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精神之我见
张昭 09科技英语一班
精神是一种文化的升腾,是对文化精华的深刻概括和提炼,对人们的思想和道德文化品质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大则国家民族,小则团队集体,都会有属于自己独特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整体文化的彰显,是维系团结的纽带,也是集体归属感的源泉。因此精神力量的强大对一个集体乃至国家民族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强大的精神力量是一个集体或国家长兴不衰的动力,也是一个集体或国家逆流而上创造奇迹的保障。
在华工三年的学习生涯中,我无时无刻不沉浸在华工的文化中,自然也深深地被华工精神所感染。“博学、慎思、明辨、笃行”是华南理工大学的校训,也是对其独特文化精神的深刻总结。在华工的学习生活中,我深深的体味到了这八字箴言的可贵,其中蕴含的华工精神给以了我巨大的启示,我相信成千上万的华工学子也如我一样,从华工的精神中汲取了强大的力量,为开拓自己的一片天空增加了动力。
要明了华工精神所蕴含的财富,我们要先明白其精神中最直白但又最基础的那一部分,也就是——“博学”。华工精神旨在打造有利于国家发展民族兴旺的人才,因此“学”是其精神的基础。只有勤学才能掌握足够的知识以开创未来报效祖国,但是仅仅“学”是不够的,华工的目光长远,他把对人才的定位聚焦于复合型人才上,将勤学升华为“博学”,为学子提供了一个知识交流的空间和文化碰撞的熔炉。华工子弟在其精神的鼓舞和感染下,向着“博学”的道路发展,文理兼修,中西合璧,在知识的空间里打开了全方位的天窗,在不同领域间翱翔,我们更加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启发,以广博的知识擦出思想的火花。所以“博学”是华工精神最本质的体现之一。
知识是我们开创未来的有效工具,所以“博学”的精神鼓舞着我们掌握全面的知识,是我们披荆斩棘的武器。但是如何要运用知识来开创属于自己的天空呢?这就需要“慎思”了。“慎思”是建立在“博学”的基础之上的,是在掌握知识之后对如何运用知识来思考而提出的新命题。“慎思”的华工精神,就是鼓励华工学子来思考且要谨慎的思考。思考是打开知识宝库的一把钥匙,而不经思考运用的知识是没有活力的知识,就像是坐拥一座宝藏却不得进入法门最后只得望洋兴叹一般。“慎思”的精神,为我们提供了勤学好思的氛围,让我们更好的运用知识,甚至为我们创造新的知识提供了沃土,因此也是华工学术活力不竭的动力之一。
所谓的人才,是能力卓越又能心怀天下的人。大学培养人才,是为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和发展提供力量的。这就要求大学既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又要锻炼学生的品行。如果大学培养人才只重能力不看品行,那么后果将会是可怕的,因为能力卓越但品行不端的人破坏力可怕,永远是社会的毒瘤。对于如何培养有益于社会和国家的人才,华工精神中的“明辨”为其指明了方向。“明辨”是以“博学”和“慎思”为基础的,与它们互为补充,共同成为构成人才的必备因素。“明辨”即明辨是非,人要实现自己最高的人生价值,就必须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这就要求我们明辨人民大众的利益与个人或小部分团体的利益的区别,否则哪怕自身学识渊博能力超群也会最终淹没在人民群众的声讨中。华工精神之所以强调“明辨”就因为他深深明白其中道理。事实也证明华工的“明辨”精神深深感染了华工学子,华工的优秀校友走出学校后作为企业家、政府官员、科学家等等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不断奉献社会,成为了真正的人才。
优秀的人才要为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兴旺做贡献,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在具备了能力和信念后,仍然要一步步地在实践中摸爬滚打,从而最终走出一条实现人生价值的道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成功的路上没有捷径,在此路上,我们要笃行之。华工“笃行”的精神,正是对“博学、慎思、明辨”精神的最终升华,是从人才向献者飞跃的关键一步。“笃行”的精神激励着我们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正如众多广大华工学子,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都默默地钻研着、摸索着、奋斗着,虽苦但永不言弃。也正因如此,身经百炼的华工学子总能创造辉煌,为自己也为社会。“笃行”的华工是踏实的,不会为繁华遮迷双眼,辛苦耕耘之后总会是个丰秋。
“博学、慎思、明辨、笃行”蕴含了无穷的智慧,这是华工独有的精神,也是华工人所共有的气质。以“博学”筑基,以“慎思”运转,以“明辨”引路,以“笃行”耕耘,最终我们会收获硕果。华工的精神为我们学子提供了宝贵的财富,在其中细细感悟和品味,我们自然能够有所启发,为自己也为社会承担一份责任,来开拓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