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精神之我见
华工作为一所出名的“985”和“211”工程的名牌大学,向来就是广大学子读书求学的理想之地。如今,母校华工迎来了甲子之年,可喜可贺,作为华工的学生,我心中也不禁自豪起来,我以华工自豪。
华工,在广东的高校里一直名列前茅,多少教学名师从这里诞生,多少莘莘学子从这里毕业,多少企业从这里萌芽……这一切与我们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密切相关。华工精神,也因众多遍布世界各地的知名校友而远扬。
作为华工的一名学子,我深受华工精神的影响,也力争上游,不辜负母校对我们的厚望。我认为华工精神主要有三点:“踏实肯干,敢于创新,乐于奉献”。当然,华工的精神实质并非一言两语所能解释,华工精神植根在广大师生心中,非语言所能表达。
踏实肯干,我认为这是我们华工最重要的精神实质之一。多少年来,“博学慎思,明辨笃行”这个醒目的校训敦促无数学子不断努力进取,勇创佳绩。教室里,清晨的阳光尚未破晓,成群的学生就来到教室,埋头看书,深入理论学习;实验室里,理工的同学耐心钻研,坚持到深夜,不惧劳累也要为实验寻求突破。这都是华工学子踏实肯干精神的完美体现。踏实不轻浮,认真不辞苦,正是这种肯学肯钻,耐得住寂寞沉得住心境的精神,让一代代华工人创出一个个奇迹。踏实肯干的精神也让华工人在日后的工作中突显优势。我们踏实,我们稳重,我们低调,我们不怕劳苦,不怕吃亏,我们有的是踏实的心,大度的胸怀。
敢于创新,这是华工精神的另一个重要精神内涵。作为一所高水平的理工科院校,华工师生永远都把创新当成是工作和学习的要领。也正是创新,让华工这所老校不断开拓,在科技日益进步的今天能凸显其重要性。教师教学模式创新,学生学习方法创新,科研项目创新,创业计划创新,无论在哪一方面,华工都在以创新来引导发展,在中国众多高校中逐渐突出,让国人瞩目,进入华工也渐渐成为千万学子的理想。凭借着华工务实创新的精神,在一代又一代华工人的艰苦奋斗下,大批优秀人才步入政界,商界,学术届等,并取得辉煌成就。创新开拓的思维渐渐在华工人的脑子里扎根,敢于打破常规,使得越来越多的成功企业在华工人的手中诞生。华工也因此得到社会公认的“企业家的摇篮”的称号,可以说,华工当之无愧。
大批从华工毕业走出的学子成为商界风云人物,而华工的创新精神也在师生的不懈努力下结出累累硕果。华工有不少教授因学术造诣深厚而闻名中外,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总设计师何镜堂院士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何院士带领的整个设计团队,让世界看到中国独特的建筑,让中国建筑扬眉吐气,也让中国在世博中成为最重要的明星。华工也有不少学子创出让人为之震惊的成绩,2009年,还是大三的罗瑞邦和大四的金鑫便写出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刊登在师姐著名杂志《Nature》上,为世界对基因组的研究跨上新的高度。这不仅仅是华工的光荣,这也是中国大学生的光荣。这也充分证明,只要敢创新,肯吃苦,年纪小小也可以成为科学界的领军人物。在华工的校园里,不管是院士还是普通教师,不管是硕士生还是本科生,都会受到华工创新精神的影响,不断开拓进取。
乐于奉献,这是华工精神的另一个特质。每年有大批的华工人从华工的校园里走出,也有大批学子经过十年寒窗踏入华工的大门。华工的日益进步,不断发展,离不开我们前赴后继的华工人。每年都有华工的校友回校捐资助学,包括为母校提供科研经费,为母校建设捐赠资金,在学校启动各种奖学助学的资金等等。这为华工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支持,这种不忘根,乐于奉献的精神在华工一届届学子身上传递着,让华工变得更强更团结。
华工精神有太多的内涵,非语言所能表达,但我知道,我也像广大师生一样,深爱华工这片土地。母校华工历经岁月,培养出大批人才,如今迎来甲子之年,我们为之祝贺,也倍感自豪。
09本科党支部
李 广 正
201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