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2寒假读书报告】——2009级本科生张艳丽
发布时间:2012-03-08
访问量:
70

积极生活,坦然面对——读《道德经》有感

《道德经》亦称《老子》或《五千言》,是道家学派最具权威的经典著作,塔文约意丰,还盖着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其内容博大精深、玄奥无极、涵括百家、包容万物,被后人尊奉为治国、治家、治学、修身的秘籍宝典。

《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三十七章,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人称《道经》;下篇四十四章,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人称《德经》。《道经》讲述了宇宙的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讲述了阴阳变幻的微妙;《德经》讲述处世的方略,道出了人事的进退之术,包含了长生久世之道。“道”是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一定要顺应宇宙的客观条件,合乎自然规律地生存。“德”是人类的人生观和社会观,还是要求人类顺其自然地与人共处,合乎社会规律地生存。只有返璞归真地归真于婴儿般的自然纯真状态,统治者谦卑若谷,民众为而不争,然后社会才能正常发展。

芸芸众生,谁不追逐名利、贪慕财富、倾慕荣华?能做到超然物外者有几许人?我们生活在现实世界里,不可能不食人间烟火,我们要吃、穿、住、用、行,这是最基本的需求,当这些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我们还会积极地思考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马斯洛的需求五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是分等级的,当低级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我们就会迫切满足自己更高层次的需求,这是非常简单而又非常复杂的道理,说它简单,是因为提到需求,每个人都深有体会,不难理解;说它复杂,是因为每个人的需求不同,对需求的理解也不同,这就是就个体而言的。从整体上说,人类的贪欲是永远都无法满足的,这一劣根性决定了人类会一直追逐名利、富贵。一旦我们名利双收,该如何留住它,而不致使它们如云烟般飘散?老子在第九章中讲的就是怎样才能永久地保住名利和富贵的问题。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税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手拿一个杯子,往里面加水,当水满的时候,我们还不停地往里加,结果会怎样呢?这是三岁的小孩都能回答的问题,水满了当然会溢出来。换一个问题:我们拉满弓后继续用劲拉,结果会怎样呢?毫无疑问当然是弓被我们拉断了。这两个小问题同出一源,那就是“满招损”,这个道理无人不晓,无人不懂,但要是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和我们自身的欲望挂起钩来,恐怕就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明白了。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这是人的本性使然。我们人类如何克服自身的弱点,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且看锋利的剑吧,它又尖又锐,锋芒毕露,然而锋刃易卷,再磨再损,不久就会被人捐弃,因而老子说越尖锐的东西,越不会长久保存。人生一世,草木以求。如此比喻人生,听起来有些消极,但也不违背常理。人生的短暂和草木的转眼枯亡没有本质上的不同,所以我们一想到自己的年龄就发憷,不禁哀怨日子太过匆匆。古往今来,没有人能够永久地保存自己的名位抑或财富,即便是财富和权力倾天下的王公贵族,甚或一手遮天的帝王也无法保留自己的地位和财富。他们让后人将珠宝和自己的尸体埋葬在一起,并安装上了各种机关,以保全自己生前拥有的财富,可他们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就在他们被安葬后,盗贼潜入他们的坟墓,将他们陪葬的金银财宝洗劫一空,并将他们的尸骨抛弃在荒野,这是多么悲惨的结局!更有甚者,连自己的尸体也被偷走了,因为他们身上穿的是金缕玉衣,他们不但失去了珠宝也是去了自己。有人在短暂的一生里拼命捞取金钱,试图想用对财富的占有来证明自身存在的意义;而有的人一心出名,想通过名声来证明自己没有虚度生命。于是人们开始争名夺利,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他们不惜出卖灵魂,结果是得到的没有付出的代价昂贵,何苦呢?当然我们不反对采用正当的手段来获取金钱和名利,但我们必须清楚,人是赤条条地来又赤条条地去,富贵和名利是分毫也带不走的。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辨,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点巧加掩饰,为自己的错误大加辩解,真可称得上巧言善辩了。这种人心底如何?毫无疑问,这种人肯定是不善良的,也是没有道德心的。真正善良的人,决不会与人争论是非,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和功过是非不进行辩解,他们虽表现木讷但是非分明,虽看似愚钝但心如明镜,他们不善于论人,也不善于为自己争辩,一切尽在不言中。我们常说“言多必失”,言语发展到今天起作用大大超过了原始意义上的求偶需求,它已经发展到现代意义上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尤其在社交场所,言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这一点谁也无可否认。在老子看来,言语的负面作用比正面作用大,这是他所处的时代背景造就的,无可厚非。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老子决不是要我们都成为“哑巴”,他只是强调言语上升到“善辩”这一层次所出现的弊端,他将言语和人的善良本质联系起来不是没有道理的,这在今天看来依旧具有重要意义。

读一本好书,就像与许多高尚的人在对话,会让我们受益匪浅。从《道德经》中,我们感悟到了老子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领悟到了为人处世的方略,懂得了如何面对人生中的磕磕碰碰,如何应对人生的沉浮,如何在人生中活得舒心而充实,让自己感觉人生不枉走这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