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2寒假读书报告】——2011级硕士生阮薇
发布时间:2012-03-08
访问量:
94

重温西游
   
近日,新版《西游记》电视连续剧在各大电视台热播,在欣赏大量电脑特效的同时,我又拾起了书架上尘封已久的《西游记》原著。《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编撰而成。所谓编撰,说明这不是吴承恩独立创作的作品,实际上是集众多劳动人民的智慧,通过世世代代口口相传的神话故事编撰而成的。该书写于明朝中期,当时社会经济虽繁荣,但政治日渐败坏,百姓生活困苦,于是,作者对此不合理的现象,通过神话故事提出批评。此作品共一百回,六十万余字。故事叙述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历险传奇。这不仅是一部优秀的神魔小说,也是一部规模宏伟、结构完整、用幻想形式来反映社会矛盾的巨著。小时候看《西游记》,喜欢的是六小龄童活灵活现的表演,各种华丽的着装,喜欢看孙悟空和妖怪们斗智斗勇;中学的时候第一次看西游原著,就被作者笔下大段大段的景色和场面描写震撼了,原来,这远不止是一个打妖怪的故事。

 

    至于书的内容,众所周知,讲述的是一个天性顽劣的泼猴,曾经因为没有受过教化,到处惹是生非,后来因缘际会成为了唐三藏的首席大弟子,在护送师父到西天取经的过程中,受到唐三藏的感染,他渐渐地学会了善良,侠义,忠诚,并在师弟猪八戒,沙僧的陪伴下,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西经,修成正果。孙悟空,有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的伪装;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随心变化。他的勇敢机智,高强法术,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使他成为了古代中国人善良、正义、不阿的情怀和追求的代表。

 

相信每个读过或者看过西游记的人都会像我一样,对三打白骨精这幕印象深刻。这一回,讲述的是孙悟空凭借他的金睛火眼,识破了白骨精的幻化妖术,于是分别棒打了他三次。可是唐三藏等人没有能力分辨,以为是悟空的一时冲动,顽性发作,于是,念紧箍咒,疼的孙悟空满地爬,最后一次,还狠心地要和孙悟空断绝师徒情谊。任凭悟空努力解释,却最终得不到师父的新人而被师父赶回花果山。回到了花果山后,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以前冲动任性,心胸狭隘的猴子,居然没有恨他的师父,反而很担心唐三藏,无时无刻不心系师父的安危。最后,凭借悟空的睿智和高强法术,落入虎口的唐三藏才得救。孙悟空也终于得到了师父的原谅。看到这一幕,作为读者,我们一直纠结的心情才得以放松,悟空多日来的委屈得以平反,又燃起了我们心中邪不能胜正的决心。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中我觉得最有意思的一本。它的内容最为丰富,剧情最为曲折,光怪陆离,色彩斑斓。虽然头顶光环,几近完美的是师父唐三藏,然而在我眼里,徒弟孙悟空才是真正的主角。在我读完这本书后,脑海里闪过两个字,英雄。不同的人对于这个词有不一样的理解。曹操说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心,吞吐天地之胸,《英雄》中则描绘了英姿飒爽,舍小我求大我的一群英雄。何为英雄?古人云:“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
 
