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华工精神之我见】张哲瑄(2009本科生党支部)
发布时间:2012-04-24
访问量:
130

华工精神之我见

                                              零九日语张哲瑄

说起华工的精神,我觉得那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魅力的所在。而这种文化,阴历是而变得底蕴深厚。自母校1952年建校以来,母校已走过了60个春秋,这是我校既保持年轻的激情同是又具备了文化的深厚。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是无数莘莘学子对华南理工大学趋之若鹜?这就是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同时,作为一个华工人,由此产生的骄傲和自豪感又会衍生出一种责任心和使命感,使其更加激起奋进,拼搏向上,这样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良性循环。注定了我校跻身全国名校的行列,我们华工人有资格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逝水年华”一书中曾提到过,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支撑大学的,不仅仅是宏伟庄严或者华丽现代的建筑群,更是具有独立创新精神,思想自由的大师们。而我校经过多年励精图治,其文化与精神,集中体现在校训“博学慎思、明辨笃行”这八个字上。此八字来源于《礼记·中庸》,其原文为,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所谓“博学”,博学:,大通也。(《说文》)即宽广、广博之谓。现代综合性大学,在专业、学科等方面都应具有的特点,在学术思想、学术风格、学术观点上应兼容并包、百花争艳;作为教师,应学识渊博、造诣精深;作为学生,应打下厚实的功底,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简而言之,就是学识渊博,知道的多,了解的广,知识丰富。这一点在广大华工学子身上都有非常突出的体现,华工莘莘学子,不仅全面专注于自己本专业专业课的学习,而且在课余时间也都非常积极主动的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其他科目内容,参加各种技能培训,社团活动等等。且华工学子之“博学”不仅在于博,更在于精,此乃吾华工人之“博学”也。

    再说“慎思”,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慎思即谨慎地思考,学习必然离不开思考,可是无目的地发散思考,很容易得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是徒劳无功。因此思考必须谨慎,之后言行才能谨慎,谨慎为人,谨慎处事。

    明辨,简单地说,就是明确地分辨;辨别清楚。清·姚鼐《赠孔撝约假归序》:“言忠信,行笃敬,本也;博闻明辨,末也。陶行知《我们对于新学制草案应持之态度》:我们对于国外学制的经验,应该明辨择善,决不可舍己从人,轻于吸收。”,当代大学生面对形形色色的人群,纷繁复杂的社会形势,如何在迷乱的洪流中保持自己正确的航向,这就是体现当代大学生“明辨”的能力的时候了,华工人不仅政治思想坚定,治学严谨,秉着科学的理念,不断发展创新。

    最后说“笃行”,“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博学、慎思、明辨、笃行。”这不仅是大学精神,更是华工师生的共同精神。愿华南理工大学校训伴随我们华工人,在母校深厚文化底蕴的熏陶下,秉着科学、严谨的态度,胸怀振兴祖国的凌云壮志,不断谱写自己辉煌的人生,为母校的历史增添光彩的一笔!