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华工精神之我见】肖梦露(2008本科生党支部)
发布时间:2012-04-24
访问量:
147

华工精神之我见

08日语班 肖梦露

 

    还有2个月,我即将离开培养我四年了的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以前一直在学校里,也没觉得华工是个多么优秀的大学,因为中国好的大学多的是。但是自从找工作、实习之后,每当有人问起我在哪里读书,哪个学校毕业,我说“华南理工大学”时,明显地感觉到对方开始有些敬意。而且作为华工人,走在社会上不能给它抹黑。很多时候,华工人这三个字支持着我走过很多很多路。同样华工人这三个字提醒我,目标还在远方。它让我看的更高、更远。因为太多的华工人给社会带来很多福祉,获得很大的成功。我现在实习的公司,PICC的老总马东亮就是20年前华工毕业的。那一刻,我觉得华工的名字是那么的响亮亮,给我无穷的动力和力量。因为我也是“华工人”,我要对得起这个名字。

      关于华工精神,我想先从她得校训说起。华工新校训是博学慎思,明辨笃行。之所以该改成这个校训,新校徽为圆形轮廓,以蓝色为主基调,蓝白相间,中英文对照。圆形较符合中国传统图腾标识。以华工的标志性建筑牌坊为设计主题,彰显历史文化底蕴。牌坊上方木棉,既是英雄花也为广州市市花,表明学校所处地域,华南英才培育重镇。三株花蕊表示三大科学人才培养不断,人才辈出。新校训博学慎思明辨笃行出自《礼记·中庸》。1924年,孙中山先生命邹鲁创办广东大学时,亲笔题写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作为校训。1934年,在华工、华农所处地址兴建的原中山大学,也以上述15字作为校训。后中山大学把它简化为10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华工新校训从其中提炼8字,组成两句,既体现了历史文化传承,又有所创新,且高度精炼、寓意深刻,内涵丰富,朗朗上口,易于记忆;与学校牌坊、北区校训石及学校古建筑有历史渊源可循,与新校徽相统一。  

《礼记·中庸》十九章有云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校徽、校训是一个学校的象征,也是学校办学理念、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学校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浓缩。华工原有的校徽、校训是上世纪90年代初确定的,是与当时的历史环境、客观形势以及人们的思想认识相符合的。但这一校徽图案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中文,不放在特定的场合,人们不易明白这是华工校徽。而原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则过于平淡和口号式,没有特色,在网上搜索竟有66所学校的校训与之完全相同。华工曾经计划在50年校庆时启用新的校徽、校训,但因为征集时间过于紧迫,未能成形,如今,经过长期的酝酿,终于芙蓉出水,希望新的校徽、校训能够代表新时期的华工形象,伴着华工走向更好的未来。说到校训,细心的人会发现,新校训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与中山大学现有的校训只差了二个字,华工为何要选择如此相近的校训,这其后有着怎样的渊源?对此,刘树道昨日做出解释:新校训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出自《礼记·中庸》。1924年,孙中山先生命邹鲁创办广东大学时,该校以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作为校训。1934年,在华工、华农所处地址兴建的原中山大学,也以上述15字作为校训。后中山大学把它简化为10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华工新校训从其中提炼8字,组成两句,既体现了历史文化传承,又有所创新,且高度精炼、寓意深刻。

    华工精神,第一,我认为是“有智慧,有活力,有责任,有担当”,在很多华工人的身上,我看到了华工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精神得以传承和发扬。他们用不懈的努力,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提升了自己的品质,争得了成绩和荣誉;第二,华工精神是正直高尚的。不管将来我们去向何方,我们都应该始终坚持坚守诚实善良的品行,秉持正直高尚的操守。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之后,各种诱惑和挑战将会纷至沓来。温家宝总理曾寄语青年人,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的纪念碑上则铭刻着这么一句话:有两样东西, 愈是深沉地凝视,它们在我心中唤起的敬畏与赞叹就愈是强烈。这两样东西,就是我们头顶的浩瀚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他们都阐述了同样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那就是品格道德的高度决定着人生的高度。我们在学校里接受了高等教育,这为我们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许多成功人士的经历证明,要想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还必须不断地加强人格、道德、品行的修炼。事业发展的道路总是曲折的,困难和挫折随时都可能不期而至,要成为一位真正的成功者,必须要有甘于寂寞、明净淡泊的心境和辛勤耕耘、长期奋斗的耐心。第三,华工精神是积极上进的,作为一名华工人,应始终保持青春的活力和积极进取之心,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永葆对知识和真理的执着追求。虽然现在已经掌握了专业知识,但是相对于起浩瀚无涯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毕竟仅是沧海一粟。尤其是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的今天,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否则就会被时代发展的洪流无情地淘汰。在这个创新成为主旋律的知识经济时代,只有不断增加知识储备与能力锻炼,才能胜任社会对你们的考验,才能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希望你们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努力争做技术创新的领头雁,科学高峰的登顶人,社会发展的排头兵。

    李东生曾深情地说:一日华工人,一生华工情。从这个校园走出去的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华工人 我们将要打点行囊,踏上新的征途之际,希望能够把华工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永远留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