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精神之我见
三年前,懵懂的我们怀揣着梦想和希望走进了华南理工大学。“博学,慎思,明辨,笃行”这八个大字也在那时作为华工校训第一次出现在我们世界里。在华工学习生活了三年,它的内涵和深意也不断地延伸和丰富,在这样的高校氛围下,我们逐渐领悟到华工的校训其实就是华工几十年来思想精神的凝结和浓缩。华工之精神在我看来就是严谨的学风,踏实的作为和求实的信念。
在《华工之歌》的第三章唱到:自强不息,名校风范;追求卓越,学术辉煌;博学慎思,明辨笃行;中华振兴,我辈担当。这一章就唱出了华工人的精神风貌,昭示了华工精神和校训精义以及华工人的远大抱负。“自强不息”、“追求卓越”是对“华工精神”的凝缩叙述。《周易·乾》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华工作为崛起于南国的名校,自创校以来,华工人就排除万难,不断闯出新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贡献力量。在“自强不息”精神的鼓舞下,华工学子不仅有技术,更有思想;不仅有知识,更有理想;不仅有能力,更有信念,勇于承担时代的重托和使命,成就了“名校风范”。“名校风范”描述的是华工近60年发展取得的非凡成就;“学术辉煌”凸现华工将“学术立校”放在首位,重视治学,敬仰学术,崇尚创新,勇创辉煌。 “博学慎思,明辨笃行,中华振兴,我辈担当”作为歌词的结尾,表述了华工的校训,又寄托了对华工学子的期望。“博学慎思”是校训的第一义。“博学”,是有广博的胸怀与旺盛的好奇心,在学习过程中广采众家学说,不局限于一隅之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慎思”,是不迷失于纷繁复杂的理论之中,而能够深思各家之短长,以成自家之学说。“明辨”就是分清善恶、分清是非,分清荣辱,以“道德”规范“科技”,发挥科技“天下之公器”的作用;“笃行”是“博学慎思明辨”的归宿,是华工人为学为人办校的崇高精神体现,是为天下人谋福利,为天下人开创美好社会的最高行动。“中华振兴 我辈担当”回应孙中山先生所办的大学及孙中山先生于辛亥革命提出的“振兴中华”的口号,表明华工将以中华民族振兴为己任,始终与社会发展同呼吸、共命运,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更大贡献的决心。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华工人的精神还体现在低调包容的作风上。我们钻研,我们思索,我们致力于发展更好的明天。尽管是身处工科强校的文科生,也深深地被周围的理科生们影响着。他们每天沉浸在实验室研究的乐趣中,不显山不露水却都是身怀绝技。你绝对看不到华工人张扬地出现在一些场所或新闻上,但他们却就默默地设计出了中国世博馆,新型机器人或者是大型企业的幕后老总。这就是华工人的作风:低调地华丽着。
巍巍学府,卓尔不群;文脉绵亘,薪火相传。我们将通过执着追求和奋发拼搏把华工精神财富继承下来,把她的文化薪火传承下去,并肩负起社会的重托,担当历史赋予的使命,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确立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文化建设目标,科学谋划学校文化建设工作,与时俱进,继往开来,开创大学文化建设的新局面,拓展大学文化发展繁荣的新境界,不断为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