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精神之我见
08日语 关疏影
“广东人精神”是“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的精神。“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种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是一种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的精确提炼,是一种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的高度升华,是城市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
那“学校精神”又是什么呢?作为一名坐落在南方名城广州的华南华工学的学子,“华工精神”是什么?是我们的校训“博学、慎思、明辨、笃行”,还是如同广东精神“先天下、纳百川、讲诚信、重实干”?华工,我们称之为SCUT,我不知道有多少所高校,能让学生毕业之后,在某一个触景的瞬间会在念头里勃然的迸发出“华工精神”四个类似结构的字眼。
四年来,对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那样地熟悉并有着说不上的感情,更不用说对学校的人了。精神是存在的反映,是生活的映像,要准确把握学校的精神,必须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以及她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中去考量。华工精神体现在我们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自强不息虽然不是学校特有的精神,但这个词的确反映了学校发展的历程。《象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说人的精神,是说中华民族的精神。自强不息展示了人的能动性,对人的超越性作了很好的界说。纵观我们学校的发展历程和我们华工人奋斗的历史,这种精神一直贯穿于其中。学校六十年的发展历史,是知难而进的历史,是拼搏向上的历史,每走一步都贯穿着上述精神。近年来,华工人先是拓展了发展空间,从而使招生上了规模,后又围绕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在内涵发展上作了不懈的努力,从而在研究生教育和科研等方面上了新的台阶,在连续获得国家级科研大奖。我们的毕业生,在以珠三角为中心的经济快速发展地区,锲而不舍、孜孜追求,成为很多企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从整个广东来说,广东是人口大省,华工又位于省会广州,不但本地有数座优秀大学,北方的向优秀人才也向这块风水宝地跃跃欲试。若没有自强不息的精神的支撑加之各界的支持,这些成就便难以取得。
崇德厚生。崇德即崇尚品德,厚生是丰富生活,这种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品行。《左传》说:“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这是说既要提高精神生活又要提高物质生活。这种精神贯穿于学校的整个活动中,这既是对学校活动的指导也是学校办学的一个方向。从整个学校来看,华工人的道德品行是上乘的,这既表现在在这里工作和学习的教职员工身上,又反映在毕业的上万校友那里。德有很多的层次,最基本的是关心他人和关心集体、做老实人办老实事,敬业爱岗也在其中。从这个角度考量,大多数教职员工,包括以前的和在职的都是以此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是学校和谐的重要基础。我校在华南地区名声响亮,我们的毕业生很到受社会欢迎的,我们的校友分布在社会各个行业,绝大多数校友所在单位都认为我们的校友是德业双修,有实干精神。厚生是绝大多数人都有的,但华工人对丰富多彩的生活的爱好有其特点,他们大多数不是书斋里的教书匠,而是对生存和发展必需的物质条件有着善意的追求,并知道合理地运用这些条件去丰富自己的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谐。哲学上的和谐是有矛盾的统一,强调的是同。社会学上的和谐主要是团结,不扩大矛盾,有一个生活工作环境良好的人群共同体。无论从哪个意义上说,华工都处处显现着和谐精神。学校在羊城广州,岭南文化对她影响很大,在这里没有排外的意识,诸子百家都可以自由演讲。在我们学校工作生活的人都能体会到,这里有良好的人文环境,人际关系极为融洽。学校理工文管各学科皆有,人们从事的工作各有不同,但是,大家都有着良好的交往关系。不同学科的老师、不同部门不同学院乃至校一级的领导彼此之间可以畅所欲言,学生与老师之间也是亲密无间。在这里,人们的共进意识很普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你帮我我帮你已成为习惯,这是学校容易形成系统的、良好的科研团队的有利条件。我经常说,人生活和工作需要两个基本环境,一是自然环境,一是人文环境,我们拥有两个美好的环境。
明理创新。明理即明白事理,也可以说是掌握知识和把握规律;创新包括创造这个世界上没有的事物和把这个世界已有的东西搞一个新组合。多年来,学校非常重视基本知识的传授,厚基础、宽口径已是我们办学的一个方针。就我们学院来看,学生们在各种课内外活动竞赛和等级考试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说明了我们的明理理念已深入人心,已成为我们的华工精神。随着学校的发展,创新意识在不断增强,追求卓越已不是个别人的事情,近几年来,我们学校连续获得了国家发明大奖,获得了许多省级科技进步奖,承担了许多国家级和省级科研课题和一些创新型项目,足以说明创新已经是学校未来发展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华工人的追求。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理应是华工学子的应有精神。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这种精神是大学长期发展的结晶,正是它在引领着学校前进;由于每个学校所在的地域不同,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不同,就会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愿华工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