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华工精神之我见】何裕君(2008本科生党支部)
发布时间:2012-04-24
访问量:
65

                              华工精神之我见

——08英语3  何裕君

 

大学精神是一种校园文化形态,是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面临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建设 大学精神不仅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我们的华南理工大学在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华工精神”,它具有爱国兴国、求真务实、开放兼容、博采众长、追求卓越、开拓创新等本质特征。这个华工精神是与我们的校训“博学、慎思、明辨、笃行”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

在去年的4月份,在校团委的安排之下,我曾经在南校区参加过一期团校培训班暨华工历史、华工文化与华工精神讲座。这次的培训特意邀请了华南理工大学原党委书记刘树道教授作《华工历史、华工文化与华工精神》的讲座。刘树道教授结合自己40多年在华工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将华南理工大学的理事、文化以及精神向我们娓娓道来。

“大学是永恒的事业。”刘树道教授从国内外百年历史的大学讲起,引入了今天的主题。他首先介绍的是华南理工大学的办学历程,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历经两分两合,从白手起家到如今建成“211工程”“985工程”的重点大学,我们都了解到了其中的艰辛和不易。随后,刘树道教授用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讲述,未我们介绍了华工的文化和精神,“华工文化就是保存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彰显岭南地域文化特色的宽容、朴实及进取”,山水相依,秀美自然的校园风光,熏陶出了华工人朴实无华、埋头苦干的精神;孙中山先生的事迹鼓舞和增添了华工人的历史厚重感与责任感,造就了华工人甘于奉献、为国效力的精神;以理工见长、多学科发展的氛围,铸造了华工人求真务实、刻苦钻研的品质;身处改革开放前沿,更使得华工人拥有宽厚、兼容、开拓创新的态度。最后,刘树道教授谈到对华工精神的理解,他认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最终都要回归社会,为人民服务。“华工的精神就好比百步梯精神那样不畏艰险,不断地向上攀登。”刘树道教授对华工历史、文化、精神的深刻解读,为在场的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文化课,深入浅出,声情并茂的演讲赢得了在场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在现代大学的社会功能中,文化渗透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引领着学校科学发展,是大学之魂。华南理工大学一直秉承开拓创新的理念继续挖掘记录华工绵延60载的沧桑底蕴,追寻大学最富质感的精神纹理,包括校训、校徽等精神图腾的深层意蕴,以实际行动守望华工精神、弘扬华工精神,使其成为激励华工人追求卓越的内在动力和源泉。

在刘树道教授的讲述下,我对于华工文化、华工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作为一名华南理工大学的学子,我认为,华工精神应该包含求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博采众长三个方面。

华南理工大学是全国知名的以理工类见长的综合型大学。对于我们的科学研究,我们必须秉承开拓创新的精神,在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为我国的科研领域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在科学技术的领域,我们除了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还必须有求真务实的精神。大学四年,我们学到了书本上的专业知识,这些都会成为我们进入社会、进行科研试验的有力储备。对于科学技术的研究,我们必须脚踏实地,胆大心细,注重实践,以务实的态度将科学研究进行到底。

华南理工大学虽然一直以理工科成绩享誉全国各地,但是我们近年来一直以“打造全国知名的综合型大学”为目标。因此,我们的华工精神还应该包含有博采众长这一个方面。作为国内知名的“211工程”“985工程”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除了将自己理工类专业这些优势学科完善地更好以外,还全力建设经管类、外语类、法学类、新闻传播类以及艺术类学科,让学校的学科建设更加健全、更加百花齐放。

巍巍学府,卓尔不群;文脉绵亘,薪火相传。我们将通过执着追求和奋发拼搏把华工精神财富继承下来,把她的文化薪火传承下去,并肩负起社会的重托,担当历史赋予的使命,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确立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文化建设目标,科学谋划学校文化建设工作,与时俱进,继往开来,开创大学文化建设的新局面,拓展大学文化发展繁荣的新境界,不断为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