如此说来,孙悟空可以称得上英雄,他为了自由,为了自己的尊严,不惜与一切进行斗争。他和天兵天将,神仙菩萨打得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看似很热闹,很精彩,我却隐隐感到一层悲剧成分:他无论如何神通广大,在与命运的搏斗中总显得无助,单薄。人是无法与由这时代决定的宿命对抗的。正因为这种对抗的差距悬殊,发自内心而拼尽全力的抗争才显得悲壮,明知不可为而为的勇士才能突显出其英雄本色。如今,真正与命运进行生死搏杀的人很少,即使有,也不都是为了崇高的目的。很少有人会像贝多芬那样为了多留给后人一些精神粮食而去“扼住命运的咽喉”,更不会有人像哈姆雷特那样高呼一声:时代整个儿脱节了,天生我偏要把他整理好。 正因为大多数人为了琐屑的目标而努力,所以当今真正的英雄几乎没有,没有人能登高一呼,或以身作法,告诉人类更高层次的价值究竟是什么?英雄的哈姆雷特向人们昭示了人的价值,英雄的浮士德则用他一生的追求告诉了人们生存的价值。人类需要发展,需要下一个英雄,然而,他在哪儿 他能告诉我们什么呢?真正意义上的英雄总是出现在人类发展的时代交接点,在千年更替的时刻,人类不该对英雄主义精神漠然视之。因为,现今社会太需要这种千金难求的精神了。虽然我们处于社会主义社会,我们不提倡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但是我们也需要这样的声音,这样的标杆。生活不应该只剩下柴米油盐酱醋茶,也不应该只剩下物质的追求与享受,如果我们没有了人生的目标,无法实现人的社会价值,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重读《西游记》使我受益匪浅。除去壮观的描写和精彩的情节,我似乎悟到了它里面蕴含了一个简单而我们现在却又极为忽视的道理,就是团结一致,办好大事,努力合作,迈向成功,共同克服“九九八十一难”难关。我们知道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不仅会七十二般变化,还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够分辨人妖,所以,善于降妖捉怪,斩邪除魔的孙悟空无疑为西天取经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如果没有诚信憨厚,善长水性的沙和尚助阵,孙悟空在水中捉妖也就不那么顺利了。猪八戒力大无穷,是孙悟空捉妖的好帮手,唐僧虽不懂人情世故,但他始终以慈悲为怀,感动了苍天,最终历经千辛万苦,带领徒弟们取得了真经。正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不能自视过高,看不到他人的作用,要时刻保持谦逊的态度,清晰的头脑,才能实现团队的目标。
 
我们还要学习西游记里面主人公那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积极乐观的斗争精神。感动中国一直是国家特别重视的一个颁奖典礼,正是因为国家需要我们有像孙悟空一样的精神,社会需要我们有这样的魄力与品德。虽然我们没有孙悟空那般神通,但是我们也要学习他善于分辨真假善恶,不要被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所迷惑。只有擦亮眼睛,明辨是非,才能撕破一切伪装的画皮。
   
   除此之外,我还想到了我们的学习,学习就好像是要去取得真经。学校里有着形形色色的人,有的学生像猪八戒,好吃懒做,做任何事情都马马虎虎;有的学生像沙僧,诚恳老实,踏踏实实;有的学生则像孙悟空,活灵活现,足智多谋;还有的学生像唐僧,是心地善良,不愿气馁的人。但我们真正应该拥有的是他们那样,有一种坚定不移、持之以恒的信念,只有这样才会在学术上取得成就。如今,社会的竞争如此激烈几近残酷,从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还有决定许多人一生命运的高考,进入了大学以后还有五花八门的考试,形形色色的专业资格证书,甚至有些同学要考研、考公务员,我们的一生中,何止“九九八十一难”?虽然我们没有书中几位主角的本领,也学不到他们那般神通广大,然而,他们的毅力,信念,处世为人,却是我们应该也有能力去学习和效仿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重读《西游记》带给我的不再是对神话的幻想,而是令我感受到善良和宽容,让我有了面对困难和匡扶正义的勇气。一直以来,我都害怕挑战,逃避困难,缺乏信心,可是西游记里的师徒四人,面对众多神通广大的各路神仙和妖魔鬼怪,都能一一克服,悟空纵使面对委屈也能忍辱负重,完成使命,最终取得西经,修成正果,这凭的不仅仅是本领,更重要的是信念和勇气。可见,比起本领,勇气和信念有时候更能让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克服一切的问题。感谢《西游记》,是它,这本已经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一本著作,让我有了一番新的看法,新的觉悟。
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