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2寒假读书报告】——2008级本科生党支部蒋佳琳
发布时间:2012-03-02
访问量:
158

读《人生必要的丧失》有感

这是一本并不为很多人所熟知的书,读高中的时候之所以买下这本书,是因为被它的书名所吸引。原来,当我们习惯将“失去”定义为人生中的不如意或意外时,它却是一种“必要”,而且长存于我们的人生中。它可以被定义为是心理丛书,却不像其他励志书籍一样,一味的高喊奋斗、崛起的口号,让人读完以后只空留一份被鼓励的激动,这是一本安静的书,没有许多优美的词句、没有激动人心的口号,它只是一味的告诉你人生中的失去——你经历过的、正在经历着的或是即将会遇见的,它会告诉你其他人是怎么走过来的,但是它更想让你知道的是如何去调整自己的心态,用自己的心境包容人生中的得与失。有人说,《人生必要的丧失》一书,如品一杯香茶,淡淡幽香,沁人心脾,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改变曾经的看法,使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更加平和,豁达地面对人生的诸多不如意!我想,这正是这本书最大的作用,也是对其最好的评价。

这本书包括5大章节——“人生必要的丧失”、“如果失去……怎么办”、“所有的丧失都会蜕变成一次新生”、“取舍得当,会获得更多的美好”、“失去以后是彩虹”,其实这是一条递进的脉络,它为了揭示人生的丧失,但也不忘引导你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雨后彩虹”。

书中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朱迪·福斯特曾说:我们以丧失开始人生。是的,我们被抛出温暖的子宫,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我们失去了绝对安全的庇护,但从此开始了人生新的征程。其实,人总有一种思维定势,或许说是一种比较贪心、自私的想法,人们总会习惯地把人生中的得到当做是一种必然,而往往把失去当做是一种不幸与意外。如果我们可以换个角度,不难发现,我们的丧失才是一种必然,就像生命的开始,便是丧失了母体绝对的庇护。我们不仅因为死亡而丧失,而且因离弃和被离弃、变迁、放弃和发展而经历着丧失。丧失不仅包括我们与所爱之人的分离,也包括我们对浪漫梦幻、不能实现的期望幻想的丧失。

现在的我们总会自认为自己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人,而这也是一个丧失与改变的过程。我们不再过多地依赖父母,同时也丧失了绝对安全的可能;从对理想世界的渴望到接受一切都是不完美的现实的过程,我们丧失了纯真的梦幻,成为了理性、成熟的个体。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要遭受很多离别与抛弃,然而我却能够慢慢地学会安全地依靠自己生活,既能和他人融合,也可以独自享受自己的快乐!

书中讲到了人生中6种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丧失——失去工作、亲人、爱情、健康、财富、年轻。现在的我们,生活还是简单的,可以说还是享受着“新生”所带来的一切,我们有着健康的体魄、感受着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汲取着丰富多彩的知识,感动于一路伴随着的友情或是爱情,我们似乎没有经历过多的失去。其实,很难想象,失业的我、失去健康的我、失去财富的我、失去友情的我会是什么样的。阅读着这些文字,我似乎能体会到那样的感受……

转眼间,我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大一新生蜕变成如今渐渐成熟的大四毕业生。这四年里,我们丧失了原来的那份天真、懵懂,但是却收获了一段珍贵的大学回忆、一份份难以割舍的真挚友情以及一种渐为成熟稳重的心态。这样的丧失预示着一个人的成熟,它或许是一种标志,或许是一种成长的代价。临近毕业,如今心中最敏感的字眼不过于“离别”二字——与挚友的离别、与母校的离别、与大学生涯的种种回忆离别。对前路未知的茫然与对过去种种的怀念,让这场“离别”更显沉重。当人适应了一种生活状态的时候,任何轻微的改变都会给人带来不安,而离别后生活中朋友、回忆的缺失更会让人觉得痛苦。然而,有些失去是进入人生下一阶段的必要过渡。我还清晰地记得去年一个07级师姐毕业的时候,我去火车站送她,那是一班开往北京的火车,她只身一人,在北京没有任何关系和亲戚,只是在一次偶然的面试中得到北京兰亭集势公司的offer,考虑到各方面条件都还客观就毅然决定了。可是从毕业出发到真正在北京入职的那段时间对她来说一种煎熬,社会工作的真实压力、只身北漂的寂寞让她更加难以割舍在广州大学生活的种种回忆,甚至曾经有想过辞职回广州的念头。可是长大需要我们变得理智,现实的条件并不允许她这么冲动。如今一年时间过去了,师姐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越来越好,也已经融入到北京的生活中,当然,她的身边也有一批新的同事朋友。如今和她谈论起,她会跟我说当时毕业失去大学这个金字塔的保护,只身一人在北京真的很辛苦,但也是在这样一个没有庇护的环境中才加速了她的成长。现在的师姐,与我交谈时还会忆起大学的很多美好回忆,但她身上如今多了一份干练与成熟。也许,这就是人生必要的丧失,也是人生必要的成长。

其实,失去的痛苦更多的是来自于我们的不习惯,更多是一种情感的抽离。当我们脱离母亲的子宫来到这个世界的同时,也有许多人永远地离开了,可是那个时候的我们并没有感到悲伤,因为那些人与我们可能毫不相干,也因为那个时候的我们还不知道悲伤为何物。长大的我们本来应该是更加坚强的,可是正是情感的投入让我们变得更加的脆弱。我们习惯于自己现有的一切,习惯每天与自己同在的人、事、物,失去变是打破了习惯,这样的不安往往使我们感到痛苦,这也许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宁愿留在熟悉的地狱,也不愿意走进陌生的天堂。

与丧失密切相关的还有一个人的心态,其实,得失之间的定义更多的是取决于个人的心态。现在的我们,似乎应该想培养好这份豁达的心境,才能更好的面对将要到来的得失。人生最大的“得”应该是“生”,而最大的失莫过于“死”,生死之间,一切得失都是微不足道的,也只是暂时的。书中有个例子让我印象很深刻,约旦河流经两片海,加利利海不在乎水从自己这里流走,所以活了下来,而另外一片海,丝毫都不愿意放弃,把水都困在自己的领域里,最终成了“死海”。似乎一个精彩、具有活力的人生也需要这般的流动性,取舍得当。生活中其实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放手的,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会发现,曾经以为不可放手的东西,只是生命里的一块跳板而已,跳过了,我们的人生就会变得更精彩,因为那是一番不一样的景象。

“兰生幽谷,不为无人佩戴而不芬芳;月挂中天,不因暂满还缺而不自圆;桃李灼灼,不因秋节将至而不开花;江水奔腾,不以一去不返而拒东流。”古人也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佛经言: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失去是一种痛苦,但更多的是为迎接新生。失去春天的葱绿,却能收获丰硕的金秋,失去阳光的灿烂,却能收获雨露的甘甜…… 泰戈尔所说:“只管走过去,不要逗留,因为一路上花儿会继续开放”。话虽简短,但仔细想想,不也正是揭示了人生的丧失吗?他用简单的语句描绘出人在面对丧失时的一种方式,以及怎样继续走下去,因为总有一天你会成功,而你现在就必须勇敢,坚强,继续努力奋斗下去,坚持到底。其实,失去有时候也是对未来的一种祝福!只管走下去,去收获未知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