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精神之我见
08级英语三班 王冀苏
200830560433
大学精神,顶天立地,当与“大”字相得益彰。作为传承国家、民族乃至人类卓越智慧和知识的闪耀理性光芒的神殿,大学超然却并不遗世独立地守望世俗凡尘最后的灵魂净土。大学承载太多沉甸甸的殷切期望,已化身为理性和梦想的孕育者,本身便孕育辉煌精神的大学经无数人的解读后,历经岁月风尘的洗礼愈发显得厚重炳焕,太多的注解和诠释分别代表每一种理念和价值诉求。华南理工大学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经过几代华工人的不懈奋斗,为国家和广东省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为社会输送了十几万的人才。岁月的积淀,在华工这片土地上逐步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华工精神”。
在报考这所学校之前,作为一个北方的学生对广州的学校了解并不是很多,总觉得广州或者广东对于我而言实在是太遥远,从来没有考虑过将来有一日会来这里度过我的大学生活甚至今后的生活。机缘巧合的报考这所学校后,通过网上查找到的资料让我对其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这是一所有着几十年悠久历史的学校,其校园的悠久程度让人走在里面会充分感受到历史沉淀留下的韵味。无数青春小说中描述出的校园氛围都是以这样苍天大树,红墙古木,碧波荡漾的校园景色为背景。这便是我在来华南理工大学之前对其的感受。来到广州后,成为这所学校的一员后,除了对校园环境的进一步理解外,在这样环境中的学子也有着共同的特点,尤其这种特点放在社会中提到是华工学生时,大家的反应和评价特别明显,我想这应该就是华工精神最大的体现吧。
华工教导我怎样培养科学的求知态度和健康文雅的生活方式,教导我如何独立思考、相信自己的理性,教导我如何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去实践经风历雨,教导我如何把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做一个大写的“人”,当这些目标在大部分学子身上实现时,华工的精神理念也会在新时代里得到弘扬。
如果问对华南理工大学有些了解的人他们觉得华工学子有什么印象或特点的话,那么回答最多的一定是务实。这里的学生让人觉得非常务实,他们将工科生的特点表现的非常突出,喜欢钻研,勤于思考,不满足于课本上简单的基础知识,图书馆自习的火爆程度总是让人在那里找不到一个空位。与广州浮躁的天气不同,华工校园里的学生状态如同校园景色一般能够沉静的下来。踏实、认真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正在做的事情。这种为人处事的方式影响着每一个华工人的习惯和态度,也是最为被认可的一个方面。只有来到广州,来到广东,才知道华工身份会非常被认可,即便对于外人来说,他们都知道华工所具备这样一种德修兼备,能力一流的精神。
同时不得不提的华工精神便是它的创新,与时代并进。纵观曾经的华工校友,有无数的师兄师姐在毕业后保持了一贯华工的创新精神,将其带入到自己的事业和工作里。众多知名的企业家和商人便是从华工走出,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TCL总裁李东生将中国的电器品牌再一次做大做强,占有着重要的市场份额;何镜堂先生用自己独到新颖的想法设计出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广泛世人的认可就是对其创新力的肯定。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他们都是来自华工,走在世界前端,告诉着人们华工精神是怎样的与众不同。
校园内山水相依的自然风光陶冶了华工人朴实无华、勤劳率直、甘于奉献的性情;中山先生校训石、参天古树、红墙绿瓦、校门牌坊错落山水之间,增添了华工人的历史厚重感和历史责任感;以工科见长的学科氛围,培养了华工人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刻苦钻研、不尚空谈的品格;受岭南文化的熏陶,赋予了华工人兼容宽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精神。正是这种“华工精神”,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工学子。如今不仅成为学校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成为大学生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强大的精神动力。相信我们的大学在坚守中、在大学精魂的指引下越走越好,引领国家民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