位了,引导正确了才能让广大民众对幸福有更主观、更深刻、更确切的认识。要善于运用新方法,新技术,新理念进行宣传,尤其是要把握网络宣传的优势与趋势,巧妙利用,让更多的人接受宣传,喜欢宣传,帮助宣传,令真正的幸福意义深入人心。同时,娱乐方式的丰富是幸福途径,鼓励大家多读书,少上网;多做运动,少玩游戏;多外出走走,少闲呆在家;多交朋友,少封闭自我。倡导读书广泛化,运动常态化,外游规律化,朋友多元化,真正做到娱乐中幸福,快乐中成长。另外,个人间的关系是幸福的源泉。正确处理好邻里关系,同事关系,同学关系,上级与下级的关系,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家长与孩子的关系等。实现邻里和睦,同事友善,同学友好,上下一心,师生互爱,父子关爱。只有各人间的关系处理妥当了,才能共同感受幸福,互相传递幸福,相互促进幸福。
要让人民幸福,应该促进社会公平,改善社会治安,保障人民权益。只有公平的社会才能使每个人都感受到幸福,只有安定的社会才能使人维持各自的幸福,只有权益得到保障才能让人们真切的享受幸福。只有三方面都满足才是和谐社会,才符合科学发展观,也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幸福广州。
幸福是永久的话题,是全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幸福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就能解决的问题。从今天到往后,从一个人到全社会,实现幸福都是艰巨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