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精神之我见
六十载华园春秋,六十载沧桑岁月。
步入甲子年,学校六十年的发展凝聚了华工人默默耕耘的汗水,也凝聚了广大校友对母校的赤子之心。自强不息,追求卓越,艰苦奋斗,求真务实,重人品,厚基础,强能力,宽适应很好地诠释了华工人的精神。
从不浮夸,是华工给我最大的印象。身处繁华的都市,经济改革开放的前沿,她积淀半个多世纪的精华与沧桑。在校期间,亲耳所闻,亲眼所见,众多的华工人谱写着一个又一个华美的篇章。
曾有幸参与杰出校友蔡建忠先生对于母校的捐赠仪式,一直关心和支援着母校华南理工大学的发展。母校华工校庆,他几乎年年到来庆贺。他从小爱好体育运动,曾在华工校运会上有过跨栏破广州市运动会纪录的惊人成绩,因此对母校的校运会更是情有独钟,争取亲临观看并给予经费上的支持。学校教育事业要发展,基本建设要扩大,蔡先生又尽力给予物质和资金的帮助。华工领导和师长到香港考察,他定挤时间热情接待与安排,使出访者尽兴而归。1994年《华南理工大学史》面世,他爱不释手,一下子就定购100本,以作送友佳品。母校老教授夏昌世以多年。心血凝结成的著作《园林述要》出版缺乏资金,蔡建中得知后,愉快地承担了全部出版经费,并在多位校友的全力支持下,使这本珍贵著述在1995年校庆日与读者见面,已届耄耋之年的夏老对此感激不已。离开母校半个世纪,他心系母校,情牵华工,他身上透露出的务实,低调,求精,上进的气息,感染着华工,也点亮我们。
还记得在12号楼聆听陈东锋校友的讲座,大厅爆满,掌声如雷。坎坷的经历没有让他倒下,没有把他打败,在华工结缘无线电,挑战自我,不断上进。16年的职业生涯,陈东锋只服务一家公司----保洁,并在这里总结出了人生哲学。这就是华工,这就是华工人,一个永不服输,永远前进的集体。应该尽早树立理想,胸怀大志,为振兴中华民族、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为行业和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不要认为为别人做事就吃亏了,做完之后自己的能力也会相应得到提高。陈东锋表示他在研究生时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社会活动,以此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期间他曾带了两个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培养了指导他人的经验。无私育人,华工精神代代相传。
在中山校友会周年庆典遇到华工珠海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永远朝气蓬勃的陈公。他谈到一个成功的人士必须做到“五尽”:对国家尽忠、对工作尽责、对父母尽孝、对妻子尽爱、对子女尽教。就是这样的人生箴言,多年来一直激励着他,也在潜移默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工人。 虽然陈公今年72岁了,但精神矍铄,以一颗平静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不仅要过得充实,而且要多姿多彩,要浪漫,要学会享受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成果。这就是华工人,永远乐观,阳光,向上。
六十年,或许在漫漫历史长河里它只是弹指一瞬,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三分之二个世纪的时间,六十载栉风沐雨,六十年春华秋实。今年,我的母校----华南理工大学终于迎来了他的六十华诞。在这六十年里,华工经历了风风雨雨,但同时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六十年的时间或许不够一个民族真正强大起来,但是却可以让一个民族的教育强大起来,华工的成长,见证了整个大中华的教育事业蓬勃之势。科技大学已经真真正正地蜕变,真真正正地成长,增设的校区、校舍,逐步加强的师资,不断增加的图书馆藏书量,还有不停吸纳着神州大地的人才,都是科技大学成长的印记,印证着华工一步步地成长起来。
奥运之年进入华工,细数当时的点滴,图书馆里偶遇的学长,手把手教予人生点滴,踏实,务实;亚运之年恰在华工,回忆当年往事,运动场上挥汗如雨,肩并肩撑起一片天,感恩,感动。
如今,华南理工大学已经六十岁了,而我,也将在她甲子之年离去远行。她承载着优良的传统,开拓着焕新的明天,革故鼎新,以超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继续着她的成长,“博学,慎思,明辨,笃行”这个八字校训深深地印在他培养出来的代代英才的心中,让她的众多学子为她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