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华工精神之我见】 钟晓纯(2008本科生党支部)
发布时间:2012-04-24
访问量:
49

华工精神之我见

 

博学,慎思,明辨,笃行。

这八个字的校训,从我踏进华工那一天,就深深烙在我的心里,大学四年里,我也努力使自己成为那样的人。

大学什么?大学是文化传承、传达和发明的次要阵地,它承当着人才培育、迷信研讨、效劳社会和文化指导的次要职责。古今中外,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大学在临时的办学进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本身特征的办学保守和办学理念,这些在历史中沉淀形成的幻想、气氛、作风、特征、价值取向等,即谓之大学肉体。它是大学的内在灵魂,是引领大学继续开展的源泉和动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指出,“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所谓大学者,非仅为多数学生按时授课,造成一毕业生之资格而已也,实以是为共同研究学术之机关”。大学作为思想的宝库、文化的中心和社会的精神先驱,其存在的本质要义就是要不断地进行知识的传授与创新,永不停歇地探索和创造,不断地追求更高层次的理性精神。

也许,华工,并不是特别了不起;或许,作为华工人的我们,并不是特别的优秀。然而,华工的种种精神,已经深入骨髓,让我们无法自拔。

“华工精神”具有突出的开放兼容、博采众长的传统和个性特征。“任何大学都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 大学一方面按照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运行和发展,另一方面,大学又总是存在于特定的社会和人文环境中,受到文化发展水平和历史传统的影响和制约。文化的多元性决定了大学精神在具有共性的同时,必然具有鲜明的个性。一所大学所在国家、区域和所属民族的思维方式、社会心理、价值取向、宗教、习俗、思想观念、道德水准等无一不对其产生和发展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华南理工大学地处祖国的南大门和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地域上属于岭南文化的范畴。岭南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一种亚文化,具有开放、兼容、重商、受用、多元、忤逆、远儒等特性,这些区域文化也深深地影响着“华工精神”。

华工人发奋图强,艰苦斗争。从学校的开展进程来看,自1952年建校以来,学校阅历了体制交替带来的阵痛,阅历了分分合合的曲折,阅历了“文革”的磨练,但困难与窘境铸就了华工人百折不挠的刚毅质量。华工人扫除万难,闯出新路,在放慢学校开展的同时,也为国度和中央经济社会建立贡献气力。同时,华工历来具有艰辛斗争的优秀保守,但在市场经济情势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精神至上等腐朽思想不可防止地浸透到大学校园,这对继续和发扬艰辛斗争肉体的优秀保守带来了很大应战。然而,沉淀的华工历史培养出求真务实的华工人,不狂妄自大,不骄不躁,坚决抵制腐朽的思想。

华工人脚踏实地,追求出色。这点是我体会最深的,也是最自豪的一点。有时候看到已经毕业的师兄师姐写的文字,他们不说多少浮夸的经历,字里行间有的,只是淡然的叙述,然而,你却能感受到那种质朴,那种为生活、理想为奋斗的激情。也许是作为一所理工科学校,科研需要那种细心与谨慎,这培养了一代代明辨慎思的华工人;甚至,连我们这些文科生也深受感染。仔细想来,我确实非常喜欢我们的老师。一开始或者还不懂,现在真的懊恼为何当时不多向他们请教。他们的博学让我相形见绌,却也让我有学习的动力,我希望有一天也可以成为像他们一样博学的人。说到这点,就不得不提到我们的图书馆,不仅有大量的藏书,还有丰富的电子资源;每次徘徊在书海中,总是让我流连忘返,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的书都看完。

华工人单纯而不单调。我说单纯,也许是因为大家把大部分的时间精力花在学习研究上面吧,从每年学校取得的各种成绩就可以知道;他们只是单纯的汲取知识,单纯的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然而,我们却不单调,因为华园每年都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无论你是开朗活泼的舞者,还是腼腆害羞的读书人,总有一项活动适合你。要不然,你还可以自行组织活动。

关于华工,关于华工精神,我想说的很多很多。然而,话到嘴边,却不知该如何继续。我想,我会深深记住华工的校训:博学,慎思,明辨,笃行——并将之作为一生的铭言。

 

 

2008级英语三班 钟晓纯

学号:20083056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