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读书报告
在当今世界,日本无疑是个特殊的存在。它国土狭小,资源匮乏,却霸占着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位置;它地处东亚,却随处可见西方的印记;它人口众多,国内却秩序井然;它的国民谦逊有礼,军队却在二战中尽显兽性……这样一个国家有太多值得我们去探讨的地方。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为我们打开了窥探日本的一扇窗口。读完这本书后,日本留给我的印象大概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族的极端双重性。自相矛盾,是对这个生存在东太平洋岛国上民族特性最为贴切的概括。当人们说某个民族礼仪超群,便不会加上一句“他们又目空一切、妄自尊大”这类的话;当说到某个民族行为举止刻板时,不会补充说“但是他们也很善于适应激进的改革”;当说到某个民族驯顺时,,他们不会再去说明一下“但是他们也不习惯服从自上而下的控制”;当说他们忠实而又宽宏大度时,他们不会说“但是他们不可信赖,心怀叵测”;当说他们本性勇敢时,他不会再去详细描述他们的胆怯;当说他们的行动不顾及他人的评价时,他不会随之又说“他们确实有强烈的内在良心”;当说一个民族热衷于西方学问时,他不会再不厌其烦地叙述他们强烈的保守性……然而,这样一些矛盾甚至有些荒诞的描述却真实地存在于日本的典籍之中,进而构成了一个矛盾交织的日本社会。诚然,每个人其实都是矛盾的结合体,价值观的黑白也本无恒久清晰的界限,但在矛盾产生的面前,日本人表现出了比其他民族更强的适应性和包容度,该程度甚至超越了其他民族的心理防线和理解程度,于是日本人就成了很多人眼中的异类。然而,日本人对此却是习以为常。正如鲁思·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提到:“日本人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爱美,既蛮横又文雅,既刻板又富有适应性,既顺从又不甘于摆布,既忠诚不二又会背信弃义,既勇敢又胆怯,既保守又善于接受新事物,而在种种矛盾的极端对立中,却又令人难以置信地保持着统一。”
二、各守本分。《菊与刀》中曾提到“日本人对秩序和等级的信仰如同美国人对自由和平等的依赖一样,虽然这两个事物看上去如同南北两极一般对立。”在日本人看来,等级制构建了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于是对其作用深信不疑。他们都很清楚自己自一个等级秩序中所处位置,也了解自己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地位高低,并且很“听话”地各守本分,各司其职,不越雷池一步。每个民族的特性其实是支撑着该民族一直向前的必备品质。同理,当日本人提出他们“各守本分”的信念时,他们也是依据自身的社会经验而制定出自己的生活准则。几个世纪以来,不平等一直是日本社会正常运作的根本原则,它使生活容易预计,所以被广泛接受。承认等级制度对他们来说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尽管维新变法以来,日本被显著西化了,但仍然是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在同他人打交道。同他人接触时,都必须显示出彼此的亲疏远近以及对方在社会地位上的差异。这点在日语中有显著的体现。纷繁复杂、形式多样的敬语谦语就是森严等级的产物。在日本社会中,“各守本分”既包含着辈分的差异,也包含着年龄的差异,更有性别的区别。可以说,这点事日本最好也是最不好的一面,尽管个人自由民主思想受到淡化,但也最大程度地维护了日本社会的正常运转。
三、情义难当。对于情义恩惠等道德范畴的东西,日本人比其他民族似乎更加执着并拥有自己的独特理解。书中提及到,日本人常说的一句话是“情义最难接受”。一个人必须讲“情义”,如同他必须尽“义务”一样。但“情义”所要求的义务与恩情所指的义务又有所不同。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人很害怕接受他人的恩惠,欠别人的“情义”,因为他们认为情义恩惠是一种精确的等量偿还,你在接受了别人恩惠的同时,别人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你的“情义”上的”债主”。这一点,也从另一侧面对日本人的“各守本分”的特性的一个补充。于是,日本人在生活中总是处处小心,生怕给别人造成麻烦,从而让自己背上“人情债”,在他们的观念中,“负恩”甚至比“欠债”更可怕。
四、耻感文化。东西方分处世界两端,文化的基础有着各自的本源。西方人持有的是罪感文化。奥古斯丁所提出的原罪论认为,在人的本性中,人人都有缺陷,人人皆非完美者。因此,人人都需要有一种忏悔和悔悟之心。而日本则是一种耻感文化,它强调的是外在的约束力。只有当罪错暴露,自己才会受到他人的谴责与惩罚,社会才会把耻辱之感降落到这个人头上。对于那些应该感到罪恶的行为,只要那里的人们只感到懊恼,并且以为只要罪行没有暴露,就没必要懊丧,坦白忏悔无疑是自寻烦恼。所以,耻感文化中并没有坦白于忏悔的习惯。这样看来,日本人拒绝承认二战时期暴行,篡改教科书,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似乎有了日本人自己的理由。日本民族是一个优越感十足的民族,他们不会轻易承认自己的错误。因为如果承认了错误,那自己就成为了罪人,将永远也不可能在世界上立足,会永远都受到他人的唾弃。这也是日本人耻感文化的体现之一。促成这种文化在日本扎根的原因,除了日本的历史文化对国民性的影响外,跟地理位置也摆脱不了干系。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岛国国民性的特点也在日本人的性格当中得到充分的表现。日本民族是一个尚武的民族,崇尚武士道精神,自古以来具有侵略扩张的倾向,这个民族有着很强的危机意识,怀有一种难得的自我优越感。在世界范围内,他们会把自己民族放置于一个很高的地位,而又正因为日本人对等级与秩序有着过于虔诚的信仰,往往会赋予于自己一种强者的责任和使命,并以视弱者不顾为耻。
正如《菊与刀》这本书书名一样,菊在日本代表着皇室的家徽,也代表了日本民族中淡定、儒雅、谦和的一面,而武士刀则承载者日本民族的意志和希望,其代表着民族精神中嗜血、好战的一面。当菊与刀融合在一个民族身上时,我们知道,这是静与动的交锋,文与武的融合,善与恶的争辩。日本就是以这样的独特姿态去融入世界,并影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